第268章 水陸?旱路?(2 / 2)

雖然航海監造船基地是獨立的,不屬於李師道的管轄,但是終究是處於膠東防禦使的轄區,以這個時代的不能說一點沒有但是作用不大的保密意識,獲得整個試驗海船的圖紙或許很難,但是獲得部分信息還是沒問題的。

就算膠東防禦使還沒有設置,平盧鎮還在的時候,平盧鎮在李師道的麾下的千料以上,能夠承載百人規模的大型船隻就不下五十艘。

平盧被肢解之後,因為李師古、李師道兩兄弟的配合,處於千金買馬骨的考慮,太上皇給了兩兄弟很大的優待。

李師古進入長安拜相,執掌兵部,位極人臣。

李師道雖然沒了繼承平盧的機會,但是一個與朝廷大政策相符合的遼東防禦使也算是一個補償,更重要的是,李誦允許了李師道保留了他原來平盧軍的船隊。

隨著大唐已經公開了的擴張政策,整個山東的目光都望向了海洋,隨之而來的就是人員、物資集中,李師道也在瘋狂的擴張自己的船隊。

再加上通過各種途徑探聽來的有關航海監關於新式海船的的相關信息,據說膠東防禦使麾下的船隊的實力大幅度提升。

有傳言甚至說,李師道已經探索出了從膠東前往東瀛的安全航線。

航線不航線的說實話郭戎不太關心,但是郭戎關心的是李師道的遠程投送能力。

根據郭戎的了解,僅僅登州、萊州在港內停留的大型船隻就已經超過了八十艘,再加上部分裝配了大量投石車、八牛弩的戰船,李師道麾下大型船隻的實際數量恐怕是超過百艘的。

以每一艘船可以承載百人為標準計算,如果李師道願意,僅僅憑借他手下的百餘艘各式船隻,一次就可以實現過萬人的跨海投送。

這種能力在這個時代簡直是空前絕口的!

就這麼強大的船隊,李師道拒絕李愬的理由竟然是船隻不足,更讓人驚訝的是,李愬派去借船的人親自到了膠州、萊州的港口看了一圈。

結果發現原本應該停滿了的大型船隻一艘都不在,偌大的港口中隻有零星漁民的小貓兩三隻。

原本對於李愬吐槽的話,郭戎並沒有在意,但是這一刻郭戎突然就感覺不對勁了。

再加上,去年年末,舉家前往了長安,在朝廷主管兵部的李師古病逝,郭戎的心中突然就升起了濃濃的不安。

要知道,在華夏,孝道自古以來就是被放到首位的品德。

在華夏人看來,一個孝順的人,哪怕再壞也會有所限度。

而一個不孝之人,文采再出眾,哪怕能力再強,也會得到了一個才不稱德的評價,難堪大用。

盧龍節度使劉總這種“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到“殺兄弑父”的雖然有,但是終究是極少數的存在。

李師古和李師道的父親肯定早就已經離世了,但是,長兄如父這一點也是存在的,而且李師古對自己的弟弟相當不錯,李師道對兄長也算是言聽計從。

所以說隻要李師古還活著,李師道就不會成為朝廷的威脅,這也是當初太上皇為什麼選擇了安撫,而不是強行肢解平盧的原因。

隻不過,估計李誦自己都沒想到,李師古竟然活的還沒有自己的時間長……

當把這一切都串聯起來,郭戎感覺自己的頭都大了。

李師道手中的兵馬確實不多,戰船和商船也算不上先進,但是他手裡那一支船隊的規模太大了。

安史之亂後中原的就一直動亂不止,此時大唐真正的財稅重地依舊是江淮、江南,隨著占城稻的種植南方的經濟地位沒有被削弱,反而被增強。

相比較李師道,李愬北上之後滄州、景州、德州的防禦力量相對空虛的問題反倒沒有那麼緊迫了。

畢竟手握一支龐大船隊,態度不明朗的李師古如果真的出問題了,帶著船隊開始在整個東南沿海燒殺劫掠的搞破襲戰,那才是大麻煩!

原本郭戎計劃到了洛陽之後,再進行兵力的進一步分配,但是,腦門上懸著一顆定時炸彈郭戎無論如何不能安心的。

抬起頭看了看時間,正午剛過,閉上眼睛沉思片刻,郭戎看向了眼前的兩個親衛。

“牧雨!”

“在!”

“你立刻去傳令,大軍在潼關左近原地休息一個時辰,埋鍋做飯!”

“是!”

“彆著急,還有,讓劉(禹錫)長史從全軍抽調物資,裝備,給養,數量上……”

稍稍思索郭戎繼續說道,

“數量少,讓劉長史以一個步兵團,一個騎兵團,一個獨立騎兵營的人員為基礎,為每個人配備兩匹戰馬,一匹馱馬,以及相應六天的糧草。”

“此外,在全軍休整期間,長纓軍、左武衛所有營以上軍官到潼關頭之下開會,記得準備好地圖。”

“好了,就這些,速去!”

“遵令!”

接受命令之後,折牧雨跑步匆匆離去,而郭戎則轉向了眼前的韓湘,示意韓湘跟著自己走下城頭。

“韓湘你不需要參加等會的會,但是你有更重要的任務,稍後你帶人馬上前往汴州!”

“汴州?”

“對汴州!稍後我會寫一封信,向宣武軍韓大帥說明情況,由你去將信送給韓大帥,請韓大帥立刻開始兵馬的集結和備戰,數量上不封頂,多多益善,但是最少不能少於三萬人!”

“完成了至少三萬人的準備之後,請韓大帥將完成集結的宣武軍,大張旗鼓的向淮西、膠東、魏博三個方向開進,儘可能營造出一種宣武軍配合我軍主力攻城拔寨的態勢。”

“記得提醒韓大帥,聲勢造的越大越好,實在不行讓農閒的農夫舉著旗子充數都可以,關鍵是聲勢要大!”

隨著郭戎、韓湘、折牧雨走下,除了每隔幾十步一個披堅執銳的潼關守軍,潼關的城頭上重現變得空蕩蕩的。

很快,一陣悠揚而急促的聲音銅號聲音開始在潼關的城頭上飄揚,隨著這聲音,正在穿越潼關,長達數裡的東征平叛大軍突然齊刷刷的停下的腳步。

因為沒有任何計劃的休息,導致這一刻,最忙碌的人變成了炊事班們,一個又一個大黑鐵鍋被“咚!咚!咚!”的仍在了地上,每個人開始忙碌自己的事情。

好在因為不是紮營,閒的蛋疼的兵營開始吭哧吭哧的幫炊事班挖無煙灶。

當一個個無煙灶完成之後,“當啷啷啷”一個個鐵鍋已經被擺放拉上去,緊接著火光燃起,鐵鏟開始不停的翻炒。

寫完信,目送韓湘離去的郭戎聞到了若有若無的屬於紅燒肉的香味,於是順著香味看了過去。

結果看到了拿著工兵鏟大小的鏟子在鍋裡瘋狂翻炒的炊事兵。

看著顏色已經漸漸變化的紅燒肉,郭戎不得不感歎一句,炒糖色真的是炊事兵們最後的倔強和堅持了。,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