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聰明人(2 / 2)

這句話之後,雖然還是滿臉的狐疑,但是劉全再無廢話,轉身開始按照劉潤龍的布置去分配任務。

相比較迅速下定決心的劉潤龍,帶領大軍向西禁軍的郭戎是比較糾結的,而糾結的原因是到底該派多少騎兵趕往回鶻。

這種超長距離的奔襲,一人雙馬都是隻是標配,而且為了保證發生騎兵對抗時候的衝擊力,重騎兵還需要多出一匹馬帶上重甲。

如果六千騎兵全部出發,隨行禁軍中的一萬兩千匹戰馬根本就不夠。

如果隻有三千騎兵出擊,戰馬是足夠,但是兵力稍顯不足,一旦遭遇了正麵的大規模騎兵對抗,會非常吃虧。

臨近正午,正在郭戎因為分兵多少而糾結的頭發快薅禿了的時候,突然接到了大隊騎兵來襲的報告。

雖然不知道是誰吃了熊心豹子膽,敢來偷襲自己,但是以及走了數千裡的這支兵馬配合早已熟練。

隨著郭戎的命令,處於行軍中的大軍迅速開始換裝,列陣,就地從行軍狀態變為防禦狀態,同時騎兵在兩翼展開,漸漸地照著目標來襲方向包抄。

就在雙方快要進入接戰距離的時候,負責包抄的騎兵驚愕地發現,他們將要對壘的不是騎兵而隻有數不清的戰馬。

騎兵VS戰馬的戰鬥自然是不會發生,但是當突擊在前麵的騎兵營朗將董嘉和奉命送戰馬而來的劉全碰麵的時候場麵多少有點尷尬。

聽到劉全說,懷安堡的守軍無意中撿到了三千匹戰馬,因為人手不足,請求禁軍代為照料的時候,董嘉直接給了劉全一個,你TM在逗我的表情。

再三追問,依舊是這個答案之後,董嘉感覺自己的智商受到了侮辱。

氣氛很緊張,氛圍很尷尬,雖然極度不滿,但是董嘉無論如何也不至於對一個送馬戰馬的人動手。

一千騎兵VS三千戰馬的對峙持續了大約一刻鐘的時間,直到裴植帶著李誦以及郭戎的命令抵達為止。

李誦對於劉潤龍如此的了解清楚局麵,而且如此迅速地下注非常滿意,郭戎在得知劉潤龍直接以三千戰馬作為物資再贈送的時候,更是欣喜若狂。

對於郭戎來說,這三千匹戰馬一下就解決了他眼前最大的問題。

意外從劉潤龍這裡拿到了三千匹戰馬之後,浩浩蕩蕩的大軍分兵兩路。

三百偵察兵,五千騎兵在莫靈均、於謙、德剛等人的引導之下直接北上,他們將穿越沙漠,穿越草原,直奔位於漠北獨樂河畔回鶻心腹地帶的回鶻牙帳。

剩下的兵馬則在郭戎的指揮之下,沿著長城南線,高速向西推進,去執行郭戎謀劃的那個小目標!

不過為了配合郭戎的小目標,大半個大唐乃至回鶻都被深深地震動。

太上皇率領大軍出巡,在擺平了山東豪門,收拾、震懾得天下的藩鎮之後,長安歡動,天下更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然而,太上皇在哪?太上皇要去哪?

這兩個問題,卻始終是官府、士林、民間議論的焦點,畢竟,太上皇的行路路線並沒有被公開。

然而,從六月份開始,山東、關中、河北、川南等地,邸報上會詳細地,將太上皇這幾天在哪,乾了什麼,下一步準去哪寫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雖然隻是官府的邸報,但是因為太上皇空前高漲的個人聲望,太上皇的行程和安排依舊在極端的時間內被天下士、民所知。

到這時候,所有人才知道,原來沉寂了一段時間的太上皇以及穿越了河北,從盧龍的境內直接殺到了邊塞。

雖然沒有說太上皇是怎麼穿越的盧龍,但是能讓太上皇安然無恙地穿越過去,就代表盧龍、承德、魏博河北三鎮在和朝廷的對抗中不說是毫無還手之力,但至少是處於下風。

將自己的行程和安排,告知天下這一舉動,可謂開天辟地的壯舉,尤其是在某些不要臉的文人的口中,更是將太上皇親北狩,吹捧成了太上皇親自為大唐巡視邊疆,守衛大唐安定。

如果換一位帝王,為李誦吹捧的人大概會被罵得狗血淋頭,可是偏偏這位是在萬民麵前立下重誓、率領的大唐重新開啟複興之路的太上皇李誦。

多管齊下,進一步將太上皇的聲望推向高潮。

離開河北道,太上皇李誦的下一站就是處於河東道最北部直屬與河東節度使轄區的蔚州。

作為大唐的模範節度使,嚴綬在收到了來自太上皇的諭旨之後,整個河東道的兵馬、糧草就已經就開始調動。

嚴綬本人更是,帶著自己的幕僚和河東道的都相當一部分重要官員親自跑到了蔚州去恭迎太上皇駕臨。

一個月的時間,太上皇所屬的大軍以及沿著長城沿線,向西行進了一千三百裡,先到蔚州,再到雲州,而太上皇日程表裡麵的下一個進程則是振武軍麾下的單於都護府管轄區。

而穿越了單於都護府之後,就會抵達太上皇本次出行的真正目的地——豐州,天德軍!,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