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盟約?(2 / 2)

事實上,除去赤德鬆讚本人,在吐蕃傳承了數百年的讚普家族,除卻少數因故不再邏些城的成員之外,幾乎被滅族。

當邏些城內一切塵埃落定之後,一個驚人的消息開始向外傳播。

那些來自天竺的教派密謀獲得吐蕃政權,利用讚普的信任在邏些城發動叛亂,叛亂雖然被鎮壓,但是讚普一脈損失慘重……

當然隨著這驚人的消息傳來的還有另外一些不太引人注目的消息,比如東境五道節度使將返回邏些城,成為吐蕃大相,代替在叛亂中受到驚嚇的赤德鬆讚主持吐蕃政局。

而吐蕃新任的東境五道節度使則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穆·尼瑪巴紮!

事實上當郭戎聽到了這則從吐蕃人那邊傳來的消息之後非常震驚,對於這則消息的結果郭戎沒什麼好說的,但是對於過程中郭戎是一個字都不信。

如果換一個人這麼對郭戎說,郭戎大概率讓他直接滾,但是這話是從吐蕃前來會盟的吐蕃大論尚琛·結讚熱勒口中說出來的。

郭戎就是再怎麼上火,再怎麼懊惱,也不能讓一個等同於大唐宰相的使臣滾蛋,哪怕這家夥很可能肩負著間諜的任務……

後世,這些源自天竺的家夥可是把吐蕃本土那些家夥壓製的死死地,如果不是專門對藏地文化有了解的人,有幾個人知道苯是什麼鬼。

要人,有人,要錢,有錢,,要地位,有地位,他們在藏地無與倫比,占據了絕對優勢的他們吃飽了才會去搞什麼政變!

這一看就是吐蕃的內亂,然而郭戎知道這一次的內亂看似削弱的吐蕃的力量,但是使得吐蕃內部,最容易導致分裂的巨大隱患消失。

這對大唐來說可不是一個好跡象,說實話,現在趁著吐蕃內亂進攻吐蕃是最好的選擇,不過,大唐還遠遠沒有做好這場滅國之戰的準備。

郭戎的懊惱是有原因的,整整六萬大軍在成州、秦州、原州嚴陣以待,在距離前線的後方還有整整四萬唐軍隨時準備增援。

結果這十萬大軍備戰了整整一個月,等來的不是赤蘇仁謝的東境道大軍,而是一個高級彆的使者……

這多多少少有一種拳頭打在棉花上的感覺。

事實上,郭戎不知道的是,他等來的之所以不是赤蘇仁謝的返程大軍而是一個高級彆的使者正是猶豫整整六萬嚴陣以待的大唐精銳。

赤蘇仁謝二十多萬大軍圍攻劍南道,看起來很爽,但是當郭戎以吐蕃仆從軍開路,一路武裝遊行到了成州的時候,真正的危險就已經從大唐轉移到了赤蘇仁謝的身上。

事實上,在某一段最危險的時刻,吐蕃東境道大軍的南側被圍攻的成都府五萬的劍南軍,西側是薛平率領的長安禁軍、山南道四萬援軍,北側是郭戎這支長纓軍和三鎮精銳邊軍組成六萬人的。

然而,在這個沒有衛星、沒有電話,甚至連電報都沒有的時代……

當郭戎知道曾經戰機的時候,赤蘇仁謝的大軍早就已經離開了最危險的劍南道鬆州、維州一線,稍縱即逝的機會早就隨風而去……

隨著東境道大軍的返回,兩支加起來接近三十萬的大軍開始沿著雙方的實際邊境線開始對峙,直到前往長安的吐蕃大論尚琛·結讚熱勒重新返回。

而和尚琛·結讚熱勒一同返回的還有剛剛被任命為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的李吉甫,以及一封已經被皇帝用印的停戰盟約。

雖然停戰是由剛剛遭遇內亂的吐蕃提出,但是考慮到自己還沒有做好和吐蕃決戰的準備,李誦最終同意了盟約的達成。

原本盟約已經準備完畢,隻要李吉甫抵達邏些城,雙方的盟約就將達成,然而就在這中間,一個意料之外的變數來到。

新任的吐蕃東境五道節度使,穆·尼瑪巴紮正式上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