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準備就緒,長纓出征!(2 / 2)

“上一次失敗之後,他準備留在長安準備,結果先皇駕崩,為了等待新皇恩科他又等了八個月,結果太上皇退位……”

“……”

“心如死灰的他,剛準備離開長安,碰上了俱文珍的兵變,兵變剛剛平定他收到了江南道水嚴重,不得歸鄉隻得滯留在了長安。”

“……”

“滯留期間碰上了閱兵和你的大婚,結果在圍觀你大婚的時候他所居住的居所被盜,錢財、文牒、儘數被盜。”

倒黴到這個程度,郭戎也是服氣了,這簡直就衰神附體。

“後來呢?”

“然後他被迫向京兆尹求助,貫之就想起了我和他是同窗,我看他已經身無分文,就直接推薦給了你,你聽說他文武雙全,然後……我感覺他在武略方麵要強於我,所以就乾脆偷懶了。”

郭戎和韓愈討論羅中文的倒黴經曆的時候,在羅中文的主持下,討論已經進入了尾聲,而且在思路上跟李愬、郭戎擬定的路線基本一致。

和李愬對視一眼之後,郭戎示意羅中文停止,接著自己站了起來。

“諸君的想法我和大將軍基本一致,那就這樣定下來,雖然本次出征是防禦戰,但是任何人不得鬆懈,本次出征將使用已經模擬會演練過的戰兵配屬輔兵的模式,下麵由羅參軍宣布具體的安排。”

“本次戰兵配屬與演練相同,每團配屬一個10人炊事班,一個50人的後勤隊,戰兵每營配屬一個工兵團,一個五人醫療班。”

聽到羅中文說到的出征配屬編製,郭戎不免得意,畢竟這可是自己從兔子那裡抄來的得意之作,顯而易見的好處獲得了所有人的一致稱讚,然而聽到下一句,腦海中浮現出了讓郭戎很蛋疼的編製問題。

首從府兵時代開始,唐軍出征的時候軍都是臨時編組,所以唐軍的戰時和非戰時體係並不是完全一樣。

簡單來說,平時扁平化管理,比如在純府兵時代,理論上兵部掌管大唐一千兩百多個折衝府(理論上!!!),需要作戰的時候抽調編組成軍,形成戰時體係。

所以,當郭戎想到滿編狀態三萬人的長纓軍會有整整150個團的時候,腦子裡嗡嗡的。

然後,郭戎提前在軍和團之間增加了一個千人作為得中間建製。

按照郭戎的計劃,這個中間建製配屬輔兵之後可以滿足小範圍衝突的需要,唯一讓郭戎蛋疼的來自這個編製的名字——“營”!

“營”來自韓愈的建議,作為古文運動的發起人,提出一個漢軍的編製絲毫不讓人意外。

對於本就常以漢家自稱的唐人,對於“營”這個稱呼沒有任何抵抗力,韓愈複古的想法獲得了包括了太上皇和兵部的一致認可。

增加了營,去掉了夥,長纓軍現在的體係已經相對完善。

十人為什或班(戰兵為什,輔兵為班,比如炊事班)以老兵為什長/班長,

五什為隊,指揮為隊正,

二隊為旅,指揮為旅帥,

二旅為團,指揮為校尉,

二、三或五團為營,指揮為營長,

經過整合之後,整個長纓軍戰兵部分有戰兵九營(5團),工兵三營(5團),輕、重騎兵個一營(兩團),偵察營一個(五旅),軍府直屬騎兵營一個(兩團)。

來自後世的郭戎對於營》團》旅的這種的稱呼很蛋疼,但是幾經抗爭無效之後,郭戎隻能安慰自己他們開心就好。

“郎將李銳,領孫堅、楊鑫、邵樹民領所部三營戰兵及輕騎兵營二團,工兵二營,沿著渭水溯流而上,進駐陳倉、隴州、鳳翔。”

“大將軍、中郎將將親率直屬重騎兵營、輕騎兵營一團,六營戰兵,工兵一營,工兵三營,直屬工兵營,出邠州道。”

“長史韓愈留守長安負責大營整訓以及物資轉運補給!”

完成了所有布置之後,以錄事參軍代行了參謀長職務的羅中文向郭戎示意,郭戎隨之起身。

“現在還有最後兩天的時間,兩天之內各部查缺補漏,二月初一,正式出征!”

兩天時間一閃而過,二月初一的清晨,料峭的寒風中太上皇的意外抵達給長纓軍帶來了極大的鼓舞和士氣的提升。

同時,也將為了和大軍一同出征而沒有告彆的閻卿和古麗娜帶到了眼前。

很快,在隆隆的鼓聲中,長纓軍正式出征!,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