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 章(1 / 2)

青州,安慶府,通城縣,八裡坡有一處混雜了十多個姓氏組成的小村落麥家村。

由於過去十年連年的戰亂,原本的村民因為經過旱災兵災四處逃亡,麥家村已經變成了十室九空的情況。

後來新朝建立,皇帝下令遷移過來幾百個人,所以這個村子裡的人逐漸變得多了起來。

此時正值農曆二月中下旬(以後月份都指代農曆),正是農人抓緊耕地的時節,傍晚,一個個穿著麻布短衣的村民們扛著鋤頭,三五成群聚在一起,樂嗬嗬的相互交談著,從地裡慢慢的走回家中。

村子裡家家戶戶炊煙嫋嫋,小孩子們在院子裡追逐打鬨,偶有雞鳴狗吠外加黃牛哞哞的聲音,給這個祥和的村莊增添了幾分活潑的氣氛。

山腳下,這裡建有一個坐北朝南的茅草房,麵積大概了一畝多地,四周紮著籬笆,正屋三間房,東西兩麵各一排三間茅草房。

這家的主人姓沈,戶主叫做沈大山,有妻子雲氏,老兩口一輩子共生育了三兒一女,可惜在戰亂逃亡中,隻留的兩個歲數稍大的兒子沈昊沈炅活了下來,剩下的一兒一女因為饑餓疾病死在了不知道哪裡的荒郊野嶺。

在麥家村安家將近十年,沈大山的兒子們相繼娶妻生子,如今家裡的人口越發多了起來。

老大沈昊,方臉款額,雙目炯炯有神,雖然不如弟弟沈炅膀大腰圓那般的健壯,但是常年下地乾活的他,自有著一把子的力氣。

他的妻子宋氏,模樣隻能說是清秀,但是性格憨厚,一向任勞任怨,十分得沈大山和雲氏老兩口的信賴,是個好長媳,好嫂子。

他們夫妻倆生育了二女一男,兩個女孩分彆是老大和老小,10歲的春丫和5歲甜丫。

春丫是家裡最大的孩子,平日裡洗衣做飯、下地種田打豬草、養豬喂雞,家裡家外的活計,全都能乾,她隨了親娘的性子,手腳再勤快不過了。

這歲數的孩子,在古代已經可以當半個大人,再過五六年,就可以許個人家嫁人生子去了。

兩人的兄弟,也就是沈德宗,他今年才8歲,小小的少年因為讀書的關係,皮膚很白,眼睛很亮,身上帶著一股子書生氣。

二兒子沈炅膀大腰圓,身子異常的健壯,還會舞刀弄槍,在全家逃命的時候,也是靠著他的武藝,才保護了家裡人的性命。

他的妻子楚秀秀,柳葉彎眉鵝蛋臉,身材纖細,原本家境富裕,後來家道中落之後,在逃荒路上遇到危險,被沈炅救了性命,後來就順勢嫁給了他。

夫妻倆這麼多年就隻得了一個兒子,就是6歲沈德福,可惜的是,這個兒子卻是個傻的。不過即使是這樣,夫妻倆也把沈德福當成個寶,沒有任何的嫌棄厭惡。

傍晚時分,老大媳婦宋氏帶著女兒春丫做好飯之後,就端上了餐桌,一家人圍坐在飯桌上,等待著老太太雲氏分飯。

是的,如今沈家,還實行著平均分配的製度。這一製度,得以幫助沈家人在逃荒的路上節約口糧,成功的活了性命,所以後來,這分飯的製度就慢慢的保存了下來。

晚飯是農家人常見的紅薯和玉米糊糊,也是多虧了前朝官人從海外引進了高產的紅薯和玉米,這才讓天下的農家人能在這青黃不接的時節,吃上一口乾的。

玉米糊糊沒什麼難分的,無論大人小孩都是一人一碗,唯有紅薯不同,男人是主要勞動力,他們一人一個大紅薯,輪到女人的時候,確實兩個人分一個紅薯,小孩子就變成了三個人分一個紅薯。

不過其中沈德宗確實一個例外,因為他在鄰村北岸村的村塾裡讀書,每日裡來回十多裡地,外加讀書需要用腦的緣故,所以沈德宗吃的一向和女人們一樣多。

分好飯之後,其他人配著自家醃製的鹹菜紛紛開始吃飯,隻有楚秀秀一人,自己沒吃,反倒是給兒子阿福喂飯。

此時穿越過來的沈德福,終於死了心,他從玻璃球裡,向外觀察著原主的家人。

坐在正中間一個頭發花白的老人是他的爺爺沈大山,旁邊滿臉皺紋的老婦人是他的妻子雲氏,兩人都是一副普通農民的樣貌,皮膚黝黑,手腳粗糙,臉上帶有著高原紅。

左邊坐著的是沈昊和他的妻子宋氏,男人身材中等,兩人都穿著粗布麻衣,上邊還縫著不少的補丁,但是從針腳上看,宋氏的手藝還算是可以。

春丫長相隨著宋氏,也是很憨厚的樣子,她旁邊的甜丫眼睛卻很活潑,顯然不是木訥的性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