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二十五章 天師手劄(1 / 2)

楊清源和張之唯沒有在靜室內等太久。

當年血河宗之戰的時候,張玄清雖然年紀尚輕,但他師父張虛靈是那場大戰之中的主力。

虛靈子重傷回歸天師府後,便將天師之位傳給了張玄清,然後開始編撰其一生所學,寫了一本手劄。

而這本手劄現在就放在一個火鍋的旁邊。

咕冬沸騰的火鍋,不時地有湯汁濺出,但這個手劄旁邊卻沒有沾上半點。

“這就是我師父當年大戰之後編撰的心得以及血河宗的部分隱秘和弱點,他老人家當時便知道血河之災不會就此斷絕,終有一日會重燃,故而苦苦思量,以期能給後人留下對付血河邪宗的辦法。”

楊清源從一旁拿過了這本龍虎山上代天師的手劄。

張虛靈一代宗師,他所寫的手劄,不敢說字字珠璣、句句箴言,但對於楊清源來說還是有很大的參考價值。

同樣是法天象地境,張虛靈的道與楊清源不同,但兩人都是道門高手,所學武藝道典,殊途同歸。

盤古生太極,兩儀四象循。

玄門大道上,一氣化三清。

天下道門怎麼也脫不出天人、玉虛、蓬來三脈,任由再多分支,再多派彆,追根朔源,都可以從三脈之中尋得其根。

莫說是黃天太平道這樣的外道旁門,就算是血河宗這些邪宗,嚴格意義上,也是道門的分支。

天下萬法,隻在一“道”之中。

楊清源一路翻看,現在沒有時間讓他細細印證所學,當翻到手劄的後半段之時,楊清源才停下了之前翻閱的速度。

血河篇。

這一章的開篇,張虛靈用了朱筆題寫了標題。

朱筆配合血河二字,平添了三分詭異之意。

翻開手劄,一行行文字印入眼中。

甲亥年,天人宗執事長老決明叛出天人宗,自立門戶。

這便是血河之亂的開端,當時的沒有人覺得天人宗有人叛宗是什麼大事情。

就連天人宗自己都習以為常了。

樓觀台天人宗為道起之地,包羅萬象,各種理念思想碰撞,每年都會有這麼一兩個叛宗而出的人,下至普通弟子,上至人宗首座。

決明子俗家姓衛,嶺南人士,因為一心向道,萬裡求法,從嶺南來到終南山學藝。

此人的根骨拙劣,資質低下,然心性堅韌不拔,悟性極高。憑借著對武學的理解,他在三十歲的時候,配合天材地寶,以常人難以置信的速度修煉到了元化之境。

但洞玄之境作為一道天塹,卡住了決明子。

洞玄之境的門檻不僅僅是修為上的,也是心性上的。

決明子的心性沒有問題,果決甚至於狠辣,向道之心堅不可摧。

但是他的根骨實在太過低劣,連基本的氣感都沒有,不能感悟天地之元氣,自然是沒有辦法突破洞玄境的。

對於決明子而言,洞玄境就是一條絕路。

然天衍四九,遁去的一。

這世間沒有絕對的死局,在決明子以為前路斷絕的時候,他得到了一本上古先天神功的殘卷。

決明子再次看到了希望,先天功乃是上古煉氣士所創,性命雙修的功法,內外兼修主練氣煉神,輔煉體鍛意。

煉精化氣,煉氣化神。

比如重陽真人,三十歲才開始練武,但其道體天成,一日千裡,氣與力合,意與氣合,心與意合,混元如意,修成至陰至柔、至精至純、至靈至巧卻又至陽至剛、至威至猛、無堅不摧的先天真元。

練至高深之處,甚至可以逆反先天,由後天之身再入先天。

這對於決明子來說,簡直是天大的機緣。

若是能成就先天之軀,便能激發人體內的潛能,借天地之力洗精伐髓,那麼資質根骨將再也無法限製決明子,他的艱難求道路將化為通天闊坦途。

但一線機緣,哪有那麼容易把握,先天神功對於修煉之人的悟性、體質要求甚高,特彆是對於先天陰陽氣的敏銳程度。

先天,不是武學境界,而是一種生命層次。

先天神功的正統修煉方式,為捕捉每天日月交替之時的一縷先天陰陽之氣,運行周身,吐納練氣。

但是先天陰陽氣隻在玉兔西沉,朝陽初升的一刻遊離於天地的光暗之間,極難捕捉。

王重陽道體天成,可以自動吸納天地中遊離的先天陰陽之氣。

楊清源道童無雙,對於氣機的敏感,遠超常人,可以輕易鎖定先天紫氣,所以能修成先天神功。

張三豐驚才絕豔,另辟蹊徑,陰陽相聚,太極生化,逆反先天,成就先天之軀。

但尋常之人哪有這般機緣資質,若不能吐納先天陰陽之氣,修行先天功格外的困難,荒廢三十年,也不一定能有所成就。

最典型的代表,就是全真七子。

全真七子的資質都不能算太差,在江湖上也屬於上等水平,然七人苦修先天神功難有所成,無奈之下隻得轉修王重陽自創的七星心法。

所以全真七子武功才高不成低不就,甚至成了葉孤城一劍破七星,白雲入洞玄的背景板。

決明子沒有張三豐這般的天縱之才,也不似王重陽這般擁有天成道體,當然也不能像楊清源的道童外掛,解析萬物。

他有的,隻是堅韌不拔的向道之心和萬劫不易的堅決。

翻閱天下古籍,決明子找到了一條旁門左道。

萬物生靈,凡胎生者皆附屬於母體存活,當生靈成型卻未從母體中誕生之時,未受世間濁氣汙染,都存有一縷先天之氣。

這就給了決明子一個靈感,既然無法從天地自然之間汲取先天紫氣,那麼能否從生靈之中竊取先天胎息?

有了這個不成熟的想法之後,決明子花了整整二十年,翻閱醫術典籍,與天下各路醫道高手探討生靈孕育,胎中之謎,終於研究出汲取先天胎息之氣的方法。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