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二十二章 衝突(1 / 2)

隻見那個名為衛子玉的年輕公子從窗口探出,“慈靜大師此言,不過是斷章取義,何其謬矣!”

楊清源原本是想出手的,見這年輕公子開口,便也暫時沒有了這打算,能看戲吃瓜,為什麼不?!這是人之常情啊!

慈靜看到突然反駁他的衛子玉,也沒有生氣,笑著問道,“這位公子對於我佛門經義也有了解啊!若是有意,還請賜教。”

衛子玉也不客氣,徑直說道,“佛門以為,人皆有佛性,作惡之人棄惡從善,即可成佛。於是,‘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成為佛門大德勸導作惡之人停止作惡的經典語句。

然佛門的“放下屠刀”,並非指的是真正殺人的屠刀。這裡的‘屠刀’,指的是惡意、惡言、惡行及一切妄想、妄念、迷惑、顛倒、分彆、執著。絕非大師口中之意。”

在場眾人都聽著衛子玉的解讀,無人打斷他。

“我人心識之間,妄念相續,刹那不停,俗語說:心猿意馬,即此之謂。所以若用自性來照自心,直觀自己的心念,便是伐木斷根的根本辦法。所謂放下屠刀,就是放下心識上的有切妄想雜念,直下靜觀自己的心念,對於幻生幻滅的心念,不去執著,不去遣除,亦不隨彼流轉,隻靜心觀察,妄念被自心所照,當下便能湛寂不動,以至自然化於無形。

《大乘心地觀經說:“能觀心者,究竟解脫,不能觀者,永處纏縛。

這本是佛家的修行觀性至理,今日卻從大師口中得到了如此粗淺的解讀,豈非貽笑大方?!”

這衛子玉對於佛經的解讀,便是楊清源也頻頻點頭。

彆看楊清源是個道士,但對於儒釋道,諸子百家……皆有涉獵,剛剛這衛子玉所言,已得佛門觀心之法神髓,若是放在佛門之中,堪稱一代高僧,這嶺南衛家果然是家學淵源。

“阿彌陀佛,施主對於我佛門經義,果然熟讀,但還是流於表麵了,《賢劫經中有言,佛法八萬四千法門一一皆可成佛。佛法八萬,解讀不一,這位公子單一解讀,卻是有失佛門精髓了。不過以你的年紀能有這等領悟已是殊為不易。”

慈靜見衛子玉說得在理,竟然用起了詭辯之術。

“慈靜大師,王大光此人在徐州連續犯下大桉,乃是朝廷的要犯,您是要包庇此賊嗎?!”

點蒼的張博雲眼見都要抓到人了,結果這老和尚來了這樣一波。

王大光可不僅僅是個犯人啊!這還是行走的一萬兩白銀,還是本月下旬六扇門江湖邸報的頭版頭條。

最重要的是,這還是張博雲想要行俠仗義乾掉的人,還是玄澄要累積的功德。

就王大光這分量,彆說是來個慈靜,就算是大覺寺的主持來了,張博雲也想要搏一搏。

不就洞玄境嗎?!搞得誰家沒有一樣!

慈靜聞言絲毫不惱,依舊是麵帶微笑,“出家之人,斷絕凡塵俗世。王大光已死,世間隻有靜修和尚。俗世種種已經與我等出家之人無關。”

剃度出家意味著遠離世俗世界,斷絕一切俗緣,以解脫為目標潛心修行。所以世人普遍認為,出家之前所犯的錯誤也就一筆勾銷,修行的過程中可以清除自己的罪孽,通過剃度出家的方式,為世人祈求平安喜樂。

又由於交通等問題,官府的實際管控力度仍然是較小的。此前對寺廟的管理非常的鬆散,對於地方官吏來說,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若是人犯在寺廟裡老老實實的,不要再犯其他事情的話,也就懶得耗費大量的精力去追捕了。

且此前的佛教勢力極大,南朝四百八十寺,梵音陣陣、熏香如霧,何其盛也!之前大多的統治者、朝廷,對佛教也是很尊重的,顯然不會為了個彆犯人,去冒犯宗教勢力。

即使是在被長期打擊的大周,佛門的影響力也是不容小覷的,它是眾多老百姓的精神支柱,背後的團體極為強大,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承擔著維護社會秩序和道德規範的要求。

佛門眾生平等,善人惡徒皆是一般,不會因此而拒收犯罪嫌疑人。

所以,剃度成了一些宵小之徒躲避律法懲罰的辦法。

樓上的年輕公子衛子玉不由出言譏諷道,“哦?!莫非佛門藏汙納垢,世尊也不在乎?!”

“阿彌陀佛,我佛慈悲,修羅惡鬼,皆可渡!區區一個盜賊,佛法自可感化。若是世間惡人皆可善人,那豈不是比懲罰一個惡徒好得多!”

楊清源搖了搖頭,看來今日是要動手了!

佛法可不能高於律法。

張博雲的右手已經按在了劍柄之上,“若是,晚輩今日一定要將此人犯帶走呢?!”

“阿彌陀佛,憑張施主和玄澄師侄,今日怕是帶不走此人!”

“鏗!”

張博雲腰間的佩劍不等慈靜的話說完,便出鞘!

慈靜的武功遠在他和玄澄之上,要想在他手中占得便宜,必須先下手為強。

流雲劍法,不著匠氣,這套劍法原是從點蒼十九峰的流雲變幻,參悟而來,是以取名「流雲」,在江湖上夙以輕靈迅疾著稱。

後經點蒼派曆代高手刪繁就簡,化為九劍,雖然威力不及原本的流雲十九劍,但依舊是當時一流的劍法。

而玄澄也是同時出手,少林般若掌,一拍兩散!

這一掌的掌力虛實變化,若是敵手徑直出招,便會中招。

兩人雖然出自不同門派,但這一次的同時出手卻極為默契。

慈靜見狀,心中暗歎一聲,他是真的不想同時和點蒼、少林為敵。

但靜修也就是王大光,此人體質不一般,恰好適合大覺寺的絕技,十轉輪掌。

且自己已經收了他為徒,並為他剃度,如此輕易交出去,他的名聲何在?!

慈靜麵對玄澄攻來的般若掌,不閃不避,也不在玄澄的掌力中的陷阱,徑直一掌攻出,就如剛剛靜修一般,乃是佛門金剛伏魔的變種功夫。

張博雲的劍先至,慈靜左手屈指一抓,佛門神功——寂滅爪。

隻是一爪便將張博雲的劍勢擊散。

幾乎是先後,慈靜的掌力也遇到了玄澄的般若掌。

玄澄虛實變化的般若掌在慈靜的掌力麵前沒有太大的意義,浩瀚澎湃的金剛掌力,如同巨浪一般,直接衝垮了玄澄的掌力。

玄澄整個人倒飛出去,就在要撞上門柱之時,突然感到一股柔和之力托住了他,玄澄雖然憨,但不傻,轉念一想,便知道是楊清源在暗中出手。

這下子玄澄更來勁了,雖然少林的長輩不在,但是武當的長輩在啊!

……

雖然這話感覺奇奇怪怪的,但是不影響玄澄的底氣。

他借力一個轉身,九圖六坐像身法,如同坐禪,定住身形。

玄澄右腳一蹬,再次衝向慈靜,他本身就修有金剛不壞體,抗擊打能力當世一流,現在背後還有人撐腰,更莽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