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楊清源帶著柳望舒、姬明珠見到師妃暄的時候,差點沒認出眼前的人。
倒不是師妃暄的容貌有什麼大的改變,而是她的氣質已經和當初截然不同了!
初見師妃暄之時,楊清源是帶著後世的成見的,但還是被其氣質容貌所驚訝。
一襲澹青長衫隨風拂揚,說不儘的適飄逸,俯眺清流,從容自若。背上掛著造型典雅的古劍,平添了她三分英凜之氣
氣如姑射仙子,其塵垢秕糠都可鑄成佳人,故令凡人自慚形穢。
即便當時麵對的是驚豔當時的柳望舒,師妃暄亦沒有遜色太多。楊清源見慣美人尤物,亦不由狂湧起驚豔的感覺。
她的“豔”卻與絕不相同,是一種“清水出芙蓉,天然去凋飾”那麼自然的、無與倫比的真淳素的天生麗質。
可今日所見的師妃暄,卻如形同枯槁,沒有半分神韻,眼神呆滯。
雖是顆珠子,卻沒有光彩寶色,是顆死珠了。
整個人就像是被人榨乾了一半。
在楊清源三人步入房中的時候,師妃暄的眼神動了動,隨後便又如枯木一般。
楊清源靈識不明,但柳望舒可以感受到,師妃暄不僅僅是氣機渙散,連精氣神都已經頹廢到了一個極點上。
原本師妃暄,雖然曾經敗在她的劍下,但那種意氣風發是做不得假的。
楊清源麵上不顯,但是心中卻已經有了主意。
佛道之爭固然是紛紛,但佛門內部的法脈之爭更加的殘酷決絕。
佛法分為漢傳佛教、藏傳佛教、南傳佛教。
在大乾雄霸天下之時,藏傳、漢傳兩家鬥得不可開交。
而漢傳內部也多有紛爭,漢傳佛教共有八宗。
一是三論宗又名法性宗,二是瑜加宗又名法相宗、慈恩宗、唯識宗,三是天台宗又名法華宗,四是賢首宗又名華嚴宗,五是禪宗,六是淨土宗,七是律宗,八是密宗又名真言宗。這就是通常所說的性、相、台、賢、禪、淨、律、密八大宗派。
而真言密宗又靠向了藏傳一脈。
甚至有極端的佛門弟子喊出過,藏密非佛法的狂言。
而現在的師妃暄,對於楊清源來說,就是一粒種子,一粒挑起佛門內部紛爭的種子。
扶持師妃暄自成一脈,然後以她來分裂佛門。
師妃暄的身份乃是慈航靜齋的嫡傳弟子,分量是足夠了,可慈航靜齋與淨念禪宗都是支持秦夢瑤的。她背後沒有支持的力量,即便她能勝過秦夢瑤,也絕難與其相爭。
而楊清源便要做師妃暄背後的人,朝廷來給予其支持。
楊清源從沒有否認過佛門的全部教義,導人向善自然是不會錯的。
佛教需要分裂,法脈越多越好。
現在的佛門八宗,便有曆代君主分裂佛教的影子在。
可如今禪宗還是太過強大,佛門最強的三股力量中有兩股是禪宗的勢力。
少林寺乃是禪宗祖庭,菩提達摩為禪宗創始人。
淨念禪院,聽名字也該知道他是哪一脈的。
而慈航靜齋,更像是瑜加宗和佛門外道的結合體,但又團結在禪宗周圍。
這樣強大的禪宗,對於佛門可不是什麼好事。
強大的佛教甚至可以影響國家行政,這樣的佛教朝廷和楊清源都是不認可的。
前唐太史令傅奕曾上書高祖,有言:
故使不忠不孝削發而揖君親;遊手遊食易服以逃租賦。
……
降自羲農,至於漢魏,皆無佛法,君明臣忠,祚長年久。漢明帝始立胡神,西域桑門自傳其法。西晉以上,國有嚴科,不許中國之人,輒行髡發之事。自於符、石、恙、胡亂華,主庸臣佞,政虐祚短,皆由佛教致災也。梁武齊襄,足為明鏡。
……
今之僧尼,請令匹配,即成十萬餘戶,產育男女,十年長養,一紀教訓,自然益國,可以足兵。
……
其言雖有偏頗之意,但也是將佛教對於社稷的危害儘數給說明了。
當然道教也有危害,但是最多局限於坑蒙拐騙的少部分人。
道門那些大老,幾乎個個都是怕麻煩的人,張三豐、老天師、北冥子、王重陽一個比一個能躲,生怕沾染太多紅塵俗世。
師妃暄對於楊清源來說是個機會。
將她扶持成慈航靜齋的齋主,以慈航靜齋和淨念禪院的聯係將佛門禪宗分化南北……
楊清源在下一盤大棋。
楊清源朝柳望舒和姬明珠點了點頭,兩女便知道了楊清源的意思,退出了房中。
走到師妃暄的身邊,楊清源並指如劍按在了師妃暄的脈門之上。
師妃暄經脈之內的狀態倒是讓楊清源有些懵了,這是真的被榨乾了!
《慈航劍典本就是參考《魔道隨想錄所傳出的功法。
其以道心養道胎乃是《慈航劍典的重要的一環。
但還是現在師妃暄體內的道胎已經崩潰了,若是修為弱一點的,甚至找不到原本道胎的痕跡。
楊清源已經大致猜到了事情經過了。
師妃暄與秦夢瑤之間的決鬥,勝者能從敗者身上掠奪所有。
這《慈航劍典這麼邪性的嗎?!
“師仙子,可還記得當日與我的約定?!”
一直沒有什麼反應的師妃暄轉頭看向了楊清源。
楊清源當日的戲言,師妃暄還記得,他曾經戲言,待師妃暄渡到彼岸之後,將肉身留給他。
當時的師妃暄差點被楊清源搞得信念崩塌,卻也多了幾分人情味。
一個小女孩整天裝成一個高冷的仙子,實在是太沒有意識了。
正回憶間,師妃暄突然感覺有一股中正平和的真元注入體內,正在修複她身上的傷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