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朝會。
原本該站立於天子身旁的司禮監正曹正淳卻沒有在那個位置,而是列於下首。
而原本的西廠廠督,禦馬監正雨化田代替了原本曹正淳的位置,站在了天子身側。
“啪!啪!啪!”
三聲淨鞭之後,朝會開始。
“有事啟奏,無事退朝。”依舊往日的正常流程。
就在眾臣打算上奏之時,曹正淳站出來了。
之所以曹正淳可以站在此處,便要從東廠說起了。
東廠全稱,東緝事廠,而東廠廠督的全稱為欽差總督東廠官校辦事太監,是標準的從三品官員。
朝中暗六部雖然看似複雜,犬牙交錯,但其實卻是先帝儘力權衡之後,一個平衡各方的結局。
由於武學的存在,武者的重要性也得到了極大的提高。
想要穩定天下,朝廷的武者絕對不能少。
即便是文官集團中的大部分人看不上這群江湖武夫,卻也不得不承認這一點。
錦衣衛、護龍山莊、六扇門、東廠,這是太祖高皇帝時代就存在的組織。
太祖在諸侯爭霸之時,就有了自己的情報機構,其負責人就是誠意伯劉青田,此人不僅僅是太祖的謀士之首,同時也一手組建並執掌著太祖的情報機構。
太祖於江南立國之後,這個情報機構的原本人馬就變成了緝凶查桉的大理寺。
不過在太祖征伐北境之時,明教、藍胡之亂先後爆發了。
道門也選在此時出手,打殘了原本與國同休的明教,成為了大周新的國教。
藍胡之亂後,大理寺被一分為三,戰力最強的鎮獄司和原本的龍騎禁軍骨乾合並,組建了錦衣衛,專司隨軍對外作戰,提供戰爭情報,輔之監察百官。
在編人數最多的緝盜司,改組為六扇門,監察江湖。
而原本負責天下情報的廣聞司便成了今日的護龍山莊,這是朱無視代表皇室執掌的力量。
後,太祖需要監察文官,且太祖手段鐵血,可他不可能一個將所有的文官都殺了,故而扶持出了東廠,締造了宦官集團來平衡。
這四家便是太祖朝時建立的,四家各司其職,但是卻有權職重合的地方。
這就導致了四家機構天然會爆發衝突,不可能存在精誠合作的局麵。
太祖依舊可以掌控,做那個高高在上的裁判者。
等到先帝繼位,暗四部雖然信服天子,但畢竟不是他的心腹,所以西廠和神侯府便應運而生了。
西廠雨化田乃是先帝的心腹,神侯府六五神侯與先帝私交甚篤,更有救駕之功。
這兩部的加入,讓暗六部再次平衡。
話歸正題,雖然曹正淳身上雖然有品級官秩在,但是幾乎所有人都將是將他看作天子的鷹犬,沒有想到今日他竟然會第一個發現。
“臣,欽差總督東廠官校辦事太監曹正淳有本上奏!”
“臣舉告,楚親王朱瞻圭,勾結妖道孫十常,進貢毒丹,致仕先帝賓天!”
在曹正淳站出來的時候,位於文臣之首的於延益就感受到事情在朝著不受控製的方向發展。
等到曹正淳開口,於延益便知道,這位新君要動手誅殺自己的親弟弟了。
“什麼?!”
“楚王竟然敢弑君弑父?!”
“沒想到楚王竟是如此不忠不孝之人?”
“道門不是已經禁絕了金銀汞鉛的丹法?!我聽聞孫十常被尊為‘藥王’……”
曹正淳的一番話,於如滾石入鏡湖,引起了軒然大波,打破了原本含元殿之中的寂靜。
群臣之間議論紛紛。
有義憤填膺者,有心中抱疑者,有推波助瀾者……
含元殿上眾生相。
“曹正淳你所言之事可有證據!?”
這一個開口發問的,就是都察院正,右都禦史程青鬆。
這位大老或許有些迂腐,但是為人的道德卻不容置喙,正氣在心。
如此“弑君弑父”的大惡之事,在亂世之中都很少見,若是為真,那大周顏麵何存?!
麵對程青鬆的質問,曹正淳不慌不忙。
“如此大事,我一介殘缺之人怎敢妄言?!我東廠麾下一起執行此次任務的同僚及太醫院的太醫趙不妄都可以證明。”
正侍立於新君朱瞻坤身旁的雨化田也適時地開口道,“奴婢有本上奏。”
朱瞻坤點了點頭,“講!”
“前日審查楚王之時,楚王府長史的一名親隨,不忿於楚王與其麾下眾佞的悖逆之事,前來首告,並附有楚王長史的手書一封,其中乃是其購買煉製毒丹的藥材。”
雨化田說著從袖中取出了一個奏本。
似乎是查有實據,含元殿內的嘈雜聲音漸漸平息下來。
所有人都想繼續看看事態的發展。
暗六部之中的兩部都有證據,這件事情的真實性已經上了好幾個檔次了。
朝中的文官尚沒有察覺,常和暗六部來往的大理寺少卿狄知遠卻已經察覺到了異常。
暗六部之中,六五神侯諸葛正我正在滿世界追殺元十三限,不在京中。
六扇門總捕頭,以徐福為磨劍石破入法天象地境的柳獨峰,還在北境養傷呢!
而錦衣衛四大指揮使也不再京中。
暗六部之中,剩餘的領袖,就剩下站在大殿前列,老神在在,冷眼旁觀的長平郡王、護龍山莊莊主鐵膽神侯朱無視。
但是看他的這個模樣,顯然不願意摻和到這件事中。
也就是說,現在東西兩廠的情報,無人可以反製。
“下官有一問,請問曹督主。”
就在眾臣接受這個事實的時候,大理寺少卿狄知遠站出來了。
原本鬱鬱不得誌的並州法曹,在被楊清源調入京師之後,便展現出了驚人的成長,無論是斷桉問罪,編纂律例,還是政治眼光,決策能力都有不小的進步。
原本跟隨楊清源的四年時間,狄知遠一直在積累。
但當楊清源因為周明生離開京城之後,狄知遠和宋惠父便撐起了大理寺的大旗。
四年積累,厚積薄發。
宋惠父主刑偵斷桉,狄知遠在輔助斷桉的同時,還負責起大理寺的日常事務。
在楊清源不在的時候,狄知遠便是大理寺的掌門。
如今更是被提拔為大理寺少卿,代楊清源執掌大理寺。
從兩榜進士到正六品並州法曹,狄知遠花了近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