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五章 端倪(1 / 2)

“陛下的駕崩,多半是有問題的。”於延益有七成把握。

“根據李瀕湖和萬密齋的驗證,加上曹正淳的說法,那天長丹應該是已經練成了。若是陛下服下了天長丹之後才殯天的,那便不是正常死亡。”趙正思考之後說道。

於延益搖了搖頭,“先帝的遺體不隻是我等大臣,萬密齋也看過,如果真的先帝並非壽元耗儘,而是死於非命,在萬密齋的眼中是瞞不住的。”

萬密齋雖然熱衷於官場名利,但是原則性還是有的,讓他配合彆人去弑君,是不可能。

“若是先帝沒有服下天長丹,或者天長丹失效了。那以先帝的病情,隨時駕崩都是有可能的。”

趙正沒有反駁於延益的話,他從錦衣衛的情報之中也大概知道先帝當時的情況。

氣若遊絲,病入膏肓。

其生命其實就是完全係在了李瀕湖和萬密齋的醫術之上。這麼一想,先帝的駕崩似乎也在情理之中。

於延益沉默片刻之後,開口道,“趙千戶,還有一件事情要勞煩你!”

“於大人請講,但有吩咐,趙某無所不從。”

這就是於延益的人格魅力,不過是短短幾個月,趙正便對這位大周的內閣首輔佩服得五體投地,甘為前驅。

“請你去找一趟九公主殿下,請她代老夫邀請韓尚宮來此一敘。”

“韓尚宮?”趙正滴咕了一聲,然後便想到了那個一直隱藏於暗中的組織——麗景門。

這是在孝慈高皇後遇刺之後組建的,專司守衛內宮皇城的部門,隻收天子直屬領導。

趙正身為錦衣衛千戶,曾經聽過麗景門的事跡,卻並沒有正式接觸過麗景門的人。

於延益能夠接觸到麗景門的統領韓蘇覓也算是機緣巧合,若是他和韓蘇覓沒有這樣的淵源,估計也接觸不到麗景門的人。

趙正聽到於延益的話,還是有些遲疑的,麗景門為護衛後宮的存在,即便於延益是內閣首輔,也很可能不買賬,就算有九公主出麵,人家也不會冒著這麼大的風險和外臣接觸吧!

彆說是麗景門的人,就算是一般宮中的那內監侍女,也不會見外臣,更彆說是麗景門這個特殊單位的人了。

於延益當然知道趙正心中所想,尷尬地解釋道,“趙千戶放心,我和這位韓尚宮……嗯……有些淵源,她多半是會來見我的。”

於延益支支吾吾了半天,再三斟酌,最後用了淵源這個詞。

主要是彆的詞也不好用,總不能說她對自己有情吧!

曾因酒醉鞭名馬,生怕情多累美人。

如今的於延益已經過知天命的年紀,兒子景瞻的年紀都比楊清源大了,因為其天資一般,沒有以科舉入仕,在中舉之後,前往嘉峪關,任守備副千戶,為國戍關。

如此情形,於延益又如何忍心去耽誤韓蘇覓呢?!

趙正見於延益沒有細說,便也不好多問,這其中指定是有點什麼。

“是!如今京城之中,雲譎波詭,於大人也一定要小心,您府上的護衛力量鬆散,若是有個不法之人,前來行刺,在下擔心您的安全。”

於延益的府上隻有門外有六扇門的捕快護衛,這種防衛力量,麵對高手有和沒有基本一個樣,隻是一個象征性的作用。

於延益矜持一笑,“趙千戶不必擔心,一般的洞玄之境還傷不到我。”

於延益的一身浩然正氣,浩如煙海。他雖然不會主動施展,但是遇襲之時也會自動護住。

晉陽戰場之上,後金第一女劍士,後金郡主,“玉步搖”孟青青,施展無數手段,其劍鋒劍氣都難以靠近於延益的七尺之內。

楊清源聽說之後,甚至懷疑,於延益是因為怕疼,所以聯係武功的時候全在點在防禦上了。

浩然正氣,至純至正。

彆說是孟青青了,楊清源不用誅仙劍、絕仙劍以及萬劍歸宗,估計也破不了於延益的防。

趙正聽了於延益的解釋,自然也沒有懷疑,劍君楊清源破不了的防,這天下也沒有多少人可以破。

“於大人即便您自身安危無恙,萬一進個盜賊小偷,也不好啊!”

“哈哈哈!”於延益聞言不由放聲大笑道,“我府上可沒什麼東西偷的?!朝廷的公文都留在武英殿內,我家中並無什麼貴重物品,如果那些賊人看得上,就將庖廚之中的一缸大米兩捆大蔥三桶豆油,還有五十斤棒子麵一並帶走吧!”

以於延益的俸祿也就是勉強夠家中開支。

一身廉正,兩袖清風。

家無餘財,怎會畏懼竊賊?!

北境,天馬集。

趙敏看著從梁王府傳來的消息,大腦開始了飛速的運轉。

大周的皇位更替,對於現在的梁王府有著巨大的影響。

扶持梁王府的計劃是已故大周太宗文皇帝同意,楊清源親自實施的計劃。

現在周帝的駕崩,讓大周扶持梁王府的計劃產生了變數。

原本這個消息該是一開始就傳給趙敏的,但是因為當時趙敏並不在府中,而梁王府的主事是察罕帖木兒,所以這個消息到他這也就停止了。

直到這次趙敏彙總情報,才發現了這份至關重要的情報。

周帝駕崩原本就不能是一個好消息,他是明君但長於內政,不願輕啟戰端,是傳統意義上與民更始,文治天下的聖君。

這樣的君主對於現在掌握了窩闊台汗國的梁王府來說,絕對是一件好事。

若是新君好戰,那麼靠近大周的窩闊台汗國就是他們的第一目標。

而這份情報之中更糟糕的消息,便是登基的人是大周太子朱瞻坤。

此人和楊清源勢同水火,幾乎是不死不休了。

他如今登基,那麼比如會否決楊清源分裂大乾的國策。

一旦失去了大周的扶持,那麼梁王府的形勢便不容樂觀了。

趙敏有些煩躁,這大周的皇帝老兒死的真不是時候。她寫下書信交予阿大送出。

信中讓梁王加強對於天策軍的戒備,現在大周的態度未明,必須多加小心。

一旁的百損道人看到趙敏如此煩躁,便開口問道,“不知郡主為何煩惱?”

當年百損重傷之時,梁王曾經救過百損的性命,他雖然是邪派高手,殺人不少,不過卻是恩怨分明之輩。加之這些年他一直為梁王府辦事,身上已經打上了梁王府死忠的標簽,百損已經和梁王府綁定,一損俱損,一榮俱榮。

趙敏也沒有隱瞞什麼,直接將此事說出。

背靠大周,自立為王。

隻是趙敏之前為梁王府定下的國策,現在這個國策要無法實施了。

百損道人聞言也是眉頭緊鎖,大周之強,威壓四海。

之前的土木堡之戰,四夷諸國還以為大周已經衰弱了,一個後金都能大敗大周。

但是現在一個個都噤若寒蟬。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