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及時換上了一根全新的門栓之後,眾人都鬆了一口氣。
這兩天靺鞨軍都成死心眼了,光是東正門前,晉陽守備軍摧毀的大型衝車就已經不下五輛了,但是靺鞨軍還在這死磕。
這攻城鎚五日之間,還沒有停下過。
即便晉陽城東正門的門栓用的是堅韌的鐵拓木,周軍也已經換了數次的門栓了。
“吱!哄!”一陣牙酸的金屬摩擦聲後,緊接著一陣沉悶的重物倒地之聲。
晉陽東正門的城門倒了!
沒錯,不是破了,是倒了!
東正門的城門在靺鞨攻城衝車的攻城鎚連續數日的撞擊之下,終於支持不住,城門的幾根門栓多次的更換沒有完全斷裂,而城門經過於延益的命令,都進行了加固,也沒什麼明顯的損傷。
但是城門和城牆的連接之處的合頁卻支撐不住了,在攻城鎚的撞擊之下,整扇城門轟然倒地。
有那麼一瞬,無論是靺鞨軍的士卒,還是在城門口駐守的晉陽軍將士都愣住了。
雙方陷入了大眼瞪小眼的尷尬。
這城門破得有些突然,沒有一點點防備。
“鏗!”
一息之後,第一個反應過來的時候,是城門校尉陳光第一個反應過來,抽出了腰間的佩劍!
“弟兄們,跟我上!”
一陣拔刀聲後,負責守衛城門的兩百士卒在城門校尉陳光的帶領下,率先衝到了城門口,堵住了入城的通道,防止靺鞨軍的人馬突破。
而後,靺鞨軍的士卒也舉起了彎刀長矛,衝向了城門。
“殺光這些周狗!”
“攻破晉陽!”
兩隊人馬在城門口瞬間撞在了一起。
狹路相逢勇者勝!
一旦城門被靺鞨軍突破那麼周軍就隻能和城外五十萬後金靺鞨軍打巷戰了。
初戰之時,雙方勢均力敵,鎮守城門的兩百人乃是被打散的龍武軍和禦林軍舊部整編而成的新編晉陽守備軍,戰力本就不錯,在交戰之處,甚至將靺鞨軍逼出了城門之外。
但是人數過少,導致了晉陽軍後力不濟,開始被靺鞨軍打得節節敗退。
半刻鐘後,城門校尉陳光已經是添了多處傷口。若不是在他的帶領下奮勇抵抗,帶著麾下弟兄拚死抵抗,城門口的防禦早就崩潰了。
但人數的差距還是明顯,雖然不斷有零星的士卒加入,但是各方人手俱是告急,使得陳光得到有力有組織的支援。
就在陳光內心抱怨支援緩慢之時,遠處一聲驚雷般的怒喝聲傳來。
震動眾人皆是一愣神。
少林七十二絕技之獅子吼!
“陳校尉莫慌,灑家奉於大人之命前來助你。”
來人正是少林的十三絕僧,玄澄和尚。
在城門倒下的一瞬間,於延益就立時讓人傳令預備隊,支援城門。
這玄澄就是這個預備隊的領隊。
倒不是說玄澄這幾日一直在摸魚,前日在東正門城牆之上駐守的就是玄澄,直到昨日,莫聲穀才替下了玄澄。
少林武當的兩人交替成為了東正門城牆之上的武林中人領袖,也是緣法使然。
玄澄在休養生息之後,帶著五百體力充沛的軍士替下了已經受傷的陳光,同時將陳光剩餘的百餘能戰士卒編入了自己的麾下,開始反攻靺鞨軍。
一杆水磨伏魔禪杖上充盈著易筋經的真元,散發著淡淡的進攻,足有橫掃千軍的威力。
玄澄隻是一杖,便打退了衝在最前麵的幾個靺鞨士卒。玄澄武功原本就是不俗,更是身兼少林十三門絕技。
內修易筋洗髓二經,外練金剛不壞體。
單從武學配置來看,玄澄的配置甚至還七俠莫聲穀之上,但原本的戰力卻要遜色莫七一籌。
但連續的血戰之下,不僅讓玄澄領悟了部分戒殺妙義,其餘武學也漸有融會貫通之勢,今日的玄澄若是和莫七動起手了,應該已經能勝過莫七一分了。
靺鞨軍的士兵在城門倒下之後,仿佛看到了破城的希望,變得悍勇異常。
但是這悍勇在玄澄一百零八斤的伏魔禪杖麵前,沒有任何意義。
這些悍勇非常的靺鞨士卒被伏魔禪杖打到,就會被擊飛出去,原本已經搖搖欲墜的東正門防線在玄澄的防禦之下,漸漸穩住了局麵。
“錚!”
靺鞨軍正中,北城門的倒下,讓忠孝軍的大將,完顏可度大為振奮,打了這麼多天,終於看到破城的希望了。
突破了城門,那距離大勝,便隻剩下半步之遙。
完顏可度抽出了背上從繳獲龍武軍大將手中的九環金刀高聲喝道,“忠孝軍的勇士們!跟我衝鋒!”
忠孝軍在完顏陳和尚的率領下,也是個個英勇,軍中的將校也是身先士卒。
而完顏可度,就是忠孝軍的三大高手之一。
“噅兒噅兒!”
一陣陣戰馬的嘶鳴之聲,靺鞨族大軍在完顏可度的指揮下,開始緩緩地加速衝鋒了!
他要以騎兵的衝擊力,擊潰城門處的周軍,一戰定乾坤。
在城牆之上的趙天麟,手握長劍正在指揮作戰,卻看見靺鞨
軍的騎兵開始向著城門處衝鋒。
尚未完全恢複氣力的趙天麟立刻向著城牆之下,大喊道。
“斬馬營!”
於延益在城破之時,就防備這敵軍直接以騎兵衝擊,將陌刀營調到了東正門處。
果然敵人的騎兵衝鋒出現了,而且看那旗號,乃是忠孝軍的騎兵。
這是一支以騎對騎,正麵擊破過大乾鐵騎的精兵,由不得趙天麟不緊張。
城門口的靺鞨軍士卒突然向著兩邊散去,地麵開始微微的震動。
“哈哈哈!佛爺等你們好久!”
玄澄立時知道,靺鞨人的騎兵來了,掌間真元一震,將手中的禪杖插在地麵之上,隨後從一旁接過了專門為他打造了一柄斬馬巨劍。
玄澄的身後,已經站了五隊身著重甲的斬馬營將士。
而玄澄依舊沒有著甲,他的金剛不壞體,比一般的鎧甲好用多了。
隨著前方騎兵的靠近,斬馬營的名義上的統領,立刻大喝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