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帝沒有直接答應,隻是說道,
“但是清源說的也有道理!那畢竟是上百條人命,上百人的公道!”
“父皇!萬萬不可被楊清源此言迷惑!”
周帝不解太子的話,疑道,“你這是何意?!”
“兒臣自然知道,不能隨意攻訐朝中重臣,但楊清源的行為實在惡劣之極!若真的按照楊清源所說行事,重審李守一案,那麼便是損父皇仁德之名,成全他為民請命,大公無私!這豈是為臣之道?!”
“住口!”周帝麵色有些難看,“身為太子,在背後攻訐大臣,惡語傷人,又豈是儲君之道?!”
“父皇,兒臣自然不敢惡意攻擊和揣測大臣。但是從此結果來看,就是楊清源踩著朝廷威嚴和父皇聖名成就一代青天之名。全然不顧大局、不敬父皇……”
太子沒有因為周帝的喝罵而是停下,反而加快了語氣。
“住口!”
周帝將手中的茶盞摔在了桌案之上。
“照你說來,難道想要徹查此案,還冤屈者一個公道,反倒是錯了!?”
周帝何等人物?!自然不會掉入太子所設的邏輯陷阱裡,雖然開始之時,有些被繞進去了,但是此時周帝已經想清楚其中關節。
太子所說,根本就是個謬論。
楊清源所求,
查清真相,有錯嗎?!
為民伸冤,有錯嗎?!
還死者公道,有錯嗎?!
應該說,不管最後會不會導致朝廷的威嚴和周帝的名譽受損,楊清源的行事都是沒有問題的。
彆說是周帝這樣的明君,便是昏君庸主,也不能在明麵上否認楊清源的行事。
楊清源的行事沒有錯,錯的是他們這些利益受到損害的人。
“父皇!對錯此時並不是最重要的,周明生固然該殺,死難的百姓固然值得憐憫,但是和我大周萬載基業,父皇的千秋聖名比起來,這些都可以讓!”
太子的語氣堅決,讓周帝都為之震動。
無論太子是否為了保周明生一命而找的托辭,但剛才說的話,確實是有道理的。
朝廷的威嚴和自己的身後之名,周帝都很看重。
不管楊清源內心是如何想的,若是真的重審此案,將一切查清楚,最終得利的似乎隻有楊清源。
一旁的朱無視微微點頭,太子果然是人才,但一個太過英明穩固的太子,對他以及其他的野心家來說,不是什麼好事!
對於周帝這個皇兄,朱無視沒有絲毫的反心。
周帝對朱無視如兄如父,更是信重倚仗,而且周帝自身文韜武略也足以令朱無視信服。
此刻的朱無視還沒有謀反的想法。
但是周帝身體不好,朱無視服周帝,不代表他服周帝的兒子。
若是太子的勢力太強,地位太過穩固,朱無視反倒難以成事。
所以楊清源和太子對上是一件好事,以楊清源來削弱太子的勢力,若是操作得當,楚王肯定也不會放過這個好機會,必然會出手。
此刻的禦書房中,再無人聲,隻有雨打瓦片的聲音。
良久之後,周帝才開口道,“那你的意思呢?!”
“周明生可以死,但罪名絕不能是製造冤枉,毒殺百姓,放火燒村!”
“依你之見,該以什麼罪名來判?!”
“周明生曾經向兒臣交代,他曾經在長音園後院殺了一個大理寺的捕快,不如就以此罪名定罪?”
話到此處,周帝徹底清楚了太子的目的,用這個罪名,便與“十惡”無關,可以用“八議”來減輕周明生的刑罰。
殺個捕快,若是放在平民身上,那也是對抗執法的大罪,但是對於周明生這類權貴這般,也不能算什麼大事,判個流放都能頂天了。
“十四弟,你覺得呢?!”
周帝已經心動了,但依舊沒有做出決斷,反而是谘詢一旁的朱無視。
朱無視也懂了周帝的意思,這個惡名還得自己來背。
“皇兄!太子所言,雖然有不合律法之處,但確實是老成持重之言,於國,於您,皆是最有利的做法。”
周帝微微點頭,然後對太子沉聲說道:“周明生的罪,會按襲殺大理寺捕快來定!至於剩下的罪名怎麼辦?!自有國法定奪,你不可再行乾擾。”
雖然語氣已經嚴厲,但是話中的意義已經變了。
原本的周明生非死不可,現在的周明生能否活下來,便要看太子自己的手段了。
“滾吧!”
雖然周帝的語氣依舊嚴厲,但是太子知道,這一局是自己贏了!
剩下的事情,隻要按照之前的太子設計好的行事,周明生的命算是保住了。
太子在禮儀周全地跪安之後,便退出了禦書房。
今夜,他如有神助,所有的目的都達到,真的很期待楊清源明天朝會上的表情。
待到太子走後,周帝才疲倦地揉了揉雙眼,禦書房之中再次陷入了沉寂之中。
而朱無視立於一旁,也沒有說話,這是看著周帝
“十四弟,此事朕是不是做錯了!?”
朱無視也明白周帝此刻的心情,自家皇兄的道德底線還是很高的,作出如此違心之事,定然心中糾結不已。
正常情況下,好人一般都當不好皇帝,但也不知怎麼,自家皇兄反而是成就一代明君。
太祖開疆拓土,創立大周江山。
但生民百姓,在周帝手中得以休養生息。
太祖駕崩之後,原本攝於太祖之威的各方蠢蠢欲動,其中還包括北地燕城的趙王。
然周帝內教黎庶,治州縣;外和諸戎,定邊河。興水利,重農桑,務屯墾,積善糧,使公私倉廩豐實。
硬是將隱患四伏的大周,治理得風調雨順,單以內政之功,不弱於文景之治。
對於這位皇兄,以朱無視的高傲,也是打心裡佩服,若是易地而處,朱無視覺得自己肯定做不到這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