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晚飯後,都被姚帆拉著去球場了,我平時比較喜歡打籃球,當然肯定是沒有受過專業訓練,隻是從小到大經常摸而已。我們村口有一塊空地,那裡是60年代的駐軍留下來的一個籃球場,等我記事的時候,兩邊的籃球架都還在呢。但是因為沒有籃球,所以一直也是荒廢著,後來我母親的一個表弟從部隊轉業回來後,帶了一個籃球給我哥哥。從那時候開始,我們除了滾鐵環,彈玻璃彈外,就又多了一個遊戲,就是打籃球。
在父親的教導下,我們學著傳球,顛球,上籃,玩得不亦樂乎。每年冬天,閒來無事,一堆人聚集在那裡,穿著大棉襖,大棉褲打籃球就成了我們村人的一大固定娛樂活動。初中,高中,抽空打打籃球也成了我排解壓力的一種方式。上了大學後,時間充足,係裡,院裡,學校裡,同城大學之間經常舉行籃球比賽,不僅是彼此聯誼的一種有效手段,而且也是鍛煉身體的一種好辦法。幸運的是,我的技術尚可,三分投籃,突破都還不錯,隊伍裡算是有了我的一席之地。
既然姚主管那麼熱情的邀請我,當然我要和他一隊了,剛開始真的一點都沒有想傍姚帆做靠山的想法,隻是單純地想和同事們搞好關係,特彆是人家姚帆還是生產部主管呢。打了一場球後,我就發現了兩個問題:
一,一起打球的都是泰華工業園的工人,有成賢廠的,也有其他廠的(泰華工業園內有7家廠),這些工人的技術動作都很粗糙,基本功都不行,不講究傳切配合,互相之間基本不傳球,一般都是自己搶到球後,不看不傳,直接蠻乾,丟了再搶,要不就是接球就投,經常聽到都是“咣當咣當”的聲音,純粹就是消磨多餘的體力而已。
二,就是姚帆個頭比較高,身體很壯,勾手投籃很有一手,但是他速度比較慢,運球技術也不是很好,要命的是他在中線接球後,偏偏特彆喜歡直殺籃下,結果一運球,十次有八次就會被斷了,所以他經常就是折返跑,打一會就累得不行了,叉著腰站在中線位置大口的喘著粗氣。
第二天飯桌上,我就向姚帆建議,咱們能不能改變一下戰術,你儘量在籃下要位,不要出三秒區。我呢,就發揮我的優勢,不再過多的外線投籃,而是儘量多的持球突破,利用我的快速加速和假動作甩掉防守人員,到了三秒區附近瞅準空擋分球給你,以你姚主管的個頭和塊頭,在籃下基本上就是巨無霸,予取予求啊。
姚帆當場表示同意,到了球場之後,果然如我所料,經過幾次有效的配合,他每次都輕鬆的上籃得分了。姚帆非常高興,振臂高呼,激情澎湃,每進一個球後,都走過來和我擊掌慶祝,在回去的路上還和我說,唐,我們倆以後要多多配合,爭取打遍泰華無敵手。
籃球場上的親密配合,迅速的拉近了我和姚帆的關係。從那之後,不論是在車間,還是在辦公室,他隻要手頭上沒有什麼事,就會過來笑眯眯的摟住我的肩膀,和我神侃一頓,看著他那興奮的小眼神,滔滔不絕的小嘴巴,我心裡也很高興,因為畢竟咱在成賢廠算是有一個朋友了吧。
98年正值喬丹的第二個三連冠的最後一冠,因此我倆的話題基本上都是在這上麵。而且姚帆擁有一台14英寸的彩電,他經常可以看到NBA的比賽錄像,所以他能夠得到第一手的最新的關於公牛隊和喬丹的消息。有時候第二天上班了,他還難掩興奮之情,非要過來找我聊一會才能儘興。還有一個額外的便宜可占,就是以前呢,我經常買《體壇周報》,後來發現姚帆也是每期必買,那我就可以蹭他的報紙看了,再也不用去買了,這樣我每個月還能節省二十幾塊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