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3章兵家不爭十分顛簸崎嶇路(1 / 2)

天哪,我終於明白了,當年日本人侵略中國,為什麼不打福建,原來不是他們不想,而是他們征服這裡的成本太高了。這福建在咱們中國可是著名的“兵家不爭之地”,和我的家鄉彭城正好相反,那裡可是“兵家必爭之地”。為什麼這麼說呢?

首先,交通不便。在彭城外,有汴水,泗水兩條河流,這兩條河承擔著護城河的角色,可以讓彭城變得易守難攻。除了水利之外,彭城的陸路交通也很便利。可是福建呢,在古代的很長一段時間裡,中原地區的百姓一直以為福建是一個島嶼,原因無他,古代福建人去中原,大多都是搭船前往的,中原人看多了,就以為福建和中原是沒有陸路相連的,是一個島嶼。

儘管後來人們意識到福建是島嶼的概念是錯誤的,但中原人也知道了走陸路去福建,是一件非常麻煩的事情。春秋戰國時期,北方政權的大軍在福建的武夷山西側發動多次試探性進攻,但一直沒有找到可以走大部隊的大路。比如當時的楚國,楚國的勢力範圍已經滲透到了雲南,但對於離自己統治中心更近的福建就一直滲透不進去。

福建的交通不便,由此可見一斑。

從地形上看,位於我國東南部的福建是比較封閉的。福建,簡稱閩,北和浙江交界地區是綿延的大山,西和江西交界地區是長達五百多公裡的武夷山,西南和廣東交界地區也是山巒起伏。李白曾說“蜀道難,難於上青天”,其實,在福建地區也流行著一句話:

“閩道難,更甚於蜀道難。”

除了邊界多山,福建內部也是山巒峰起,地勢高險,比如北部有太姥山,中北部有鷲峰山,西北部有杉嶺,中部有戴雲山等等。

總之,福建並不缺山,到處都是,所以當時福建的陸路基本行不通,即便打通了幾條閩道,也和蜀道一樣,運輸非常不方便。因為交通不便,大軍想攻入福建也找不到路,久而久之,福建就成了“兵家不爭之地”。

其次,缺乏戰略意義。

中國曆史上的兵家必爭之地,一般可分為兩種,一是在邊境,用於抵禦外族入侵的防禦之地,比如山海關二是中原地區,攻占首都或者大片地域所必經之地,比如彭城。

彭城地處關洛關中、洛陽一帶,泛指北方地區,是傳統的政治中心、幽燕邊疆政治中心和江南財政三個重要地區的連接部,所以說,這個位置實在關鍵,誰占領了彭城,誰有占有優勢,所以不得不爭。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