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沒事,我來吧(兩章合一)(1 / 2)

受害者和受害者之間是有區彆的。

年齡越小,越代表嫌疑人罪行的惡劣。

若是再加上主觀上的故意犯罪,情節惡劣,一旦被抓到,死刑立即執行的可能性很大。

“陳益,來。”

現場,卓雲把陳益拉到一邊,指著河邊道:“行李箱是在河邊被人發現的,喏,看到了麼,那幾個釣魚的。”

陳益轉頭,確實看到遠處正站著幾名男子,聚在那裡竊竊私語,目光不時朝這邊看來。

河邊的釣魚裝備還沒來得及收走,說明幾人在看到行李箱內的屍體後,還是相當慌亂的,無法保持淡定。

卓雲繼續道:“根據報警人說,他們是在釣魚的時候,看到河麵上飄來了一個行李箱。”

“行李箱呈斜線,停在了河岸。”

“出於好奇他們上前打開,驚嚇之後趕緊報了警。”

說完,他看了一眼比較清澈的河水,奇怪道:“都說水至清則無魚,在這種地方能釣到?”

眼前的這條小河其實不能算是河,稱之為溪流更為恰當。

某些非常清澈的地方,甚至還能透過河水,看到躺在水底的石頭和水草。

陳益打量周圍環境,開口道:“可以釣到,釣魚分為很多種類,溪釣就是其中之一。”

“看到他們的裝備了嗎?是專業溪釣的裝備。”

“清水,高溶氧,冷,是溪釣的三個特征,樂趣還是很大的。”

卓雲訝然:“你還懂釣魚?”

陳益點頭:“上周末還剛剛釣過。”

“這些釣魚人為了找到合適的場地,不惜跋山涉水來到這裡,應該感謝他們。”

“否則的話,不知什麼時候才能發現屍體。”

有句調侃的話是這樣說的:釣魚人除了魚釣不到,其他什麼都能釣到。

在殺人拋屍水域的案件中,被釣魚人發現且報警的情況,占據一定比重。

這也導致網上經常會有一些段子,比如釣魚人又立大功之類的。

卓雲表示同意:“是啊,太偏僻了,凶手很會選地方。”

“周圍沒有居民區,可以肯定的是凶手一定是開車來的,不過沿途小路監控匱乏,隻能往更遠的地方進行排查。”

陳益低頭看向地麵,道:“腳印恐怕也提取不到。”

地麵是沙子和小石子混合,根本不可能留下清晰的腳印,頂多能確定大小。

卓雲:“已經勘察過了,無法提取。”

陳益:“上遊去了嗎?這裡應該不是拋屍現場。”

卓雲點頭:“已經有警員去了。”

“哎,真不知是哪個王八蛋做的,這是我當警察以來,所遇到的年齡最小的受害人。”

“她父母要是知道了,不知得有多崩潰。”

陳益沉默,他知道卓雲是有孩子的,剛剛周歲,因此可以深度共情。

換位思考,沒有哪個父母能接受得了。

“等抓到人,就知道是個什麼東西了。”

片刻後,陳益冷聲開口,轉身來到屍體這邊,蹲在了方書瑜身旁。

方書瑜轉頭看了他一眼,說道:“手中無異物,口鼻腔未發現蕈樣泡沫,初步判斷是死後拋屍入水。”

“口鼻附近有擦傷,疑似被人強行捂過。”

“還有,死者手腕和腳踝都有嚴重的摩擦傷痕,應該受到過捆綁。”

人被裝在行李箱扔入水中,基本就是死後拋屍了,不過刑偵講究的是證據,需要科學鑒定。

“掐死的嗎?”

陳益看了看屍體四肢,隨即又看向脖頸處的傷痕,輕聲開口。

方書瑜嗯了一聲:“應該是掐死的。”

若是彆人問,她會說需要做進一步屍檢,陳益是個例外。

陳益微微點頭,視線再次轉移,看向死者的指甲蓋。

其中有幾根手指,指甲蓋出現了外翻和破裂,同時在手臂和手腕處,都有深顏色淤青,屬於防禦性傷痕。

這說明死者在死亡之前,應該進行過激烈反抗。

順著陳益的目光,方書瑜也看了過去,開口道:“在指甲蓋中,提取到了生物組織。”

聞言,陳益眼神眯起:“也就是說,我們擁有嫌疑人的DNA。”

方書瑜:“可以這麼說。”

陳益轉移視線:“還有嗎?你知道我想問什麼。”

聽得此話,方書瑜深吸一口氣,湊近小聲說了幾句。

陳益沉默良久,緩聲道:“奸殺是麼。”

“狗東西,抓不到你我跟你姓。”

話音落下,他站起身來到行李箱這邊。

看著陳益離開的背影,方書瑜深深歎了口氣,低頭看屍體的眼神中,透露出憐憫。

和卓雲一樣,她也是第一次遇到年齡這麼小的受害者。

身為法醫,近距離接觸屍體,感受更加強烈。

對一名少女下如此狠手,真的是豬狗不如。

另一邊,陳益接過了旁邊警員遞來的手套,戴上手套後,他蹲下仔細檢查這個行李箱。

此時,卓雲也走了過來。

“已經查過了,除了屍體外,什麼都沒有。”卓雲開口。

陳益沒有說話,翻看了一會後,道:“行李箱的材質不一般,價格應該不低。”

“可惜現在全民網購,從來源著手調查確實有點難。”

卓雲:“是啊,鬼知道凶手從哪買的。”

陳益站起身,道:“有個問題,死者衣服呢?”

“如果是奸殺的話,凶手為什麼不把死者衣服一起扔掉?”

“奸殺?!”

卓雲臉色微變,下意識轉頭看向方書瑜,看來對方那邊的初步屍檢已經有了結果。

當下,他心中怒火更盛。

這可真是畜生啊!

略微思索後,他冷聲開口:“可能是沒來得及,直接丟在野外嗎?”

陳益搖了搖頭:“不像。”

“受害者生前是有過激烈反抗的,但身體其他部位好好的,並沒有發現類似劃痕淤青的傷口,說明第一案發現場,應該不是在野外。”

“再者,死者被捆綁過,不符合野外作案的特征。”

野外環境相對惡劣,堅硬的樹枝或者石頭甚至地麵,都會導致受害者在反抗的時候,留下一些外傷。

比如擦傷,磕碰等等。

然而現在,並沒有發現這些痕跡。

卓雲:“不是野外的話……就是家裡?”

陳益點頭:“不管是不是家裡,反正有床。”

“凶手在殺死受害者後,將屍體裝進了行李箱,開車運到郊外拋屍。”

卓雲:“熟人?”

陳益:“不知道。”

卓雲:“如果不是熟人,把一個女孩擄掠到家裡,恐怕不是那麼容易啊,目標太大。”

陳益低頭看著眼前的行李箱,說道:“目標大嗎?這個行李箱不是正好。”

聞言,卓雲臉色一凝:“不會吧?”

“先用行李箱運活人,殺死之後再運屍體?”

“這是正常人能乾出來的事?”

陳益搖頭:“我並沒有這麼說,現在情況不明,隻能根據現有線索慢慢查。”

“最起碼,我們要先知道死者身份。”

確定死者身份,是調查凶殺案第一要務,也是最重要的點。

連死者是誰都不知道,如何查?

隻要確定了死者身份,排查對方的人際關係,案件也許就會有很大進展。

除非,凶手是隨機作案。

若是隨機作案的話,案件偵查難度會直線上升。

卓雲點了點頭,道:“法醫那邊現在有關於嫌疑人的線索嗎?”

陳益:“有。”

“凶手應該是留下了DNA,這對我們來說是個好消息。”

聽得此話,卓雲目光亮起:“那可真是個好消息。”

陳益沒有說話,邁步來到河邊,蹲下默默點燃了一根香煙。

是否是好消息,屬於相對問題。

現在國家指紋庫比較完善,隻要辦理身份證,便會在數據庫中留下獨屬於自己的指紋。

若凶手留下的是指紋,那就好辦了,對比之下馬上就可以鎖定嫌疑人。

可是DNA數據庫目前有局限性,一般來說隻有違法犯罪人員,尋親的家屬等特殊情況,才會被錄入數據庫。

若嫌疑人不在其中,DNA比對便失去了作用。

隻能先鎖定嫌疑人,然後通過DNA比對進行確定,這是鐵證。

所以警方現在麵臨的問題是:證據有了,凶手在哪?

……

現場勘查工作持續了很久,確定大概率不會有新的發現後,眾人收隊返回市局。

屍體,也被送到了法醫室,準備進行全麵屍檢。

得到消息後,張晉剛立即來到辦案大廳詢問情況。

“十幾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