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3章 隔牆狙擊(1 / 2)

外科教父 海與夏 4528 字 1個月前

沉默是短暫的,討論繼續,緊張而激烈。

搞學術的,沒有那麼多彎彎道道,大家有時候會爭吵起來,拍桌子,一個個麵紅耳赤,誰也不服誰。

這個會議有蘇教授坐鎮,自然不會出現這種爆烈局麵,但是爭論少不了的。

“韓主任,您有什麼看法?”趙主任問。

韓主任身板筆直,就像將軍開戰前會議:“最好的方法還是進行神經根阻滯,可是要避免麻醉藥滲漏,必須進行神經根鞘管穿刺置管,難度非常高,但還是有可行性。”

問題被牽引到神經根阻滯了,腫瘤醫院的主任一手手指滑動平板電腦,一手手掌托腮,看了片刻:“這個神經根阻滯難度真的太大,我看腫瘤組織的血管非常豐富,病人凝血功能也不太好,要是誤穿,進入腫瘤組織,引發不可收拾的出血,形成椎管內血腫,壓迫脊髓,同樣引起呼吸抑製,最後還是功敗垂成,要上呼吸機,你看,周圍軟組織全是腫瘤,留給穿刺的間隙太小,很容易誤穿引起出血。”

“嗯,確實是這樣,這種穿刺簡直就像狙擊,必須一槍命中,不能有失誤,一失誤就後果嚴重。”附二的骨科主任於主任讚同腫瘤醫院的意見。

方案有眉目了--神經根阻滯,好像除了這個,沒有人能夠想出其它的方案了,但是困難也擺在麵前,還不是小困難。

大家都看著蘇教授,把難題交給了蘇教授。

蘇教授左手扶平板,右肘撐在桌麵,取下眼鏡,抬頭說:“大家已經講得很詳細,看來,神經根阻滯是唯一的選擇,大家都沒有異議的。困難在於穿刺的難度,確實非常大,但是也不是毫無可行性,我們要借助CT和MRI的三維重建,想辦法選擇一條正確的的穿刺入路。術中再借計算機輔助導航技術,穿刺可以實現!”

穿刺很困難,但是可以實現,這是蘇教授的結論。

“如果失敗怎麼辦?挽救的措施?”附二的於主任有不同的意見。

蘇教授,拿一塊擦鏡布,擦擦眼鏡說:“這個問題非常好,任何醫療操作都存在風險,麵對風險,我們要極力預防,還要有備用的挽救措施,如果一旦穿刺失敗,進入腫瘤,引起出血,我們就放棄穿刺,在穿刺路徑置入一條引流管,可以帶上負壓,引出血液,避免形成血腫壓迫脊髓。”

蘇教授思維活躍,心思細密,在短時間內方案的選擇,風險的控製,最壞結果的挽救方法,全都安排好了,於主任心裡佩服。

這個穿刺,遠遠沒有想象的簡單,如何實現,能夠看出一個人的思維能力以及平時知識和經驗的積累。

就像狙擊槍開一槍,絕非扣動扳機那麼簡單,每一次扣動扳機,都是千錘百煉的結果。

“還有其它意見沒有?”趙主任作為主持人發問。

韓主任笑著說:“兩位年輕小夥子,有什麼意見沒有?也發言說幾句,彆一聲不吭。”

本來這種場合,蘇教授不便讓蘇南晨發言,旁聽就不錯了。現在韓主任主動提出來,讓年輕人鍛煉一下也無妨,蘇教授跟身旁的蘇南晨說:“前輩給這麼寶貴的機會,你有什麼好想法?”

蘇南晨自信,而無孤傲之氣,沉穩地說:“謝謝韓教授給晚輩發言的機會!這個穿刺確實像狙擊,敵人還躲在地堡裡,穿刺既要避開腫瘤,還要避開骨組織,穿刺路徑的選擇十分有限。如果有條件,可以使用3D打印技術,將重建的脊柱、腫瘤、神經血管打印出來,用一比一精確打印模型進行穿刺入路設計,模擬穿刺,甚至可以臨時設計定位器械,這樣術中如果再用導航設備,穿刺成功率就提高了很多。”

這個小夥子思維確實不錯,能夠將前沿的3D打印技術和穿刺結合起來,而且按照他說的,成功係數確實可以成倍增加。

幾位主任對蘇南晨刮目相看,他即使沒有蘇青雲的幫助,在醫學上也能有所建樹。

蘇教授重新戴上眼鏡:“小楊,你有什麼看法。”

蘇教授記憶力很好,韓主任隻介紹了一遍,他便記住了名字,不管是愛護年輕人,還是投桃報李,都應該點名,讓人家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