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2章 小學生的課題(1 / 2)

外科教父 海與夏 7598 字 17天前

小吳繼續寫病曆,對於年輕醫生來說,總是有寫不完的病曆,換不完的藥,但是無論如何,小吳心裡總是胸口堵得慌。

陸陸續續,辦公室的醫生越來越多,大家忙裡偷閒,開始聊起歐連峰的話題,邊寫病曆邊聊天,一點也不耽誤正事。

對於歐連峰的遭遇,醫生和護士很是同情,有幾個年輕醫生提議捐款,花錢請律師請媒體幫助歐連峰爭取賠償,拿回屬於自己的公義。

像歐連峰這種情況在邏輯上是一個死結,根本解不開的死結,要不是三博醫院願意為他做開胸驗肺,歐連峰根本沒有機會獲得塵肺的診斷,沒有塵肺的診斷,又何來爭取賠償。

現在三博醫院願意為他開胸驗肺,也就是術後可以給他依據切除的肺組織得出病理診斷,或許這是事情的轉機。

想到這裡,小吳心裡才舒服一點。

大家正在熱議的時候,突然張林進來,說了一句:“大家的病曆寫完沒,明天醫保抽查病曆。”

查病曆?

眾人立刻停止議論,辦公室裡此起彼伏的鍵盤敲打聲更加響亮更加密集,大家開始瘋狂地趕病曆,生怕病曆不合格被扣錢。

“等下醫保辦的同事會過來,大家一起開個小會,學習討論一下醫保DRG/DIP付費方麵的知識。”

DRG/DIP付費政策執行這麼久,大家在臨床工作中還有很多工作做不到位,對政策的理解不深,診斷和分值不會選,導致在這上麵吃虧,經常出現治好患者最後讓醫院還虧錢的現象,所以醫保辦的同事們很是著急,開始在各科室巡回講課,給臨床醫生講解有關DRG/DIP付費的知識,該得的錢千萬不要因為不會選診斷患分值而白白丟

楊平一個人去華僑樓查房,瑞典的卡倫現在住在華僑樓,他本來現在可以出院,但是他自己為了安全原因決定繼續留在三博醫院,畢竟做的手術是心臟手術,而是高難度高風險的大手術。

華僑樓目前有三個病區,內科部、外科部和骨科部,骨科部的田主任現在也是春風得意,他外圓內方八麵玲瓏,在華僑樓混得風生水起。

有樣學樣,田主任跟著兩位華僑樓的兩位大佬學習,那是青出於藍勝於藍,利用華僑樓這個平台,田主任結交了大量的高能量人士。

這位優秀的華西博士既沒有荒廢學術,又在社交圈子收獲滿滿,成為一個既精通學術又精通人情世故的全才。

以前田主任的哥哥在省城打工,現在跟著田主任已經成為一位開路虎的包工頭。

田主任家鄉觀念還比較重,不僅他哥哥跟著實現了先富,先富帶後富,他哥哥又把村裡的年輕人帶出來,組織了工程隊,大家都賺得盆滿缽滿,可以說,田主任以自己一己之力,帶動了整個老家村子的致富。

在華僑樓這種地方,要的不是學術能力,而是人情世故的能力,田主任不僅沒有耽誤學術,而且能夠用搞科研的精神來學習各種人情世故,也算是這方麵的專家,實現成功地轉型。

卡倫先生現在恢複得很好,因為這次手術,他對中國產生了特殊的感情,而且他的兒子也利用這段時間在中國很多地方進行考察,這更加改變了整個卡倫家族對中國的看法。

他們以前獲得的一些信息存在嚴重的偏見,真實的中國是如此朝氣蓬勃,充滿希望,於是他決定加大在中國的投資,加大與安寧的集團的合作,將巨額的資金投入到這個世界上最大最有活力的市場。

看完卡倫,楊平對他的病情很是放心,後麵的日子也不用天天來,派宋子墨或者徐誌良來看看就行,趁著這個機會,楊平轉來骨科部看看老上級田主任。

當初剛來三博醫院的時候,還得到田主任的諸多幫助,記得還和宋子墨跟著田主任去石坡醫院“飛刀”進行技術支援,當時還救了那個混蛋汪戈,一想起汪戈,楊平就想罵人。

想起汪戈,楊平又想起朱主任,不過現在朱主任的日子過得很好,作為安寧集團旗下保險公司的高管,年薪已經超過千萬,長期帶著老婆孩子旅居新加坡,雖然斷了醫生這條路,但是另外一條路也算走得金光四射。

其實像朱主任這種人,乾什麼都能成功,有頭腦,有知識,有目標,有毅力,又能努力,適應能力強,哪有不成功的。

田主任的辦公室很是豪華,配得上華僑樓的定位,中間擺放的茶具也都是極品,據說紫砂壺是江蘇宜興的極品貨,而且每一件茶具,每一片茶葉都是極品,很多是市麵上買不到的。

“不僅我們骨科部,整個華僑樓都要感謝楊教授,要不是楊教授的支持,華僑樓哪有今天的這樣熱鬨,你看,大家是排著隊來這裡看病,衝的就是外科研究所的金字招牌。”

田主任一邊倒茶,一邊笑嗬嗬地說。

華僑樓的高速發展,這倒是楊平沒有想到的,楊平隻是專注於醫術的研究,從來沒有想過這些問題,醫術提高了,醫院患者的增多,這就是水到渠成的道理吧。

“這是大家努力的結果,不是我一個人的成績。”

楊平謙虛地說。

在華僑樓與田主任敘敘舊,兩人聊得最多的還是醫學方麵的話題,田主任還是沒有變,還是那個玉樹臨風的學者,隻不過他學會了長袖善舞而已。

時間不早了,楊平與田主任告彆,他拿出手機,微信有一個新加的好友,對方自稱是南都醫大的陸小路。

南都醫大的青年人才也有一個微信群,楊平和陸小路都在裡麵,陸小路大概是從這個群裡加的楊平吧,楊平與陸小路有過深入地交流,此人一定是個不可多的人才。

隻是楊平很是奇怪,為什麼在南都醫大陸小路一直隻是一個默默無聞的助手,實在不應該,饒校長那麼愛才,怎麼會埋沒陸小路這種人才。

楊平仔細想想,陸小路至今沒有拿出得出的論文,因為所有重量級的論文全部都是第二作者,有些連第二作者都不是,也難怪饒校長沒有發現他,可是從楊平的認知判斷,陸小路不應該沒有重量級的論文。

難道是自己誤判,他隻是一個誇誇其談的家夥?

理科這種東西誇誇其談幾乎不可能,因為涉及的東西全是真刀實槍的知識,對就是對,錯就是錯,沒有半點扯皮。

不管如何,楊平還是加了這個好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