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1章 這手術我也能做(1 / 2)

外科教父 海與夏 8220 字 1個月前

陳建良教授站在閱片燈前與楊平一起討論。

他雖然已經退休,但是最感興趣的還是自己的專業,當了一輩子醫生,自己覺得隻有治病救人時才有存在感,做其它事情總是找不到存在感,沒有存在感就很迷茫很空虛,不知道人生價值在哪。

現在陳教授平時隻是出門診,基本不參與手術,坐門診也算還是奮戰在一線,但是作為外科醫生,怎麼能夠忍受一直坐門診,時間長了內心自然孤獨寂寞。

就像戰場上的狙擊手,雖然還是留在前線,但是崗位已經不是開槍殺敵,而是蹲著防禦工事裡拿望遠鏡瞭望戰場,收集戰場情報,心情肯定難以適應。

為了找回這種存在感,陳教授隻能儘量找機會蹭手術,當然他不會上台給年輕人添亂,他隻是在手術室裡感受一下氣氛,參與手術討論說幾句話,然後圍著手術台看看而已。

他現在就是這樣,小心翼翼地挑選位置站好,生怕乾擾大家正常工作。

“血管估計很細,搭橋有點困難,可是不搭橋又不能解除現在的血管梗阻,這麼細的血管,要保證吻合質量有難度,你打算怎麼做?”陳教授問道。

楊平點點頭說:“血管確實很細,不過沒關係,這種直徑的血管搭橋應該問題不大,比這還細的血管搭橋我經常做。”

血管直徑很細的時候,一般小於1毫米的時候不選擇血管搭橋,而是選擇手術更為簡單的貼敷術,因為血管越細,對血管吻合技術要求越高,一旦吻合技術不過關,術後血管出現堵塞,等於手術白做。

但是如果血管吻合的水平很高,吻合後不存在血管堵塞的問題,那麼1毫米以下照樣可以搭橋。

陳教授對楊平的水平知根知底,不管什麼血管吻合,隻要人力可及,那麼楊平就一定能夠做到,至少以陳教授的經驗來看,楊平是手術的巔峰。

“搭橋後還準備做貼敷?”陳教授知道楊平肯定會不管手術難度,隻管手術效果。

“雙管齊下,遠火近火一起救。”楊平說。

陳教授摸摸下巴,微微頷首,手術這麼做,那已經無話可說,應該是最完美的方案。

茜茜的手術體位是仰臥位,頭部用固定器固定,稍微抬高,麻醉醫生梁胖子讓茜茜的血壓維持在比平時略高的水平。

張林和小五完成消毒鋪單,楊平刷手上台,巡回護士將顯微鏡推來備用,手術正式開始。

看起來大家不著急,但是手術一點也不耽誤。

急診手術,楊平沒時間邊做邊講解,隻是自己埋頭一路狂奔,這種急診手術如果還講解,語速配不上手速。

大家要學習隻能看同步的手術視頻,然後有不懂的地方術後再問楊教授。

金博士、文博士和夏書很是羨慕張林小五,什麼時候能夠像他們一樣拿下絕大部分手術,那才是真正跟上外科研究所的節奏。

現在他們隻是團隊的尾巴,以前他們都是自己科室的精英,到了外科研究所才發現,自己居然比不過張林小五這兩個打雜的。

知恥而後勇,他們三個暗下決心,一定要努力,一定要超過張林林小五,當然,好像這兩個人是最容易超過的,超過宋子墨和徐誌良很有難度。

三位博士現在非常認真地對著屏幕看同步手術視頻,每一台手術,每一個細節他們都不願意放過。

而且他們現在明白,外科研究所對醫生的培養是多麼厲害,以他們的基礎在這種環境下,這種培養方式下,隻要認真努力,假以時日,必成大器。

張林和小五可以做到的,他們一定可以做到,而且可以遠遠地超過他們。

金博士以前覺得自己的年齡太大,已經40多歲,自覺已經錯過外科醫生的最佳培養時機,現在他完全沒有這種想法,整個人精神抖擻,躊躇滿誌。

李民醫生在一旁也是有所領悟,為什麼楊教授一定那麼執著地讓他用各種方式學習解剖和練習基本功。

以前對煙霧病這種不多見的神經外科疾病,李民是沒有多少認知的,更加不知道具體手術怎麼做。

現在他不僅對這種疾病十分熟悉,而且手術也是了然於心,因為現在他已掌握豐富的解剖知識,還具備完善的病理、病理生理等知識。

隻要楊平稍微提一下,甚至不用楊平說,他就能理解這個疾病手術原理和方式。

甚至如果他麵對這種病例,他也敢於做相對簡單的貼敷手術。

基礎紮實之後,後麵的學習自然就輕鬆。

楊平沒有說話,他專注於手術,小五張林是助手。

首先是血管搭橋,楊平打算將先將顳淺動脈與大腦中動脈橋接,這是最主要的橋。

有些橋可以直接搭,有些橋必須使用血管橋接。

橋接的血管一般直接從頭皮上切取,楊平的動作很快,取下幾根直徑長度合適的動脈備用。

搭橋的血管取好,楊平再分離顳淺動脈。

顳淺動脈是頸外動脈的終末支,它從側麵部顳下頜關節與耳朵之間穿出,再向上走行至頭皮。

這個手術如果講究,最好對顳淺動脈的定位使用術中彩超,用彩超尋找它的走形,然後予以標記。

依據標記對顳淺動脈進行分離。

楊平對人體解剖實在是過於爛熟,所以他根本不需要彩超定位,這樣可以更加節約手術時間,不過這隻限於他。

為了不誤導其他的醫生,每次做到這種專屬於他的省略操作時,他會提醒大家:“你們在做這個手術的時候,一定要用彩超定位顳淺動脈,絕對不能學我搞省略操作。”

夏書來的時間不長,對有些東西還不是很熟悉,但是他很較真,對於自己不懂的問題他喜歡追根問底,必須搞得清清楚楚,於是好奇地問:“為什麼我們不能這樣做?這樣不是挺好嗎?省略一個步驟,節約手術時間,尤其遇上急診更是又快又好。”

“水平沒到家,如果省略彩超定位,很容易在切取血管的過程中損傷血管,如果要追求手術質量,你們必須對顳淺動脈進行定位,這樣可以更精確地掌握它的行走路線,在切取血管的時候,做到最大限度的保護血管,避免損傷。”陳教授回答夏書。

原來是手術水平的原因,夏書總算弄明白。

分離顳淺動脈之後,楊平又依據心裡的顳淺動脈在頭皮的走行,依據術前的影像圖片與兩歲小孩的頭部解剖特點,在顳淺動脈走形區選擇合適的位置作為血管吻合點,使其位於即將開鑿的顱骨骨窗中心。

手術切口設計為血管吻合點遠端和近端大約 0.5cm,也就是切口大約1厘米。

這是使用微創的方法,如果是成人,吻合點遠近也不過2-2.5厘米左右,切口約5厘米,比起傳統手術切口要小很多。

“這不是傳統方法?”陳教授看出來。

“微創!”楊平邊做邊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