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1章 教授應該有教授的樣子(1 / 2)

外科教父 海與夏 7460 字 1個月前

麻醉醫生這麼一說,張主任趕緊把筆還回去。

楊教授確實有點意思,這握刀的方式很有新意,關鍵是特彆好使,以前張主任可是從來沒有對握刀的姿勢有什麼想法,一兩百年來外科醫生醫生一直這麼握的,也沒有誰覺得不對。

其實醫療上有些東西就是這樣,一直按照傳統這麼做,究竟為什麼這麼做,一時也說不清楚,反正老一輩這麼傳下來的。

某一天突然有人做出了革新,大家猛然發現,原來可以這樣。

椎管裡、硬膜外的腫瘤已經被徹底切除,連椎間孔的腫瘤也被清理得乾乾淨淨,神經根再也沒有什麼壓迫,一串的腫瘤組織扔在金屬盆裡準備送病理科查。

幾條被解放出來的神經安靜地躺在椎管裡,自由地從椎間孔伸出,然後奔向屬於自己的世界。“軀體”上的累累傷痕昭示著曾經被壓迫的屈辱歲月,它們一度用疼痛來作為反抗。現在,壓迫不複存在,意味著反抗也消失。大概患者以後在一定時間內可以安穩地睡覺,無痛地生活吧。

“教授!這個病人應該不會再痛了吧?”宋雲問道。

楊平將手裡的器械還回中轉彎盤:“過了今晚我再回答你。”

宋雲一怔,這個回答有點狡猾,教授什麼時候變得這麼冷幽默。

“關切口吧,老規矩,每一層用間斷縫合。”楊平讓出主刀的位置,剩下的收尾工作交給宋雲,教授嘛,應該有教授的樣子。

皮膚以內的組織絕大多數醫生喜歡連續縫合,一個字——快!

但是連續縫合如果鬆一針,那麼整個這一層也會變鬆,即使現在的倒刺線也不能解決這個問題。

間斷縫合費時間,但是鬆一針是一針,每一針是獨立的,相互不乾擾,安全性比連續縫合好。

小心駛得萬年船,這句話用在醫療上絕對沒有錯。

宋雲帶著一個博士開始關閉切口,看著術區乾乾淨淨,幾乎沒有出血,宋雲連引流都不想放,不過按照程序還是放了一根。

“楊教授,你這我握刀的姿勢有點特彆,有什麼說法嗎?”

張主任挺好奇的,幫著楊平脫手術衣,問道。

“花式握刀!簡稱花刀!”楊平回答。

花式握刀,花刀,特麼這麼妖孽的名字,不過確實好聽,有逼格。

“能教一下嗎?我覺得很實用?”張主任也不顧什麼麵子不麵子,能者為師,這年輕人不隻有兩把刷子,明顯是批發刷子的。

哪隻張主任覺得實用,所有醫生都覺得實用,張主任這麼一問,其他醫生立刻轉頭過來。

既然人家請教,楊平也不含糊,旁邊的麻醉醫生遞上自己的筆:“用這個演示一下?”

演示就演示,楊平接過筆,以筆代刀,筆在手裡玩雜技一樣,筆尖可以幾乎三百六十度無死角變化。….

麻醉醫生的距離最近,看得暈頭轉向,自己中學時轉筆算是一代高手,也不曾轉成這樣,而且楊平完全不是轉筆,因為筆始終牢牢地掌握在手裡,隻是幾根手指的配合,讓筆尖可以呈現出不同的角度,每一個角度,筆杆都是牢牢地控製在手裡。

真花!

張主任終於知道為什麼叫做花刀,他打算回去好好琢磨這玩意。

協和的骨科副主任胡國林教授抽空也過來看看,一來表示對楊平的關心,二來看看能不能學到什麼新東西。他主要想看看第二台手術,第二台是脊柱側彎手術,患者有先天性脊髓膨隆,手術風險極大,這種病例醫生一般會拒絕手術。

可是楊平的楊氏截骨最大的優點就是降低術後截癱的風險,它的原理就是利用多處科學的截骨分散脊髓的形變,而脊柱矯形手術術後截癱的原因就是矯形後,脊髓出現形變,產生擠壓或者牽拉,從而損傷脊髓。

剛進手術室,胡國林就碰到楊平傳授花刀絕技,他還以為手術室中場休息耍雜技娛樂呢,楊教授怎麼今天這麼閒情。

要是彆人,胡主任肯定嚴肅的一通批評,手術室是什麼地方,是神聖嚴肅的地方,搞什麼娛樂節目,手術還沒結束呢。

但是他是楊平,胡主任隻好配合笑臉:“楊教授這是耍雜技呢?”

“哪是雜技,新的手術刀握刀姿勢——花式握刀!楊教授現在是現場教學。”張主任在一旁解釋。

麻醉醫生也附和著點頭:“我也在跟著學習。”

你一個麻醉醫生學什麼握手術刀,胡國林主任仔細一看,還真是在教授怎麼握手術刀,手術刀還可以這麼握,他還想看看,但是教學就此結束。

宋雲完成手術切口的關閉,第一台頸椎腫瘤的手術結束。

手術室要進行中途的清潔消毒,所以大家移步隔壁的手術室,孔偉權正在做頸椎前入路內窺鏡下微創治療頸椎間盤突出融合手術,這是脊柱微創手術的尖端技術。他在楊平手把手帶教下已經做了很多例,現在孔偉權開始自己主刀做。

年輕醫生對微創手術的掌握非常快,何況楊平對他們已經進行內鏡操作的培訓。

胡國林驚歎這一批年輕醫生進步的神速,不得不佩服梁教授的眼光,要不是梁教授頂住各方麵壓力成立這麼一個科室,這些年輕醫生哪有這麼好的機會。

這些年紀輕輕的博士,一副大教授的姿態,沉穩地做著最尖端的手術。

宋雲這邊手術室清潔消毒已經完成,第二台手術是脊柱側彎矯形手術,患者的脊柱前屈彎曲成九十度,比起楊平以前做過的折疊人病情要輕很多,但是因為先天性脊髓膨出的原因,手術一點也不輕鬆,手術截癱概率不會比折疊人少。

但是在楊氏截骨的加持下,風險將會降到最低,所以不是什麼難事。第二台手術,楊平隻打算站在手術台上坐鎮,由宋雲來主刀,宋雲在這一批年輕醫生當中,無論理論還是手術都是最優秀的,在楊平的帶教下,他現在的脊柱側彎矯形手術做得非常熟練,如果要與全國的醫生來做比較,一定是站在一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