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8章 體外切除(1 / 2)

外科教父 海與夏 8525 字 1個月前

三博醫院的速度就是快,期刊的刊號已經申請下來,名字也已經確定《醫學。

大門口又增添一塊招牌:《醫學期刊編輯部。

期刊創刊的消息一經發布出去,立刻引來大家的支持,國際群裡鐵杆粉絲不用說,大家踴躍表示,爭取在第一期發表自己的論文。

曼因斯坦知道這個消息後毛遂自薦,希望可以成為期刊的審稿專家,但得知是期刊後,不免有些失望。

但是對於天才曼因斯坦來說,掌握一門新的語言非常簡單,於是他也開始學習漢語,為成為審稿專家而奮鬥。

同時,曼因斯坦決定在期刊上發表一片論文,以表示對期刊的支持,而且這篇論文他不打算借助翻譯,希望全憑自己的能力寫出來。

期刊的編輯部成員暫時由外科研究所自己人擔任,畢竟草創時期,一切從簡,以後再慢慢物色人選,擴充編輯隊伍。

國內的各大教授也不用多說,全部鼎力支持,十幾個醫學類的院士聯合簽字支持,而且他們不隻是口頭上支持,都紛紛讓自己的學生往期刊投稿。

按照這種趨勢,《醫學雖然是期刊,但是絕對是世界級國際化的期刊。

奧古斯特和羅伯特為投稿的事情暗中較勁,雙方非要拚出輸贏,奧古斯特除了自己投稿,他還讓夏裡特醫學院的其他同事投稿,他充當翻譯。

羅伯特這邊,直接設立設立專門的基金,用於幫助美國人用漢語向《醫學投稿。

令楊平沒有想到的是,《醫學期刊還沒有正式出刊,居然已經成為國際醫學界的熱門話題,他們非常期待,一次發表13篇論文的神級人物創辦的期刊究竟是什麼樣的期刊。

而且,整個國際醫學界又陷入激烈的反思。

為什麼楊平這樣的學者不願意再投《sature《cell這樣的期刊?

難道他失望了嗎?難道這些期刊已經墮落?所以這樣的天才不得已才走上自創期刊的道路。

進而學術界展開對語言的討論,網上的討論分成對立的兩派,有認為漢語太古老,非常難學,常用的三千多漢字,每一個漢字就是一個字母,相當於要記憶三千多字母和他們的發音,而且漢語有好幾個聲調,這樣疊加起來,非常傷腦筋。

也有人認為漢語是先難後易,學會三千多漢字,後麵就非常容易,不像英語,永遠在增加單詞的路上,出現一個新事物,增加一個新單詞,單詞的量越來越多,不堪重負,而且如果不認識那個單詞就什麼都不知道,這讓人們在語言上形成知識隔離,計算機專業的學生完全看不懂醫學書,即使大學教授也可能不知道正方體怎麼表達,漢語不存在這種情況。

有個語言科學家表示,如果漢語能夠成為科技通用語言是人類之幸,因為漢語是最穩定的語言,對時間或空間跨度的承受力最強大,即使時間或空間跨度非常大,漢語依然能夠有效溝通,如果人類未來進入星際時代,英語將難擔重任,而漢語具備星際語言的基本要素。

隻是創辦一個期刊而已,用不著這麼討論吧。

反正楊平不管那麼多,一切事情有條不紊,按照自己的思路去走,誰也動搖不了他。

在汪戈的彆墅辦公室。

汪劍將最近搜集的資料整理後又交給汪戈,汪戈仔細研究後說:“這幾個病人,我要去拜訪一下,你安排一下。”

其中一個叫做滕新梅的患者引起汪戈的高度注意,汪劍說:“這個患者手術效果非常好,根本沒有糾紛。”

“沒時間去等糾紛,沒有糾紛就製造糾紛!”汪戈冷冷地說。

朱誠的事情麻煩點,要花點心思,這個楊平的事情簡單,這個病例,滕新梅,安排時間,我親自上門拜訪一下。”

新器械馬上用於臨床,滕新梅還是第一個接受實驗的患者,這裡麵有很多文章可以做,汪戈是個老手。

“我讓你去物色幾個特殊病例,你找到沒?”汪戈問汪劍。

汪劍說:“已經找到,一切按計劃行事。”

針對楊平的計劃,從首選方案到備用方案,再到兜底方案,汪戈在腦海裡已經十分清晰。

楊平研究生畢業後在省人民醫院被因醫療違紀被辭退,然後來到三博醫院,來三博醫院後開啟魔幻行醫之路,沒有去任何醫院進修學習,居然開展心臟、顱腦、脊柱等高難度高風險手術,這就是無資質行醫,而且很多新技術都是倉促應用於臨床。

所以針對楊平,隻要把這些事情組織起來,然後找幾個願意去鬨的病人和家屬推上去,事情就水到渠成。

現在關鍵要搞出一點事故,要鬨起來,不然沒法把火燒起來。

至於朱誠的事情,需要好好計劃一下。

反正要環環相扣,最後將兩個人和兩邊的事聯係起來,爆出大料。

有錢能使鬼推磨。

在重金邀請下,汪戈聯係了很多媒體,準備大乾一場。

幾天之後,汪戈就來到滕新梅家裡,滕新梅上學去了,他爸爸沒在家,隻有媽媽曾翠玲在家。

汪戈非常狡猾,他拿著記者證,以做慈善的名義找到村支書,由村支書帶路來到滕新梅家裡,村支書將他們帶到家後離開。

曾翠玲對陌生人的到來很警惕,但是村支書帶來的,也沒有說什麼,汪戈遞上自己的記者證:“我們是記者,過來了解一下滕新梅手術後的情況。“

曾翠玲將信將疑地接過記者證,又斜眼看坐輪椅的記者,汪戈向汪劍使了個眼色,汪劍拿出一個信封:“大嫂,這是我們的一點心意,這兩千塊錢是新梅的慰問金,請你一定收下。”

曾翠玲嘴裡說不行不行,手已經將錢接過去,一直拉著的臉也露出微笑:“你們找新梅是?”

“沒有彆的意思,是這樣的,新梅不是在省城做了手術嗎?他的主刀醫生出了大問題,使用所謂的新技術拿病人做實驗,我們正在調查廣大的受害者,新梅正在受害者名單上,所以我們專程過來調查,我們準備起訴醫生,如果確實患者因為手術身心受到創傷,可以獲得少則三四十萬,多則超過一百萬的賠償金。”汪戈說明來意。

曾翠玲眼裡立刻放光:“記者同誌,你們進屋坐,喝點茶水。”

曾翠玲立刻將汪戈引進屋裡,汪戈打量這棟房子,應該是剛起不久的紅磚房,內外都是毛坯,連地板都是水泥的,牆壁外麵掛滿了各種乾菜。

“你剛才說什麼,記者同誌。”曾翠玲剛剛根本沒聽清楚。

汪戈又複述一遍,然後說:“如果術後沒有什麼大的問題就算了,參與起訴挺麻煩,要收集證據之類的,當然,這些工作都是我們做,你們隻需要配合就行,在這個過程中,你們還會獲得很多補貼。”

有這種好事?

“你們說主刀醫生出事了?拿活人做實驗,我們新梅就是給他們做實驗?”

曾翠玲要問個究竟,其實事情是什麼不重要,主要這錢是大事。

“就是!”汪戈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