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8章 居然隻看過一次病人(1 / 2)

外科教父 海與夏 8651 字 1個月前

第798章居然隻看過一次病人

因為楊平以前確實做過比麥子景更難的手術,還不止一個,所以他並沒有如臨大敵的感覺,顯得非常輕鬆,將麥子景當做一個普通病例處理。

這反而讓麥吉富和安穎慧不適應,在興奮中又萌生一絲不安,心裡總是七上八下。

以前他們帶兒子看病,不管哪個醫院,哪個專家,都是如臨大敵,專家一天要來好幾次,不停地問,不停的查體,不停的交代病情,最後也拿不出好辦法。

可是現在楊教授就當沒事一樣,隻是看一次麥子景,就再也沒有來過,這讓夫妻兩個很是緊張。

宋子墨是個稱職的助手,他帶領管床醫生完善術前準備,與體外循環團隊預約好時間。

這個手術必須讓心臟停跳,因為術中要打開心臟,然後在心臟內部做重建,而主動脈與肺動脈必須切斷,然後交換位置,重新吻合,所以不可能在不停跳的情況下做手術。

而冠脈搭橋是心臟壁上動手術,無需打開心臟,所以可以不停跳。

就像一棟房子,要拆掉重建,裡麵住的人必須暫時搬出來,以讓房子空著;而如果僅僅是在牆壁裡安裝水管,房子裡的人可以繼續住著,影響不大。

以前冠脈搭橋也是必須心臟停跳,因為在跳動的心臟上吻合血管非常困難,後來隨著醫生水平的提高,可以用固定裝置降低心臟跳動的幅度,然後再在跳動的心臟上吻合血管,所以可以不停跳心臟。

這就是為什麼有時候可以停跳,有時候卻不能停跳。

麥子景的手術除了手術難度極大,風險極高,還有一個巨大的困難,那就是手術時間長,心臟灌注停搏液,在低溫保護下,停跳的時間不是無限製,一般34小時,也有停跳10小時能夠複跳的,但是那已經是碰運氣的事情。

手術隻有在沒有辦法的情況下才碰運氣,能夠掌控儘量掌控。

所以楊平要儘量縮短手術時間,增大心臟停跳後複跳的概率。

醫學上很多就是概率問題,提高或降低概率是醫生永不停息地追求。

因為這是世界第一例,誰也不想放過這麼寶貴的機會,安貞和阜外好幾個專家飛來三博醫院,其中就有辛主任、陳主任,陳主任的導師王院士也是跟著一起來三博醫院。

外科研究所,好大的招牌!

王院士看到綜合外科門口,不免笑道,全國醫院,敢掛這塊招牌的醫院找不出幾家。

在綜合外科一樓門診部,王院士見到了曹震山教授,他們可是幾十年的同事,聽說老同事退休後來到南方發揮餘熱,他很是好奇,也不知道老同事過得怎麼樣,這次順便過來看看。

阜外一行專家來三博醫院,是私人行為,不是官方行為,所以根本沒有通知三博醫院,暫時連楊平都不知道,專家們覺得沒必要搞得大張旗鼓,大家是來看手術的,不要搞得像指導工作,簡簡單單更好。他們在曹教授的安排下,來到餘水蓮的麵包店吃了點東西。….

餘水蓮的麵包店是個大雜燴,茶、咖啡、奶茶、麵包、牛扒、炒飯、糖水等等什麼都有,一般主流小吃都有。

她這個小店,很多國內國際的醫學大佬光顧過,來三博進修的羅伯特、奧古斯特、高橋就不用說了,三天兩頭在這裡吃。

餘水蓮自從有了動力支具,已經不再依靠雙手撐地來走路,戴上動力支具後,外麵被褲子鞋子包裹,根本被看不出她隻有半截身子。

門口的大幅海報介著紹餘水蓮的事跡,她現在非常自信,從來不忌諱彆人說自己是半截人。

麵包店隔壁有一家早餐店,也是兩夫妻,女兒出國留學,兩夫妻也打算跟著出國,所以國內的店鋪也不想繼續乾,把店鋪盤給餘水蓮夫妻,這個店麵比現在餘水蓮麵包店的麵積大,餘水蓮打算改造一下,當做醫生們平時聊天討論病例的地方。

幾位專家在這裡吃完點心後,這時曹教授才打電話告訴楊平幾位阜外安貞的專家過來看手術的事情,然後帶著幾人一起去綜合外科。

這個時候,楊平還在手術台上,值班醫生又忙,曹教授帶著幾位專家自由活動。

值班醫生和學生一起搬凳子給幾位客人坐,然後用一次性杯子泡幾杯茶。

經得值班醫生的允許,陳教授在病房見到他的老病號麥子景,自己給他做了三次手術,第四次手術,心有餘而力不足。

看完病人,當聽說楊平隻看過一次病人的時候,王院士心裡已經按奈不住火氣,臉上明顯不悅。

現在的年輕人這麼不負責任嗎,這種高難度高風險的手術,世界第一例,全新的術式,不反複看病人,隻看一次,這怎麼行。

看到悶悶不樂的王院士,曹教授心裡很清楚,他替楊平解釋說:“說不定這種病例在楊教授這裡,算不了什麼呢?”

“算不了什麼?”王院士怎麼相信這種話。

如果楊平是他的學生,這種態度,不將他批個狗血噴頭,王院士難解心頭之恨。

居然隻看過一次病人,什麼態度。

王院士的生氣也不是沒有原因,作為老一輩的專家,對年輕人現在很多職業習慣看不慣,比如過度依賴儀器檢查,對查體的不重視,很多心臟外科醫生連聽診心臟雜音都不過關。

老一輩醫生,不管是心血管內科還是外科,聽診心臟雜音絕對是非常細致,通過聽診器一聽,各種雜音辨彆非常準確,通過雜音來判斷心臟哪裡出問題,是什麼問題,八九不離十。

現在的心臟外科醫生,有些連聽診器都不願意掛,病人一來,先看彩超、CT等影像資料。

不過年輕醫生也有自己的理由:我根本不需要花時間去練習聽診,能夠有個基本功聽個大概就行,時代不一樣,現在各種檢查手段非常先進,各種檢查一做,心臟哪裡有問題一目了然,比起查體不知道準確多少倍,還要花時間練什麼查體。….

對於看病人的次數,王院士那個時代術前要看很多次,反複看,反複問。

可是現在的醫生也有理由,王院士那時病人沒這麼多,當然有時間這麼看,現在一天幾台手術,多的十幾台,天天這麼看病人,哪有時間。

所以醫生也是有代溝的。

曹教授向王院士介紹綜合外科的情況說:“我們綜合外科可很了不起,完成的手術都是各科最難的,目前開展的手術有脊柱側彎矯形、上頸椎手術、腦乾腫瘤、心臟手術等等。”

王院士皺皺眉頭,這太雜了,第一次聽說醫院設有這種專科。

“偉聰知道的,上次的全主動脈置換急診搶救手術,上至頸動脈,下至股動脈,撕裂非常嚴重,楊教授隻用兩個小時完成手術,當時我就在現場,那種手術速度,真的我一輩子沒見過,世界上怎麼還有這麼快的手。”

“要不是老師您親口說出來,我真不敢相信。”

“我沒來之前,聽說楊教授就已經開展很多心臟手術。”

“他師從哪個教授的門下?”

王院士聽這麼多讚美楊平的話,突然問道。

師從誰得門下?

曹教授這下接不上話,因為他不知道,也從來沒有考慮過這個問題,現在腦海裡才開始臨時思考這個問題。

楊平以前搞骨科的,是韓建功的博士,韓建功搞創傷骨科的,然後——

不對呀,這麼算來,楊平是骨科博士,那他在哪裡學的心臟外科,又在誰的門下學的心臟外科?“這是誰的學生,我怎麼以前從來沒有聽說過,最近才聽你提起。”王院士對這個問題很有興趣,不知道誰這麼好運氣,有個這麼好的學生。

按照年齡推算,楊平應該是王院士徒孫一輩,可是圈子就這麼大,這麼優秀的人物,怎麼從來沒聽說過呢,感覺突然冒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