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7章 不在一個維度(1 / 2)

外科教父 海與夏 5094 字 1個月前

梁教授仔細詢問病史,親自給病人查體,覺得沒什麼問題才放心。

這是他多年的習慣,科裡的疑難病例,他必須親自過手。

他的手術,術前必須親自問病史和查體。

就憑一張影像圖片,連病人的麵都沒見就上台開刀,這種事他是做不出來的。

查完體,梁教授將叩診錘收入白大褂的口袋中,說:“景先生,你這手術工程有點大,我們要好好準備,不要著急。”

景雲鬆盤腿坐在病床上:“不著急,你們慢慢研究,我把整個大中國的一流醫院都打一遍卡,然想來想去,還是來這裡比較可靠。”

梁教授拍拍他的肩膀:“安心休息,排好手術我們就通知你,一般在周一。”

看完病人,幾十個醫生又呼啦啦地從病房到醫生辦公室,非常有氣勢。

術前的準備已經十分充分,3打印的脊柱假體也設計好,估計今天就能打印出來送去滅菌處理,血管外科的支援也已經確定,胡國林教授做事四平八穩,儘量滴水不漏。

回到醫生辦公室,梁教授想了想說:

“止血你們打算怎麼處理?三個椎骨的全椎骨切除,出血會比較多。”

這麼基礎的工作,胡國林教授肯定準備充分,他沉著地說:

“我們從三方麵著手準備,有腫瘤血管造影圖像做參考,我們會逐一結紮腫瘤的供血血管術前請介入科提前做好腫瘤主要供血血管的栓塞術中必要時主動脈或下腔靜脈進行臨時限時阻斷。”

聽完胡教授的話,梁教授滿意地點頭,這台手術胡教授確實做到了滴水不漏。

但是梁教授總覺得還有哪裡做得不夠,將手術過程在心裡梳理一遍,發現就是用線鋸進行椎弓根切斷時,因為腫瘤已經包埋椎弓根,線鋸置入時難免損傷腫瘤,導致瘤細胞外泄,造成播散的風險。

胡教授已經想到這一點,利用特製導向器械進行貼骨穿刺,引導線鋸置入到椎弓根

梁教授暫時也想不到什麼更好的方法,當然,如果能夠將腫瘤從椎弓根上帶著骨膜一起剝離下來,然後再植入線鋸,那樣更完美。

但是這種操作隻是理論上存在,手術實踐中不可能做到,而且容易分離時破損,這樣播散的風險更大。

梁教授覺得胡教授的處理已經是極限,於是問旁邊的楊平:“這個病例你怎麼看?尤其預防腫瘤播散,有什麼好方法。”

這個病例協和的處理非常周到細致,本來全國就沒有幾家醫院能夠完成這種複雜手術,一次性切除三個完整的椎體和複雜的脊索瘤。

要說還有沒到位的,就是切斷椎弓根這一步,經過有特殊導向器進行貼骨引導,還是會穿破腫瘤,導致播散風險。

楊平坦率地說:“手術計劃非常周密,幾乎沒有漏洞,就是置入線鋸這一步,我覺得最好先將椎弓根和椎間孔這裡的腫瘤完整剝離,帶著腫瘤的假膜和骨膜一起剝離,甚至可以帶著一點骨皮質一起剝離,然後再置入線鋸,這樣可以大膽的鋸斷椎弓根,無需擔心腫瘤播散風險。”

梁教授對宋雲說:“將三維重建的圖像放大一點。”

經過重新研究影像圖片後,梁教授的眉頭緊皺。

這個方法是最好,可以最大限度避免腫瘤播散,可是手術難度最高,無法實現,而且椎弓根上下圍成的椎間孔是神經根出入的通道,稍有不慎會損傷神經。

在這麼狹窄複雜的空間進行腫瘤的分離,假膜不能破,還要帶著骨膜和一層皮脂,不可能的事情。

梁教授搖搖頭:“理論上這是最好的方法,但是現實沒辦法

做到。”

“而且,我覺得,整個手術以腫瘤為中心,進行假膜外操作,凡是遇到骨質的地方,除了椎弓根這個部位,其它部位不用理睬,帶著椎骨一起切除,其它部位,假膜帶著一層幾毫米厚度的周圍正常組織,這樣腫瘤切除最完整。”楊平指著屏幕上的三維圖像。

梁教授轉頭看了楊平一眼,以為楊平沒聽到自己的話呢。

現在這個腫瘤極為複雜,就椎弓根這一點按照你的辦法去操作都是無法實現,還整個腫瘤按照這樣的思路去切除,更加不可能。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呀,怎麼可能做到這樣精確的操作,要是在平坦寬闊的術區還好,這裡可是解剖非常複雜,尤其骨性空間極為狹窄,全是旮旯死角。”

梁教授有時候說話聽風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