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崇被張說帶著順口說出了這些話。
說完後,腦子反應過來,隻覺得不好。
剛剛天幕說的可不是他的壞話,是陛下的呀!
姚崇低頭,額角冒出冷汗。
李隆基理所當然不高興了
要說這天幕說的誰的壞話最多,那必然是他李隆基的。
他的臣子尚且知道要把自己的錯處記下來,他李隆基居然不明白這個道理?
但是眾目睽睽,又是在天幕之下,李隆基忍住自己的脾氣。
他雖生氣,但是他也從中得到了啟發。
減少天幕帶來的負麵影響這件事情,不能等到天幕結束再開始,而是在天幕開始的那一瞬間,就有所準備行動了。
比如這個謙虛好學的自省行為——記筆記。
哈,不就是寫字嗎,他也會!
於是李隆基招來高力士:“給朕的紙筆也拿過來。”
“朕更應從後人之言中學習,更應自省。朕將神音的每一個字都記錄下來,貼在書房,日日看,日日學,日日省。”
此言一出,果然文武百官看李隆基的眼神都不一樣的。
這是明君!
不因天幕上的是逆耳之言便捂起耳朵,反而虛心尋找記錄,積極尋找解決辦法。
好皇帝!
有李隆基這個皇帝,以及姚崇和張說兩位宰相帶頭,宣政殿前的其他人也都動了起來。
“臣也想向姚宰相學習,請求陛下賜紙。”
“臣也請求賜紙。”
“請陛下賜紙。”
於是幾個小宦官抱著厚厚的紙與成捆的筆過來。
一時之間,宣政殿前飄滿了墨香。
諸位官員拿出考場卷上作答的精神,奮筆疾書。
有些記性好的將天幕剛剛說的話默了下來,有些記性不好的就寫得磕磕絆絆。
記性不好的看向周圍人:“給我看看,我抄一下。”
記性好的轉過身,將手裡的紙藏好。
開玩笑,誰知道陛下會不會將他們寫
的收上去看看啊,做學生的時候朝課業便罷了,這東西可不行。
記性好的堅定拒絕:“不給看。”
此時,豳州,四王之中的申王開始恐慌。
兩年前他前往豳州,當一個不需要處理政務的快樂刺史。
但這樣的天幕讓他無法快樂起來。
斜封官兒,這是他替府裡的錄事求的那個斜封官兒嗎?
完大蛋,這事兒不是已經揭過了嗎,陛下不會因為這個天幕,又降罪於他吧?
一時之間,申王把自己的腸子打了一個有一個結。
【在開元二年,也就是公元714年,李隆基的二哥申王請求給自己府內的九品錄事升個官兒,升的也不多,從九品到八品,錄事到參軍。】
李隆基擦汗:天幕竟將這等小事兒扒出來了。
申王李成義害怕:陛下會不會舊事重提?這實在是天要亡他!
百官恍然大悟:哦,原來是這事兒,沒提拔成嘛,他們知道,這還要多虧了姚大人。
姚崇心中竊喜:天幕一定又要誇我了。
張說拳頭硬了:天幕怎麼又要誇他?!
【說到李隆基這個二哥,他不像李隆基的大哥,因為讓位始終在李隆基心裡占據一席之地,也不像李隆基的四弟五弟,有隨李隆基參與先天政變的功勞,說起來,也比較平凡。】
平凡的申王快流下了眼淚:求陛下愛我。
【但是他雖然沒什麼功勞,但是也沒有什給李隆基惹麻煩呀,並且從九品提到八品,這事兒確實不算大事兒。所以李隆基同意了。】
【但是李隆基同意了,姚崇不同意啊。】
【他這“十要事說”才剛剛提出不久,整頓吏治之心那麼明顯了,他大刀闊斧正準備乾出點兒什麼政績,若這官兒真提成了,他這政治綱領也就沒有任何說服力了。】
【於是姚崇當機立斷:我不同意。姚崇把李隆基答應他的“十要事說”又拿了出來,提醒李隆基,此舉雖小,但影響甚大,若執意如此,就是走向吏治敗壞的道路。】
【李隆基聽到這話,自然也不敢再亂封官兒了。而文武百官看到李隆基連自己的二哥都拒絕了,那些想走斜封官路子的人,也就逐漸歇了心思。可以說姚崇在這件事上直言納諫,分析利弊,堅持綱領,十分果敢。開元之初能有這樣的賢臣,不能不說是大唐的幸事。】
姚崇聽到此話,雖低頭寫字,但腰杆挺得筆直。
張說與他站在一道,越寫心裡越苦。
李隆基寫完天幕這話之後,用朱筆畫上著重號,並且附上小字:不許斜封官!
高力士是有眼力見兒的,他不僅為李隆基準備的紙筆,連顏色不同的朱筆都拿來了,此外他還令小宦官抬了一副小些的案幾過來,李隆基盤膝坐在墊子上,頗有幾分認真的模樣。
李隆基自認為自己是一個體恤的好皇帝,不能光自己坐著享受,還要考慮到百官站著已然很累了。
於是他大手一揮,宣政殿前每一個人都得到了一個小坐墊。
漆黑的夜裡,明亮的天幕下,飽受困意和疲倦折磨的文武百官們揉著發酸的腿,心裡十分感激李隆基。
此時,鄧州的姚彝樂得拍大腿。
黑夜之中,他亢奮不已。
“好,好!好!!”
天幕之言猶在耳畔:“有此賢臣,大唐之幸。”
這話已然不像是一句對他爹姚崇的評價了,而更像是他自己的護官符。
他已經能預見天幕結束之後,朝廷傳來的升官調令了。
坊州刺史姚弈興奮搓搓手。
他拿過身邊切好的瓜果,塞了一嘴,滿足咀嚼。
經此天幕,還有誰不知
他爹姚崇的大名,找他辦事兒的人肯定很多。
想著白花花的銀子,姚弈更快樂了。
【姚崇做的第二件事是整頓外戚,剛剛也有提到。外戚是借助裙帶關係攀附而生的皇權伴生物。比如在唐隆政變之前,韋後權勢滔天,軍隊之中的六個主要將領,全出自於韋家,或者是韋家的女婿。這種外戚關係在曆代都是層出不窮的。】
【舉個例子,在開元四年年初的時候,王皇後的妹夫長孫昕,在親戚關係上,是李隆基的連襟。他和禦史大夫李傑產生了口角,長孫昕打算給李傑一個教訓,讓他認清楚自己的身份。於是他乾了什麼呢?】
【他把自己的妹夫楊仙玉叫上,兩個人一起在小巷子裡堵李傑,兩個人給李傑腦袋上套了一個麻袋,按住他就是一通胖揍!可憐禦史大夫被打的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
天幕上,出現了三人扭打一團的畫麵。
一人頭頂粗布麻袋,一人騎在他的身上,用手死死捂住麻袋,另一人拿著大腿粗的木棒,邪笑著掄起棒槌,上去就是亂揍。
二人團夥作案,一人被欺地毫無還手之力。
天幕上,騎在被揍之人身上的那人嘴巴也沒閒著:“往臉上揍,照著臉上來兩下子!”
掄棒槌的一個口令一個動作,伸出拳頭對著貌似是眼睛的地方邦邦來了兩拳。
飄屏的彈幕笑成一片。
【哈哈哈哈哈哈哈,博主從哪裡翻出來的影視片段,真的好好笑。】
【我之前在古言看到類似情節,我以為是作者胡謅的,沒想到古人真的這樣?】
【原來古代也有職場霸淩?古代的霸淩這樣明目張膽的嗎?】
【影視劇裡那些嚴肅的文官瞬間都鮮活起來了呢。】
【哈哈哈哈,他們的規矩呢?他們的體統呢?】
【有辱斯文,真的有辱斯文呐。】
一時間,眾人都將同情的視線打到了禦史大夫,李傑的身上。
他們都還記得李傑年初的時候,鼻青臉腫來上朝的那日。
有當日去外地辦公沒親眼看上的,這會兒與周圍人交頭接耳。
“怎麼回事,發生了什麼?”
“嘖,你是沒看到,李大人那張臉,慘的呦……”
“真像天幕上的那樣?”
“不止,遠遠不止,那日的李大人,一個腦袋腫成了兩個大,話都說不清楚了。”
百官唏噓不已。
禦史大夫李傑經天幕提醒,回想起來不太美妙的記憶,他伸手摸了摸臉蛋,猶感覺一絲疼痛。
李隆基也想起了這件事,說到底,是他連襟的錯!
他回頭尋找李傑的身影。
李傑站的並不算遠。
李隆基起身,走到李傑身邊,拍了拍他的肩膀:“是朕約束不力,讓愛卿受委屈了。”
李傑十分感動:“陛下盛名,臣無任何委屈!”
李隆基點頭,又回到了自己的位置上,接著期待看向天幕。
這回天幕總要表揚他了。
這是年初發生的事兒,他可沒有向著自己連襟,他堅定地與他的臣子站在一處,妥善處理好了此事。
天幕如他所願。
【禦史大夫李傑被打的第二日,他穿著破爛衣裳,頂著青一塊紫一塊的臉就去上朝告狀了。他說的也是不卑不亢:長孫昕和楊仙玉打壞了我不要緊,侮辱我也不要緊,但是他們撕壞了我的官服!他們辱的是陛下啊!】
【我們通過第一個景致斜封官的例子能知道,李隆基是願意聽姚崇的話的,這回李隆基也是貫徹了姚崇的政治綱領,整頓外戚。他的連襟給他來了這樣一個大動作,那簡直是在打他的臉麵,於是
李隆基當即下令當朝杖殺長孫昕和楊仙玉,安撫李傑,並高度讚揚了李傑這一舉動,這也表明了李隆基開元初期,抑製外戚專權的心。】
李隆基心裡終於暢快了。
他記錄神音之言的筆也停住了,仰頭看著天幕,希望天幕像誇姚崇那樣,也誇誇他。
朕準備好了,來吧,誇朕!
飄過去的彈幕卻並未如他所願。
【哈哈,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小耳朵,抑製外戚專權?李隆基還乾過這事兒?他才最不配說這句話了。】:,,.,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