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答題)(1 / 2)

百福殿內,本頤養天年的老人倏然坐了起來。

他許久不活動的腿瞬間蹬直,連腰杆都硬朗了幾分。

他摸著身邊的拐杖,健步如飛走到殿外,仔細確認自己是不是真的老眼昏花。

渾濁的雙目瞬間清明,他不可置信地看著天上。

陰雲避日,隻見天幕之上靜靜躺著幾行觸目驚心的文字。

【請問安史之亂爆發後,李隆基做了什麼?】

安史之亂?

聽著就不是什麼有利於他們李唐皇室的好事情!

哦,快讓他看看李隆基都做了些什麼?

A.無所作為。

無所作為?敵人都打到家門口了,無所作為?

他李隆基腦袋是不是塞了漿糊?

老人將自己的拐杖敲的砰砰響。

真是,氣!煞!他!也!

一代帝王,坐在九五之尊的高位上麵,什麼都不做?當皇帝手上握著那麼大的權利,什麼都不做?

這和案板上的魚肉有何區彆!

李隆基登上皇位是在那個位置上躺屍嗎?

什麼都不做?他兩腿一伸,比他這個老頭子更早的去世了?!

逆子!

是的,百福殿門前,亂敲拐杖,氣得頭發炸起,眉毛胡子亂飛的老人是本該安心頤養天年的太上皇,唐睿宗李旦。

此時他看到選項A,隻覺得兩眼摸黑。

幸而還有選項B,選項B救了這個即將將自己氣厥過去的老人。

B.死守城門。

老人久久地看著天幕。

這四個字像是順毛的梳子,將李旦炸起的頭發梳的服服帖帖。

他眉毛不飛了,胡子不顫了,心中的鬱結憤懣之氣也消散了。

他隻覺得整個人都通暢了。

是的,他李家的孩子當如是。

大敵在前要臨危不懼,果敢剛毅。

不戰而退,無所作為,那是懦夫,那是孬種,如何配為一個皇帝。

隻是隨即出現的選項C,差點又將李旦送走。

他看著逐漸浮現出的文字,隻覺得心跳和呼吸都要停止了。

C.棄城逃跑。

李旦雙眼發直,手拿拐杖,哆哆嗦嗦指著天幕,不敢置信。

棄城?逃跑?

李隆基是瘋了吧?他是不是瘋了?

他自己跑了,城裡的百姓當如何辦,朝臣呢?不管了?

皇宮呢?家都讓他給扔了?

扔了?不要了?

不想過了?

此時的李旦磨拐杖霍霍,隻想向李隆基而去。

身旁的太監擔心太上皇的身體,小心提醒道:“上皇且息怒,不如等過片刻之後,且看答案。”

接著順勢扶太上皇到一旁坐著。

李旦屁股是坐著板凳了,眼睛卻是分毫沒有離開天幕。

前麵那“殺三子”,殺的畢竟是他自己的兒子,就是殺了三個,他還會有其他的兒子。

“廢皇後、占兒媳”,那都算他的後宮之事,他人已老,自己沒那個閒心盯著兒子的後宮看。

廢不廢皇後,立誰為皇後,他並不關心。

但是這回不同。

這回天幕所說之事,是生死存亡之際,關乎到整個國家的命運。

他不能坐視不理。

此時的同州。

姚崇也在盯著天幕。

此前不久,天幕曾言他是那個輔佐李隆基的救時之相。

他還記得天幕之言,君臣之間,著實難遇。

在李隆基還僅僅隻是皇太子,與太平公主爭權之時,他便上諫出策,維護皇太子的地位和權力。

他捫心自問,從未有過私心,他所作所為皆是出自維護朝廷秩序的一片公心。

他不在乎李隆基將他推出去擋災的自保之舉,更不在乎自己被貶同州,從宰相變成一個區區刺史。

因為他一心,隻向國家,隻向社稷。

但此時,天幕之上,“棄城逃跑”四個大字深深刺痛的他的雙眼。

他為能讓陛下獲得皇太子應有權力,不至於被架空,而來到同州此等地方,可陛下怎可棄朝廷於不顧!

太極宮前,李隆基如芒刺背。

他知道,大臣們都看著呐!

之前的殺子廢後占兒媳還僅僅是作風問題,皇帝嘛,哪裡有後宮不亂的。

而現在掛在天幕之上,明晃晃的“棄城逃跑”就是一個能不能為帝的問題。

沒有臣子願意輔佐一個,膽小如鼠,棄城而逃,不顧黎民百姓,不管天下蒼生之主。

皇帝棄城而逃,那麼遭殃的隻會是他們這些被皇帝拋棄的臣子。

此時太極宮門前格外安靜,百官的臉色分外難看。

他們對自己忠心侍奉的皇帝產生的懷疑。

李隆基感受到了後頭一大批懷疑的目光。

所以他如芒刺背啊!

他急啊!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