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張萬春的謀算(1 / 2)

張伯賢:“爹,我又不懂這些,跟他說啥呢。”

“你笨啦,你不懂紡紗織布你懂經營呢,這辦廠就跟我們開糧店一樣要資金,你就問他咱們入一股行不行?”

“入股?我們要賣棉紗嗎?”

“不是賣棉紗,是等著分錢分錢懂不懂?”

“你想想,吳家要是辦了廠,那可是寧城頭一份呀,那還不得把那些手工紡紗的給甩到王家沱去。”

王家沱是涪江下遊的一個地名,這裡指把那些手工作坊甩去老遠。

這個意思張伯賢還是明白的。

張萬春:“老大呀,你守成有餘而進取不足哇。所以你得好好跟希澤學學,要是都像這樣隻盯著各人的一畝三分地,哪有今天這份家業,你怕不是還在這張家灣守著種地喲。而老二呢,又是個要往仕途上走的人。他那些差事彆說賺錢,不拿錢倒貼都是好的。所以這以後一大家子都指望著你呢?光靠著糧店和醬園鋪子能行嗎?眼下看著鋪子裡生意還得過去,可誰又能夠保證它會一直好下去?還有你也看到了,如今鄉下也鬨起了革命,我不曉得這張家灣的田土還守不守得住喲?說不定哪天就給我們革去了。”

張伯賢:“爹,你說啥,怎麼可能?”

張萬春:“你曉得個屁。”

張伯賢:…

張萬春:“所以說人無近憂必有遠慮,老大,咱們得放長遠來看,這紡織廠的股份咱們得占一點。”

張伯賢是佩服老爹的膽量和見識的。

沒有老爹他也不會如此輕鬆的在城裡頭管著糧鋪和醬園子,還住著城裡的大宅子,成了城裡人。

這些都是老爹做的,他隻不過是按照老爹的意思乾就行了。

老爹說的對,讓他守成可以,要讓他去發展可還真不行。

張萬春:“以前為什麼我厚著臉皮,鑽水打眯頭的,都想跟吳家攀扯上關係?那還不是為了咱們家能夠在寧城站住腳,咱們進城晚,根基尚淺。現在好了,機會來了,還一來就是兩個。這正是雙喜臨門啊,你妹妹的婚事我是同意了,但現在還不能說,等回去再說,先把入股的事情搞定。”

張伯賢:“可是吳家不缺錢,不會拉人入股的吧?”

“你懂什麼,我們家能是彆人嗎?我也不是為我,我也是為你們,有吳家靠著,以後你們也多一份保障,我們成了紡織廠的股東,你妹妹在吳家也多一份倚仗不是?

因為吳家的紡織廠有我們的股份,以後有啥子事情他們還不得高看兩眼,多掂量掂量?”

張伯賢覺得老爹的話有道理,

不愧是薑還是老的辣。

應了他經常說得那句話:老子走過的橋比你們走的路多,吃過的鹽比你們吃過的米多。

張伯賢對自家老爹的謀算佩服得很囉。

可他還是有些擔心,

“希澤會同意嗎?”

“怎麼會不同意?老三不是還要去他廠子裡幫忙嗎?那不還得送他點股份?

當然,你不能這麼說,你就說你也想跟著沾點光發點財。所以要投資,他給多少股份你都答應著,不要跟他討價還價,明白嗎?”

”明白了。爹,放心吧,交給我,我曉得該怎樣做了。”

對這點張萬春還是放心的,老大就是這點好,隻要你指明了道路,他會照做而且做得很好。

“行了,你去忙吧,我一個人坐一會兒。”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