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玉玲這兩天過得實在有些憋屈。
兒子叛逆就罷了,下樓跟老鄰居們訴委屈時沒得到安慰反倒被勸少說話多吃飯莫給年輕人添麻煩。
“他們壓力本來就大,我們這些當長輩的就不要拖後腿了,給他們搞好後勤,他們在外頭拚事業就不用擔心家裡了。”
“你家阿時多孝順呀,工資都給保管。”
“可不是,徐姐你也彆說你兒媳婦怎樣了,這事要擱我家,不,就我們小區,誰家要這樣,兒媳婦能把家都鬨翻。”
“你家小蘭是性格挺好,人也勤快。”
...
相比起自己家那個矯情事多心眼子比火龍果籽籽還多總想搞事情的兒媳婦,蔣小蘭簡直不要太省事。
一番‘推心置腹我為你好’的閨蜜之間的真心話,把徐玉玲氣得夠嗆。
但表麵還得笑嗬嗬的連連點頭表示讚同。
mmp!
到底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
同是‘反兒媳陣營’,什麼時候大家都爬了牆?
蔡大媽這些老鄰居當然不可能把真實想法說出來,敷衍她幾句就完了,這人活了大半輩子,黃土都埋到脖子處了,為人處事圓滑得很。
不然,總不能說你日子過得那麼好天天跑出來訴個錘子苦,彆人誰家沒有點雞毛蒜皮的小事。
徐玉玲百思不得其解。
這其中絕對有問題。
兒子兒媳已經連續在外麵吃了兩天的晚飯了,再這樣下去,讓那賤--人徹底籠絡住了阿時的心,阿時心裡還能有她這個當媽的?到時候說不定真的要被趕到鄉下去,就算留在這個家也要看蔣小蘭的臉色過日子了。
想她徐玉玲自嫁到宋家就如魚得水萬事無憂,被婆家所有人捧著,絕對不能容忍自己老年生活如此憋屈。
她匆匆告彆了老閨蜜們。
“我家阿時快下班了,我出去買菜,給他做點兒他愛吃的。”
“那你快去吧,晚了菜就不新鮮了。”
“恩恩,明兒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