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實值得深省。
這篇文章一經刊載,不知道江川城內有多少人拿著報紙看著窗外連綿不絕的陰雨,在不停的深省,真正有眼力並且與張家人有關係的人,深省的未必是這篇新聞報道的內容,而是這篇新聞報道能夠見報的背後,所隱藏的恐怖深意。
至於江川城內的輿論場,市井街頭的閒話中心,出租車內打發無聊的談笑嘮嗑,基本上不少人下意識裡已經把張雲起釘上了鯨吞國營資產的無良私營企業家的恥辱柱上,至於他下麵的各條產業線,已經在各式各樣的突發狀況中搖搖欲墜。
然而,這場單方麵屠戮的輿論戰,似乎並沒有結束。
次日的清晨,細雨朦朧時。
一篇針對江川市國投的專業文章,湘南省湘南大學經濟係教授胡浩波署名的《關於江川市設立國有資產經營公司的幾點思考》,登陸了省城裡津的《瀟湘晨報》。
這篇文章相較於《江川頂級富豪張雲起零元收購龍景園罐頭廠始末》一文,對張雲起和龍景園罐頭廠的不留餘地的批評,寫的稍稍隱晦了些,但筆鋒極犀利,專業且有見地,分寸拿捏的十分恰當,對方也似乎已經拋下了張雲起這個箭靶,直接炮轟所謂的“江川模式”!
胡浩波在文中指出,成立市國投,江川做了湘南第一個吃螃蟹的地區,賺下了熱鬨,贏得了聲名,但有三點值得警惕。
一是江川模式與政策背離的問題。市國投平台的設立,目標很明顯,市裡麵衝著掌控域內大量國營企業與大量國家資產來的,這明顯違背了市場經濟發展的自然規律。在1992年年末,國家已經充分肯定了80年代備受冷遇的“股份化改製”思路,但是市國投平台的設立,意味著大量下屬國企依然由國有資本牢牢把控,意味著行政權力依然深深地影響著經濟資源(尤其是資金)的配置過程,難以涉及到企業製度的控製權的真正變革。自78年改革開放推行至今,已有諸多曆史經驗證明,隻有真正向個人或私有企業轉讓所有權的重組,才比較接近或符合現代經濟學意義上的產權製度改革。在民營經濟蓬勃發展的當下,“江川模式”與“國退民進”的大思路呈現出了明顯背離!是否值得提倡值得深思。
二是江川模式與外部經濟活動相背離的問題。市國投平台是基於市裡的項目、政策傾斜、資金集中的業主優勢設立的,市國投平台不再直接控製企業的經營生產,而是通過資源和政策優勢進行資本壟斷,可以預見的一點是,未來江川市幾乎各行各業都能看到其巨人般的身姿,這將抑製各大商業領域的民營經濟培育和發展,難以重建以產權為基礎的基本的社會激勵機製。尤其是在目前已經得到較大發展的商業地產領域,其投資行為,將成為國有資本不斷強化壯大的“國進民退”的另一種表現形式。
三是內部機製缺陷的問題。江川市國投平台的設立方式和運行模式,意味著它未來的定位是成為一家區域性的國有大型投融資集團性質的企業,但是就當前的實際情況來看,我國金融體製改革甚至還處於萌芽狀態,大多數國有企業沒有健全的投融資體係,缺乏投融資決策機構和相關部門的設置,審批製度不健全,審批流程不合理,許多決策具有臨時性、機遇性和個人性。其高層的投融資決策的失誤,同樣有可能導致大量國有資產的流失。
湘南省湘南大學經濟係教授胡浩波顯然是做了大量調研工作,他署名的這篇《關於江川市設立國有資產經營公司的幾點思考》,對於江川市國投的設立方式、運營模式、未來規劃和定位、發展方向,以及內外部環境分析的可謂鞭辟入裡,而且不乏前瞻性。
這篇文章死死抓住了張雲起所構架的“江川模式”的七寸!以理性、專業、客觀的態度,想要給予張雲起和他背後的人致命一擊。
這顯然已經到了圖窮匕見的時刻!
然而,奇怪的是,這篇雄文刊載之後,雖然在湘南省其他地區引發了不少關注,但江川市卻好像忽然陷入了一種死一般的平靜當中。
淅淅瀝瀝的陰雨依然在下著。
這個三月末梢與四月開端接壤的暮春時節,天空之上,還沒有放過太陽,江川城內已經被不大不小的陰雨所籠罩好些時日,氣溫永遠是不冷不熱的,叫人心裡感覺到陰鬱,仿佛有一股巨大的焦躁的暗潮,在人心裡、在地底下不停地湧動著。
這個時候,一條消息不脛而走。
曾經協助楊家榮主導龍景園老廠區0元賣給張雲起的霍建忠,落馬了!
******,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