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光明(2 / 2)

回檔少年時 鄧丁 5247 字 2024-04-18

柴油發電機的聲音已經成了江川城夜晚的主音調,在這座孤島的各個角落裡轟鳴,在冰冷的夜裡擾人夢境其實在這個冬天人們大概也無心睡眠了,看到那星星點點不屬於自己的光明和溫暖,內心湧動著的,隻會是不安和焦灼。

黑暗正在一寸寸地吞噬這座城市。

但是,除了黑暗、不安、焦灼,甚至是絕望,在這場30年一遇的大雪裡,張雲起也看到了電力工人冒著生命危險在電塔上除冰全城接力緊急轉移高危新生兒鏟車鏟除107國道上厚厚的冰層,全力打通交通生命線,向受困人員免費發放食品、藥品、衣被。

在第一人民醫院,一位醫生在給孕婦剖腹產之後,全江川唯一一台給醫院使用的大功率發電機突然停電,而新生兒被羊水堵住,麵臨窒息危險,在無法使用機器的情況下,醫生人工口對口吸出羊水。

江川!這座身處在風暴眼的孤島,每日每夜每時每刻都在上演著一樁樁一件件叫人心碎又讓人溫暖的故事!

這些故事讓張雲起覺得自己應該活的像個人。他能掙錢,這點信心他一直是有的,但是在掙錢之外,他一直在想自己是不是還能做點什麼,無愧於這個時代這片土地的人民。

記得2008年那年的夏天,有一群初中生,從學校圍牆上爬出來,他們應該是翻牆去網吧打遊戲,走到半路的時候,突然整條街道的車子全部停了下來,接著便是此起彼伏的車笛聲,響徹了江川城的上空。

當時張雲起的車子也在其中,他按喇叭為地震的同胞默哀的時候,看到那幾個初中生手足無措了一會兒,忽然,他們全部高高舉起了手,站在馬路邊行注目禮。

說實話,那個畫麵他這輩子都忘不了。

1995年1月14日這天,張雲起開著車子運送生活物資。

早在元旦前,他就讓李季林安排人囤積了一些米麵油肉類等生活物資,用以保障龍景園罐頭廠工人們的生活,而且全部免費,每天定額定量配送。當然,張雲起沒有忘記身邊的朋友,像楊偉、田壯壯還有王小凱家裡,都送了米麵油豬牛肉。

他最後一站去的是班主任王明榛家。

王明榛住在市一中校區,張雲起以前有去過,是學校分的房子,六七十年代修建的筒子樓,房子不大,70來平米的三居室,比較簡陋,他們有一個女兒在外地工作,平時住著老師王明榛和師母兩個人。

開車到市一中學校門口的時候,張雲起和初見看見馬路邊上,有一輛大卡車正在給附近居民分發蔬菜。

隨著災情的深入,物資的短缺與物價的暴漲,在江川很多個小區已經有市裡麵組織的物資配送車,主要是蔬菜,平價賣給受困的老百姓。

買菜的人很多,除了學校的家屬,還有附近的居民,他的師母,也就是王明榛的妻子也在裡麵,正在買白菜,她好像買了兩顆還嫌不夠,還要多買。

這種大白菜是定額配送的,每家每戶每天兩顆,不讓多買。當然,這其中少不了一家人齊上陣多買的情況。師母隻是一個人,急的跳腳,一向溫和的她像潑婦似的,跟配送人員嘮嘮叨叨的,非要多拿兩顆大白菜。

當時張雲起不太理解這種行為,不過沒有問,一直等到師母帶著他去了家裡,看到八個156班同學擁擠在狹窄的客廳裡的時候,他就明白了他的師母為什麼會為了多買兩顆大白菜跟配送人員紅臉。

這些偏遠農村的同學家境多半貧窮,因為大雪封路,無家可歸,沒有水,一個個蓬頭垢麵,衣著是很寒酸的,有兩個男生隻穿了一件單薄的內衣和秋季校服。

張雲起進門的時候,那八個同學坐在小板凳上,正圍著煤炭爐子擠成一團,手裡拿著筆和作業本,揚起腦袋望著正對麵的牆壁,牆壁上掛著一塊小黑板,旁邊是給他們上課的班主任王明榛。

那時候雖然是白天,屋子裡的光線卻昏暗幽森,沒有電燈和蠟燭,點了煤油燈,天花板已被熏得焦黑,客廳裡彌漫著一股刺鼻味,王明榛背著雙手,許是多日沒有洗澡洗臉,臉是蠟黑的,滿頭白發像是被植物油浸泡過,黏在頭皮上,然而,他的神態依然如在那三尺講台上時般充滿激情。

他敲了敲黑板,說道:“同學們,這部剝掉血肉,主旨思想其實就是幾乎所有人類文明都用各類語言陳述過的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再拿一部你們學生都喜歡的武俠來講,它開篇第一句就是冷風如刀,以大地為砧板,以眾生為魚肉再比如略微正經一點的文學作品,韓愈曾經給人寫信,說不知造物者意竟何如,無乃所好惡與人異心哉?”

王明榛點了一根煙,繼續說道“大家發現沒有,其實不管用怎樣的措辭,這些文學作品想要表達的意思都是一樣的,那就是毫不心慈手軟地探究這個世界的黑暗麵。同學們,這也應該是我們都要去珍惜的挑戰。比如現在的這場雪災。為什麼我要這樣說呢?為什麼我們要直麵這場雪災的殘酷和黑暗呢?因為當你經曆了黑暗,回頭時,才能一步一光明!“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手機版網址:,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