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香山市小霸王電子工業公司在現代市場經濟的浪潮中,演繹了一段充滿悲涼氣味的、一唱三歎回味無窮的現代版霸王彆“機”,那麼1993年的夏天,無疑是它的巨鹿之戰,走向輝煌的至陽時刻。
6月10號那天晚上,小霸王電腦學習機在央視播放的拍手歌爆發出了驚人的傳播力度,短短30秒的廣告兒歌,簡單直接有效,讓這款產品深入人心。
在90年代初,家用電腦已經開始步入中國的老百姓家庭,但是由於售價較高,大多數中國家庭是買不起的,往往望“機”興歎,相較於如火如荼的英語熱,電腦熱是呼之欲出而未出。
正是因為在那一年代電腦的“高不可攀”,遊戲機的“遊而無用”,讓電腦學習機“有機可乘”。
小霸王科學精準的市場定位“青少年電腦學習機”,是能夠滿足那個年代消費者們學習新技術的迫切需要的,對普通老百姓來說,電腦學習機就是電腦,或者說是電腦的入門機,而價格卻是電腦的1/40,每台隻賣兩三百元,這是個尋常百姓可以支付得起的價格。
更重要的是,中國人曆來有“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窮不能窮教育”、“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等共識,小霸王電腦學習機作為一款針對於小孩子的理想的電腦入門工具,加上高人一籌的品牌策略,讓它毫不意外地成為了市場新寵,在當時全國多如牛毛的遊戲機廠家中稱王稱霸,一騎絕塵。
張雲起記得,在前世就有專家說過,小霸王的電腦學習機在半空中建造了一座平台,使中國人的電腦熱提前實現“軟著陸”。
不得不承認,段永平確實是個能人。
至少在那個年代,他對電教遊戲機市場的認知無人能及,同樣的,野心也無人能及,在小霸王電腦學習機推向市場的第一天,段永平就買了一張巨大的中國地圖,掛在他那間狹小的辦公室裡。
他要把紅旗插遍全中國!
這就是珠江三角洲的青年英雄們的超人之處,跟斂財有方的江浙企業家善於打“三北市場”不同,儘管地處嶺南一隅,可是廣東人從來都是把產品和品牌的推廣目標定位為全中國。
儘管段永平不算是一個地道的廣東人。
在他的市場直覺和打法裡,拍手歌隻是實現品牌戰略的序幕曲,在接下來的近一個月時間裡,一係列小霸王電腦學習機的鋪天蓋地的宣傳報道席卷全國,除了電視媒介,各種傳統的報紙雜誌都能看見它的身影。
段永平還采納了張雲起的意見,在中國各個城市舉辦打字比賽,遊戲比賽,雖然比賽遊戲都是俄羅斯方塊、坦克大戰等一些簡單遊戲,但在這個競技遊戲概念幾乎為零的國度裡,取得了極為顯著的營銷效果,多年以後,在文人騷客的筆下,隱形富豪段永平成了中國電競的先行者和啟蒙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