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章 跑步有時候是一道計算題(求票票~求收藏~)(1 / 2)

珠三角邀請賽。

100米複賽。

站在賽場上,蘇神做好了準備動作,雙手前撐,感受著跑道上的顆粒感,單膝輕輕放在了地麵上。

“各就各位。”

雙手的手指微微用力,形成拱狀,做好起跑前的彈性支撐。

“預備。”

所有選手都做好了起臀的動作,八個人像是八個小獵豹,就等著槍聲一發,極限爆發。

但無論怎麼看,都是蘇神的起跑準備動作最好看,也最舒服。

這個起跑準備動作不容易完美掌握。

在沒有科學理論的支持下,現在大家都是用經驗來交流或者教練的安排。可這玩意在十幾年後,早就有了科學區域和科學劃分,包括怎麼調整,都有具體辦法。蘇神自己的論文裡麵,就專門研究過這一個起跑準備動作技術。

就連一邊的張培猛,也都因為現在沒有比賽,偷偷站在人群中,看著這個第三道的男孩。

彆的不說,張培猛已經被專業訓練了好幾年,一些技術動作,都不用想,站上去身體的肌肉記憶早就已經形成。但是他怎麼看都怎麼覺得……

這家夥的起跑準備動作,好像……

和自己的不太一樣。

甚至和自己看到的,教練所傳授的,都有點不同。

說不清哪裡好,但是張培猛作為這個方麵國內最卓越的天才,他的直覺告訴他,這個家夥的準備姿勢肯定比自己要好。

難道是那個女教練的功勞?

沒辦法,第一時間他的想法和周兵一樣,都是在寧德鮑的身上。

寧教練,你就先幫忙“背背鍋”吧。

嘭——————

所有人都瞬間就蹬了出去,但跑在第一個的,還是那個第三道。

快。

這是張培猛以觀眾視角看到後的第一反應。

難怪自己會被他帶著跑偏節奏,這起跑,真是好快。

寧德鮑似乎已經習慣了蘇神起跑永遠是優勢項目,她現在隻是在更多觀察蘇神的動作,然後來複盤最近投入了全部精力研究的“六秒定律”。蘇神和她說的一個觀點,她很認同。

所有的理論都是理論而已,一切都需要用實際來驗證。

砰、砰、砰、砰、砰。

前麵十米,蘇神就建立了明顯的優勢。

到了第三十米的時候,蘇神就已經徹底甩開了身後所有人起碼2~3個身位。

張培猛聽兩個主教練交流的時候,這個家夥也就跑了一個百米11秒,自己今年在天津衛,已經跑到了10.80的好成績。打開了10秒之後,每個0.05秒,就需要大量的時間去磨了。

一點一點進步。

不可能再和10秒之前一樣,大幅度進步。

所以這個0.2秒的優勢,張培猛覺得,對手最近是彆想要追上來。

但自己比他大了兩歲多,想到這裡,張培猛又感覺到了緊迫感。

彆看他的200米已經逼近國家健將級水平,但他的100米,差距還很大。

距離健將級還差了0.3秒。

也就是6個0.05秒,差了6個檔次。

他預備明年就衝一波百米健將。

雖然難度很大。

但是李青說過,他現在是提高最快的一段時間,大量苦練,還是有可能。反正……

不能被他追上了。

不知道為啥,張培猛心中會浮現出這樣一個想法。

就像是冥冥之中,有什麼東西在告訴他,不能輸。

現在自己還領先他4個檔次,應該是可以保持住優勢。

正在想著,蘇神進入途中跑,整個人開始加速,張培猛看到這裡,心裡默默想道——

速度維持的不錯,比一般前程選手厲害,不過,很快就要結束高速維持期,爆發力急速下滑。

這是張培猛的慣性判斷,也是現在全國短跑界的一種固有印象。

但馬上,張培猛就大吃了一驚。

因為蘇神在途中跑的期間,非但沒有落下去速度……反倒是又有一個隱隱的加速感!

這怎麼可能?

他前期爆發那麼猛,顯然是個前程選手,怎麼可能在這個地方還能不減速反倒是增加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