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7章 全世界都走錯了,當然無解(第三更,求票票吖~)(1 / 2)

2012鑽石聯賽魔都站5月19日將在魔都體育場進行,3月27日下午,本次賽事舉行了隆重的啟動儀式。中國飛人劉祥和蘇神出席了啟動儀式。】

啟動儀式上宣布了本次賽事的比賽項目和首批參賽運動員名單。男子比賽共有9個項目,包括100米、800米,三級跳、鉛球、標槍等。女足項目共有七項,包括200米、400米、1500米等。

參加此次賽事的運動員可謂大牌雲集。除了飛人劉蘇之外,來自米國的大衛奧利弗以及賈森理查德森也將參加110米欄的競奪。另外,還包括著名百米運動員,前世界紀錄保持著鮑威爾,北亣京奧運會、大邱世錦賽200米雙料冠軍維羅妮卡坎貝爾,大邱世錦賽100米冠軍,200米亞軍米國選手卡爾梅麗塔,雅典奧運會、北亣京奧運會標槍雙料冠軍,號稱挪威小貝的安德裡亞斯托希爾德森,已經都開始宣布參加。

361位奧運明星361個倫敦地鐵站名種花家14人在列。】

阿瑟·柯南·道爾在《福爾摩斯中扮演的角色,使得倫敦的貝克街地鐵站在世界範圍內家喻戶曉。貝克街有五條地鐵線的轉乘點,上麵寫著:“本站台為一八六三年全球首條地下鐵路,特此證明。”倫敦是149年前地下鐵路的基準,而現在,倫敦又要開始新一輪的地鐵建設。據美聯社昨天報道,倫敦奧運期間,倫敦地鐵公司已經決定對原來的地鐵站名重新命名,361個地鐵站,包括貝克街和斯特拉特福德,都將用運動員的名字來代替。在這些選手中,包括劉翔和蘇神在內的14位種花家頂尖選手入選。

“如果你從倫敦市中心乘坐地鐵去往奧林匹克體育館,途中你會經過的地鐵站有歐文斯站、劉易斯站以及菲爾普斯三站,最後到達奧林匹克中心區域。”鷹聯社為觀眾羅列了一條“最新”的從倫敦市區去往奧林匹克中心的地鐵線路。

……

奧運會相關的事情也開始了宣傳。

蘇神這個時候也進入了自己的冬訓後半程。

“後半程的速度維持是個關鍵,蘇,我建議你的深蹲倍數再上去點。”在訓練場上,蘭迪和蘇神說道:“然後就是維持速度的關鍵。”

“我建議你可以從屈蹬式入手,繼續提高自己的步頻和步幅,尤其是現在你是第一個把屈蹬式後蹬和前側力學聯係起來實操的人,所以到底能做到什麼程度,我也很期待。”

這是真的,前側力學幾個月前才開始被蘇神和拉爾夫曼正式推出。

現在這個理論估計很多人都沒有聽過呢,更不要說這個理論的實際化和與其餘的動作技術結合。眼下正在這麼做,或者是能這麼做的,也就是蘇神一個人。

現代短跑技術正朝著加快擺蹬動作速度,縮短支撐與騰空時間,提高步頻的方向發展。

不再是單純的增加步幅。

全世界的運動員現在後蹬都有問題,起碼在蘇神他們提出這個新理論後,蘭迪再去看就會發現問題了,而且國內除了蘇神係之外,尤其明顯,其餘亞洲國家更是一塌糊塗。這是因為,傳統的後蹬理論強調後蹬力量對跑速的影響,在技術上要求後蹬時支撐腿胯、膝、踝三關節充分伸展,通過加長蹬地工作距離,延長作用力時間達到增大後蹬力量提高跑速之目的。

亞洲短跑選手在技術上大都采用“蹬直式”技術,後蹬結束時膝角較大,導致支撐時間過長,步頻減慢。歐米國家,雖然有所改善,可對比屈蹬式來講,還是存在這些問題。而且一段時間內,其實是認為無解的問題。

這是因為在研究過程中,歐米運動員學的一些專家教授發現,在現在有的經典體係下,你想要改變後蹬結束時膝角較大,導致支撐時間過長,步頻減慢這些問題,難度實在是太大。除非你出現一個新體係去取代,不然現在擁有的經典體係,很難解決這個問題。

所以,即便是他們知道了屈蹬式,也在研究這個後蹬技術,那其實……也還是落後版本。

因為這個新版本的開啟密碼,就是“前側力學”。

有這個新體係搭配上去,你的屈蹬式才可以解決掉之前認為無法解決的難題。

這就讓目前,隻有蘇神才有可能完美規避掉屈蹬式的這些難題,讓誕生在歐米的屈蹬式最新技術,反倒是在東方,拿到了版本的最優解。

幾乎沒有人想得到,想要讓後蹬技術更強的辦法是什麼。

其實蘭迪自己,也想不到,畢竟在前麵看起來,

後蹬理論就是要強調後蹬力量對跑速的影響,在技術上要求後蹬時支撐腿胯、膝、踝三關節充分伸展,通過加長蹬的做功距離,達到延長作用力時間達到增大後蹬力量提高跑速。

這是核心基本。

尤其是在進入途中跑甚至是極速區之後,這個問題會越來越大,越來越無解。

所以蘇神開始後程攻略後,蘭迪一開始就提出了這個問題。

這也體現出了蘭迪自己的專業性。

“你看看尤塞恩這家夥,就是天賦啊,居然跑起來自動就有些規避這個問題,真是……不得了。”蘭迪看

著博爾特的視頻,不禁讚歎,而他不知道的是,這家夥可不僅僅是這個問題天生就規避,包括筋膜體係和送髖的感覺,那都是天生就比彆人更好。

這真是億裡挑一,一點都沒有問題。

“其餘人的,都沒有太好規避掉。”蘭迪說到這裡似乎也有些棘手,不知道這個問題怎麼去解決。因為即便是知道了蘇神擁有前側力學體係,搭配屈蹬技術味道更佳,可這個細節還是需要不少時間和試錯去磨合才行。

這就是為什麼一個新東西出來,還要花費不少時間才能真正成熟。

比如前側力學體係,2011年年底就正式出來了,可是真正全世界都開始承認和集體運用,那幾乎都是十年後的事情。就是因為很多問題,都需要時間和大量人力物力精力去攻克。

一個人一個團隊實在是能力有限,不可能解決掉所有問題。

這個問題蘭迪也不是說就搞不定,給他幾年觀察實驗研究,也許也就得出答案了。

可現在問題是……

哪有時間給他這麼去做呢。

倫敦奧運會,近在眼前,根本沒有時間啊。

何況還有彆的那麼問題,根本不能給一個技術點這麼多時間去攻克。

而不解決這個問題,蘇神的途中跑尤其是進入極速後的後程,就會很難維持,很難把前側力學體係和屈蹬式技術結合的能量更好發揮出來。

那樣就……太可惜了點。

就在蘭迪苦思冥想,不知道這個難點怎麼攻克的時候,蘇神已經在一邊穿好了傳感器設備和心率帶之類,看著蘭迪就說道:“先生,開始吧,我已經知道應該怎麼做了。”

“這個問題不算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