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4章 第一步就是挑戰不可能(1 / 2)

羊城,二沙島。

所謂夏練三伏,冬練三九。

冬訓其實對於運動員來說,真不是個身體反饋上舒服的事情。

可現在,蘇神要做的,是全亞洲乃至是全世界,第一個走“極致細節”的人。

其餘的人,比如周兵、張培猛、勞逸、謝正業、文勇毅之類的,還有很多技術需要公關,需要消化,需要運用,甚至是學要學習,即便是趙昊煥,他都還有技術關節沒有打通,很多技術動作還需要去強化,所以要訓練的具體方向,還是比較明白。

唯獨蘇神他現在,根本沒有什麼技術上的短板了,各種技術細節雖然還有要加強,但是那也需要配合身體素質的提高去調整了,再說如果用他做標杆,其餘的技術細節,很多人都不能算“及格”。加上蘇神已經跑到了硬實力9.80s上,在想要破關,沒有風速,難度很大。

真的能夠打開,那就是絕對的曾經“虎級領域”。

硬實力9.70+,是個基礎。

當然你也可以說是9.75s以上,這都是可以的,巔峰五虎的確是恐怖存在,如果加持未來的科技隻會更強,不會更弱。但是9.80s是個坎,這個硬實力很難突破,無數人都卡在了這裡,能打破這個瓶頸,那麼就真的開始朝著巔峰五虎進軍了。

到時候再配合一些buff,真的可以實現極致對抗。

訓練場內。

蘇神的訓練計劃都是沒有前例可循,所有的東西都需要摸索。

“蘇,你的技術動作已經是很不錯了,現在我們認為你最需要改變的隻有這麼幾個方麵。”蘭迪帶著團隊成員把蘇神圍著,開始講述今年冬訓的整體目標。

“第一點就是你的技術細節,需要細扣,細扣,再細扣,我們先做好你的身體測試後,再來重新計算你的最佳技術細節,到了頂級運動員後,每一個技術細節,都需要研究進去。”

“第二點就是你的步頻和步幅的比重,現在我們開始要修改一下了,當然這樣可能會讓你的極致前程掉速一些,但是整體成績做好了後,可以整體上升。”

“第三點就是你的身體機能打造,今年我們將會用最嚴格的配比來進行**改革,爭取讓你的身體再殺上去一個台階。”

“第四點就是你的聽槍,我們認為雖然你大賽的發揮一直很好,可是平常的時候還是略微有點差了,強化0.01s對於你這個水平來說,都是大有裨益。”

“第五點我們認為你的前後側技術配比也許也要調整下。”

“目前就是以上五點作為核心,不知道你怎麼看?”

說完後,大家都抬頭看著蘇神,這就是蘇神和彆人不一樣的地方,彆人的話教練員和團隊布置什麼就是什麼,但是到他這裡,所有的計劃公布後都要經過他自己點頭。用蘭迪的話來說就是,這是科研型運動員的特殊性,他們對於身體的掌控與認知,本來就要比一般的運動員強多了。更不要說現在蘇神就是黃種人短跑的“活標本”。

他的任何身體指標和跑步方法,都可能成為“活論文”。

我研究我自己,這句話在蘇神身上,已經是越發明顯起來。

無數基層的教練都開始更多翻閱蘇神的論文,即便是還不太認同蘇神的訓練體係,可是對於蘇神自己的身體研究論文,那還是都無一例外,奉為圭臬,不看都不行。因為太多數據,都是黃種人自己的獨一份了,加上現在蘇神還把趙昊煥也納入了“人體標本”的範疇。

因為自己和趙昊煥的跑法不同,一個代表黃種人的極致後程,一個代表黃種人的極致前程。

一個代表黃種人大個子的跑法,一個代表黃種人普通運動員的跑法。

這都有很強的借鑒性和遷移性。

趙昊煥雖然一開始有些彆扭,被人到處當成“標本研究”,但是想想這是為了種花家乃至是全亞洲短跑運動員打破生理極限儘一份力,也算是點頭答應下來。

隻是那些女性團隊成員看他的眼神,每次脫衣服的時候,都有些“火辣”就是了。

可是為了大勢,他忍了。

蘇神看著列出來的這些,點點頭,還是很全麵,可是有一點,還差了一個點。

“已經很全麵了,那我就再補充一點。”蘇神上去在白板上用筆寫道:“第六,這次冬訓要嘗試激活和延長CP-ATP,也就是磷酸原係統。”

這話一出,真是讓很多人都感覺到愕然。

畢竟眼下這個時代,很多人都認為磷酸原係統,幾乎是固定的,很難有辦法去強化。

最多隻能是順從,在他的範圍內進行最大化的運用。

但是直接強化這個磷酸原係統,還是有些過於“超前”了,這個牽涉的東西,怕是眼下米國那邊都才剛剛起步。說這個,完全是有些“超現實”的玄幻。

不是蘇神說的,大家怕是覺得有些不切實際。

“大家都知道人體快速運動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還取決於機體能源係統提供能量的能力。速度性練習的強度大、時間短,主要靠ATP~CP係統提供能量。ATP是人體一切活動的直接能源,但其中肌肉中儲備量極少,若以最大功率輸出僅能維持1~2s,此時,儲存於肌肉中的另一種高能磷酸化合物CP能十分迅速的釋放能量供ATP合成。在機體能源係統中,ATP~CP係統提供能最迅速,但期總能量輸出很有限,約能維持7.5s左右,之後機體則主要依靠糖酵解係統供能,後者提供的能量則較低。因此,肌肉中ATP~CP含量較多是速度素質重要的物質基礎,提高肌肉組織ATP~CP的儲備量及其能量釋放與轉換過程中酶的活性,對於發展速度是十分重要的。通過速度訓練,肌肉中CP的儲備量隨訓練水平的提高而增加。”蘇神也不在意下麵的目光,一點點在上麵寫道:“在運動開始時,糖未分解,此時肌肉運動的能量由ATP、CP分解的能量。由ATP、CP分解的能量,不需氧、也不產生乳酸,則稱為非乳酸功能,供能時長為10s,即非乳酸功能係統。磷酸原係統供能:ATP—ADP+P+E(1~2s),CP—C+P+E(7.5s)。在進行大強度運動訓練時機體處於缺氧狀態,此時肌肉活動能力主要依靠糖無氧酵解,同時產生乳酸而釋放能量,需要養,產生乳酸,供能時較長(45s),則稱為乳酸功能係統。乳酸供能:糖——糖酵解(無氧)—HL(乳酸)+E(45s),需要養,產生乳酸,供能時長,則稱為乳酸功能係統。以上兩種功能統稱為無氧糖酵解係統。”

“那麼問題來了。”蘇神用比點了點白板道:“血乳酸指標在磷酸原係統能力訓練中的應用分析如下,(1)在100m跑中能量主要以ATP供能為主,CP供能補充ATP。(2)在100m全程中,在40~60m階段中、速度最高達到9.98s。(3)CP在準備活動後以經開始下降至5.6mml/L,直至CP處於降低水平。(4)當CP下降至一定程度時,糖酵解更增加。(5)隨著糖酵解功能的增加,pH值下降。(6)隨著pH值下降100m的後20m速度下降。”

“那我們從那個地方開始切入比較好呢?”

蘇承誌舉手說道:“專項練習是強度大、時間短的無氧訓練,主要靠ATP~CP係統提供能量,因此,在發展速度訓練中,應著重發展磷酸鹽係統(ATP~CP係統)供能的能力。要提高ATP~CP係統提供能的能力,在訓練中必須使ATP和CP達到最大的消耗,且不過多地動用糖酵解供能,使乳酸基本維持在安靜或最低水平,這種“無氧—低乳酸訓練”被認為提高ATP~CP儲備量和代謝能力的有效方法。”

“很好,那怎麼操作呢?”蘇神對於團隊的學習能力很滿意道:“理論也需要運用到實際當中才行,否則永遠隻有理論。”

“這個……”蘇承誌頓了下,搖搖頭,有些答不上來,強行道:“一般常用的訓練是重複訓練法,如短跑運動員常采用10s以內的短距離反複疾跑來發展ATP~反複疾跑來發展無氧底乳酸(糖酵解)係統。”

“這個是肯定的,短跑之外呢?”蘇神問道。

蘇承誌這次沒有話了,隻能是坐了下來。

“短跑之外的訓練,其實也能訓練到這個方麵,這就像是訓練計劃,一份訓練計劃久了,你的身體都會產生‘耐藥性’,這個時候你就需要打破這個‘耐藥性’,從彆的方麵入手。”蘇神在白板上刷刷刷寫道:“比如立定三級跳遠,這個項目蘇神實驗室已經得出了數據,可以提高ATP的直接供能,因為ATP是運動的直接能源物質,在ATP酶的做用下分解成ADP和能量,能量就直接參與肌肉的收縮。即ATP—ADP+P+E,但ATP供能隻能維持3s,ATP供能就能產生短時間力量(爆發力),這樣就可提高起跑和急跑速度。”

下麵沒有聲音,隻有整齊劃一速寫筆在本子上的刷刷聲。

“除此之外,大家看看我們實驗室最新出來的研究樣本,取樣是我們二沙島所有的一線精英運動員。”蘇神這個時候貼了一個打印好的表格道:“我們可以看到30~60m的重複跑,可以提高磷酸原係統的供能,磷酸原係統分為ATP供能過程和CP供能過程,即ATP—ADP+P+E,ATP供能隻能維持3秒鐘CP—C+P+E,CP供能隻能維持6s。由CP分解釋放的能量,合成ATP後,再由ATP分解釋放出能量供肌肉收縮,這樣可訓練ATP分解完後,由CP供能過程。”

“其次就是60~80m的重複跑,組間間歇為3~4min,這個休息時間很重要,不能多也最好不要太少,通常以運動員跑到終點後走回的時間為準,以利於最大限度地利用ATP~CP供量,並有效地發展ATP~跑的訓練,可最大限度的提高磷酸原係統供能,磷酸原係統供能時間隻有10s。”

“至於阿誌的120米,其實也可以,具體分析在這裡,100~120m的重複跑,適當練習120m跑,可提高糖酵解(無氧~低乳酸)訓練,並有效地發展糖酵解供能能力,這可提高100m跑的後20m的耐力速度。80m後磷酸原係統供能:ATP—ADP+P+E(3s),CP—C+P+E(6s)基本結束,隻能糖酵解係統供能:糖——糖酵解(無氧)—HL(乳酸)+E(45s)補充,從而完成100m全程跑的能量供應。”

“原來如此。”蘇承誌看到詳細的分析後立刻記錄下來。

這就是蘇神係的不同。

一切都要有理有據,不能是自己憑空捏造。

那樣的話,不利於科學訓練的推廣。

不然開具一張嘴,內容全靠編,那就本末倒置了。

“那怎麼安排呢蘇總,這個也很重要啊。”蘇大偉問道。

“好問題。”蘇神點點頭道:“目前來看可以分為四步,(1)訓練強度一般應達到95%以上。(2)每次疾跑的時間不宜過長,一般在10s左右(6~15s)。(3)練習重複次數不宜過多,否則會降低訓練強度,並使供能係統發生改變。(4)重複訓練中應保證足夠的間歇時間,使ATP得到再合成,這樣才能有效的利用磷酸原提供能量,從而提高肌肉中ATP和CP的儲備量及其代謝能力,有利於發展速度素質。”

“尤其是第三點,尤為重要,默會認知和供能係統一定要為了100米服務,千萬不能圖太多,導致發生變化,那就得不償失了。”

“其次休息時間,這個也是以前大家不注意的一點。我們的運動員訓練,從來都不是訓練偷懶,反而有時候是訓練太過於勤快。很多人都覺得越勤快不是越努力麼,越努力就越幸運麼?那在短跑裡麵,還真不是,所以休息,一定要把休息做好,遵循身體的規律,在有效的時間內提高訓練質量和訓練效率,千萬不能拿訓練量和訓練質量兌換了。”

“這裡我們還要提一句,就是全世界現在都忽略的一個問題,就短跑項目而言,速度耐力訓練的主要目的是儘可能地動員無氧糖酵解係統參與供能,同時儘量減少中樞神經係統的疲勞和肌肉超微結構的損傷。”蘇神把中樞神經係統疲勞圈了起來,道:“神經係統對於身體的作用,目前我們蘇神實驗室已經走到了世界前列,目前的研究已經足夠證明,神經係統一定要利用好,甚至可以直接促進人體磷酸原供能的極限數字。”

“20世紀80年代初,我國短跑訓練實踐中形成了高量和高強度兩種訓練理念截然不同的速度耐力訓練模式,HV模式是指運用中-高訓練強度(75%~85%)、較短的間歇時間(2~4min)、較多的重複次數(8~12次),在機體不完全恢複的情況下就開始下一次練習的速度耐力訓模式,HI模式是指運用近極限的訓練強度(~100%),較長的間歇時間(10~30min),較少的重複次數(4~6次),在機體相對完全恢複的情況下再開始下一次練習的速度耐力訓練模式。很長一段時間,這都是主流,那其實這兩種都不利於供能係統的全麵激發,現在我們提出一種新的訓練方法分配,采取單組-高量、雙組-高量、單組-高強度和雙組-高強度4種速度訓練模式。”

“這樣可以更好的讓你激發你人體供能係統的能量。”

輕而易舉就革新了訓練方法,這事情要是換成彆人,已經足夠功成名就,但是放在世界青年運動學領袖身上,就顯得“理所當然”了不少。即便是蘭迪,現在都是認真在旁邊聽著,時不時寫寫,記錄心得體會。

“同時,我們也要引入訓練中的高科技和身體狀態檢測,用最直觀的科學數據來作為基礎,做好今年冬訓供能係統的強化乃至是突破。”蘇神道:“目前來說要采取速度耐力訓練中的血乳酸和攝氧量進行了數據采集,運用基於運動中攝氧量(V?O2)、血乳酸(BLA)和運動後過量氧耗(EPOC)快速部分的計算方法,希望大家都可以記住,不要忘記了科技的介入。未來科學訓練,科技的提升和幫助,也必不可少,這些都是光靠經驗和肉眼,很難準確判斷出來的數據。”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