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1章 莫名其妙被搶戲的天下第二(加一更~~~)(1 / 2)

體壇之重開的蘇神正文卷611章莫名其妙被搶戲的天下第二尤金,海沃德體育場。

就在這樣的賽前氣氛中,這一場比賽,蓋伊、鮑威爾、蘇神,被無形中連接在了一起。

而現在蘇神,可沒有在想這些了,因為剛剛他那句話,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啟動了“咒語”,海沃德體育場的風向,突然……變了。

變大了。

但,這不是重點,也不會讓蘇神完成一個從“我”到“臥槽”的無縫連接。

之所以讓剛剛還有心情“吟詩作對”的蘇神,突然就變成了“c語言”,主要是……

“nyurmarks。”

就在這時,比賽口令響了起來,八個道次都開始做出了蹲踞式預備動作。

同時屏氣凝神,沒有再多想什麼。

現在也不允許再多想了。

否則起跑一個慢了,那就算是完蛋,這場比賽不用比了。

“set。”

起臀,蓄力,雙手開始支撐自己的重心變化。

嘭————————————————————

電子槍響,比賽開始。

鮑威爾不愧是現在本該的“天下第一前程高手”,那個起跑器上的蹬伸,就差點沒有把這個起跑器給……踩爆掉。

這是他的起跑特點。

爆發式起跑,也和這種超強的啟動聲音,不無關係。

但,此時此刻,還有另外一聲巨響,在他的身邊跑道上,躍然而起。

甚至這個聲音,一點都不比鮑威爾的這一腳要聲音小。

這個起跑“音爆”,鮑威爾第一次,沒有占到任何的“便宜”。

而且蘇神這一波曲臂起跑的落地第一下,顯然……

在身位上。

壓過了旁邊的阿薩法.鮑威爾!

這給鮑威爾的教練斯蒂芬.弗朗西斯,基本上看傻了眼。

彆怪他這樣,因為你仔細回想一下伯明翰的那一場,因為蘇神在半決賽消耗了太多的體能,導致當天的第二槍,身體開場時並不是很在狀態。

所以即便是爆發了曲臂起跑,因為身體原因,黃金四步的第一步,他就輸了鮑威爾一籌。

因此整個前麵,他是輸給了鮑威爾的。

所以,即便是斯蒂芬.弗朗西斯,他上次也沒有真正看到蘇神的強大啟動能力。

砰。

落地,三點式瞬間建立,比全場所有人顯得更加的精煉,更加的穩固。

就連鮑威爾和蓋伊,都不如他。

沒辦法,雖然都是“三點一線”的三點式承接,但無奈蘇神的版本有優勢。

這些人受局限於這個時代,隻能吃暗虧。

也就是說,現在,才算是蘇神真正在鮑威爾的麵前展示出來,什麼叫做真正的“蘇式爆破式啟動”。

之前在伯明翰,那隻是“殘血”狀態而已。

沒有給鮑威爾在這裡,留下深刻印象。

不過這沒有關係,因為現在建立,那也不晚。

在狀態良好下,這才是曲臂起跑真正的樣子。

第一步,蘇神就踩到了阿薩法.鮑威爾的前麵。

第二步,更加領先了一些。

第三步,鮑威爾已經是發力了,但無奈……

那個黃色身影,腳下,就是比他更快更有力!

強勢、剛猛、爆發力、幅度巨大的擺臂、每一步仿佛腳下都有炸彈炸開……這些詞,原本絕對是用來形容現在的阿薩法.鮑威爾。

因為這個時代,隻有他這樣跑起跑。

也隻有他的起跑,才配得上這些名詞。

但這一刻,這些讚美的啟動詞彙,卻統統……

都轉移到了鮑威爾旁邊那個第四道的東方黃色身影身上。

也就是說,眼下世界最強的爆發式起跑創始人,阿薩法.鮑威爾。

被壓製了。

而且是被對手用極其類似的啟動方式,將其壓製住。

這對於斯蒂芬.弗朗西斯的震撼,才是最大的。

畢竟他以前研究過,想要做到鮑威爾這樣的“爆發式起跑”,不是你想要學習就可以學會的。

事實上,你會發現,除了鮑威爾和蘇神,其餘人,還真沒有幾個能真正把這個套路,使用到爐火純青。

為什麼?

難道是這個動作模式,這麼難訓練嗎?

當然不是。

短跑裡麵,比這個動作模式難練十倍的動作,比比皆是。

也就是說,這種起跑模式,雖然訓練也不簡單,但掌握啟動模式,也並不是那麼困難。那麼,為什麼其餘人就沒有訓練到這麼高的水平和段位呢?

答案就是……

爆發力天賦不夠。

尤其是啟動爆發力,天賦不夠的話,你練出來了,也就是個空殼子,根本沒有什麼價值。

而蘇神這方麵,一直都是“天賦者”。

在全世界都沒有人能練好鮑威爾這一套的時候,他還是健將級,就敢於嘗試了。

而且還特麼的成功了,你說彆人氣不氣。

這種級彆的對決,你要是沒有極強的天賦來支撐,怎麼訓練都是白搭。

曲臂起跑,更是讓蘇神的這個天賦,得到了更大的發揮,兩兩結合,相得益彰。

這一點,斯蒂芬.弗朗西斯原本覺得,阿薩法.鮑威爾,是首屈一指的。

是唯一一個。

起碼二十年沒有歐米人能夠接近,更不要說複製。

結果,好家夥,這才多久?

不僅僅是複製和接近了,就這一下,經驗豐富的斯蒂芬.弗朗西斯已經是預判了出來——

阿薩法.鮑威爾的啟動,已經是徹底被對手壓製住了。

也就是說,不是接近,不是複製,而是有人……在同樣一個爆發式啟動的體係下,真正意義上的超越了阿薩法.鮑威爾???

這話在腦子裡麵蹦出來,斯蒂芬.弗朗西斯自己都不敢信。

可是不相信的話,那麼眼前的這一幕,又怎麼解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