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3章 吃技術就宛如吃漢堡(1 / 2)

二沙島。

因為蘇神這次要直接把上半身也融入到現有的扒地體係中,導致他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

不然,現在就已經可以開始正式的適應性高速訓練了。

但這對於蘭迪和拉爾夫.曼來說,也都是個新課題。

因為他們現在也不明白,怎麼把這些完美融入,記住是完美融入,而不是生搬硬套, 那種隻能起到反效果的捏合。雖然他們看了蘇神寫得這些東西,瞬間就明白了這樣的可行性,但是怎麼做最好,怎麼做最合理,科學數據在哪裡,這個就不容易了。

沒有現成的例子啊。

蘇神開始和他們進行深度交流,這就是真正科研型的一部分, 需要運用到大量的生物力學和物理學公式。

……

“著地支撐可分為前蹬、垂直、後蹬3個階段,我們都知道前蹬過程,腳的支撐點在身體質心投影點前方,地麵對人的作用力起減速作用。怎麼才能得出最大的“刹車點”和最大的“推動點”?那麼我們做一個計算,前支撐時若著地緩衝,腳尖落在身體質心投影點前7cm,就會產生最大“刹車”現象。”

“腳尖落在身體質心投影點前7cm?”這是拉爾夫.曼主要領域了,他立刻追問道:“為什麼是7cm?你有什麼依據嗎?蘇?”

這些人都是真正的行業專家教授,不是自己隨便扯幾個虎皮就可以做大旗。

沒有真正科學的理論和計算公式,怕是說服不了他們。

“因為後蹬過程,腳的支撐點在身體質心投影點後方。。”蘇神道:“這個時候地麵對人的作用力起加速效果。又因為地麵對人的作用力是人體向前跑動的主動力,所以我們可以這麼來推算——————在跑動中人的質心速度就是人跑動的速度,是人相對於地麵的速度,看成是牽連速度,以v1表示心對地,方向近似向前。運動員在跑動中壓大腿伸小腿並帶動小腿和腳的扒地, 腳相對人體質心的速度看成是相對速度, 以v2表示腳對心,方向往後下方……”

“那麼,根據力學原理,應該這樣。”蘇神快速在紙上寫道:“絕對速度v3腳對地=v1+v2。”

“又因為一般質心向前的速度v1心對地,大於腳向後下方的扒地速度v2腳對心,所以v3腳對地方向一般朝向前下方。”

“既然v3方向一般朝向前下方,那麼v2腳對心與v1心對地的速度方向應該夾角遠大於 90度。所以v3腳對地的大小,一般遠小於v1心對地的速度與方向。因此扒地動作使得腳對地的速度比沒有扒地動作時要小。既然扒地動作使得腳對地的速度比沒有扒地動作時要小,這樣在前蹬緩衝時,由於扒地動作使腳與地的相互作用的前蹬阻力小,等於就增加了一個額外驅動動力。這就是我們現在的扒地,但是如果……”

“在扒地下肢鏈環節上,再加一個上肢鏈環節呢?”

“從人體動力學來分析,當腳的前支撐著地時段,人體受到的作用力有重力 g 、地麵對腳的彈力n,地麵對腳的摩擦力f 和空氣對身體的阻力f,是地麵對腳的作用點,c是重心, b是空氣對身體的阻力的作用點,人體在水平方向隻受到地麵對腳的摩擦力f 和空氣對身體的阻力f作用,一般空氣對身體的阻力f較小,這個時候如果在下肢鏈環節上加一個上肢鏈環節,也就是額外的肩、肘、臂膀,是不是就可以讓腳對地麵的速度,也就是v3較小時,前蹬阻力,也就是此時是地麵對腳的摩擦力f ,也會更小?”

“繼續說下去,蘇。”拉爾夫.曼已經漸漸明白了,他不愧是這方麵的力學專家。

“那麼這個時候扒地就會更加的‘充分’。”

“又根據動量定理,人體在水平方向的速度損失即減速減少。”

“落地的推動力,那一瞬間,也會相應增加。”

“那麼同樣的,這樣v3,前蹬阻力也就較小了,是不是就是進一步減少乃至是消除落地過程中產生“刹車”現象?”

“下麵這是我新扒地鏈環節圖,上下都連起來,公式和計算過程如下……”

蘇神快速寫著,密密麻麻的計算,開始呈現在兩個人的眼前,最可怕的是,拉爾夫.曼在求證的過程中居然……

一點問題都沒有發現。

上帝啊,這家夥不會是在田徑方麵安裝耶穌的腦袋吧。

不然,怎麼可能這樣?

這太恐怖了。

穀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