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7章 國內田徑界,已經變天了(加更到~求票票~~~)(1 / 2)

魔都黃金賽。

劉祥110米欄成功衛冕。

高淑銀和黃笑笑為中國再添一銀一銅。

米國依然是金牌大戶,奪得了14項比賽中的五枚金牌。

最終的成績統計——

馬庫斯以10秒03奪得100米冠軍。

女子百米之戰,菲利克斯以11秒17奪得冠軍。

男子1500米的巔峰對決中,肯尼亞選手喬格以3分33秒01的新賽會紀錄勇奪冠軍。

男子400米比賽中,梅裡特以45秒10的新賽會紀錄奪走了冠軍。

女子400米的勝利則屬於牙買加選手,威廉姆斯以49秒64奪得金牌。

女子5000米比賽中,埃塞俄比亞選手迪巴巴以14分55秒63奪得冠軍。

白俄名將圖拉娃以9分29秒69奪得女子3000米障礙賽冠軍。

佩莉以12秒57奪得女子100米欄冠軍。

男子跳遠的冠軍被跳出8米16的加納選手加沙特奪得。。

俄羅斯選手裡巴科夫以2米33奪得男子跳高冠軍。

男子鉛球的冠軍被美國選手坎特韋爾以21米08摘取。

至此魔都黃金賽全部落幕,然後就是及記憶中的環節,劉祥暫時以7勝3負壓住了約翰遜後,上場唱歌,一首《田徑之歌》,領唱效果還不錯。

看起來劉祥還有點點文藝細胞,不過真正無語的還不是這裡,這到底是官方活動,賽後的慶功宴才是槽點——

明明蘇神他們都不需要去領取金鑰匙,也就是讚助房產,為什麼劉祥就一定要親自去呢。

毫無疑問,劉祥拿到了金鑰匙拍照後,接受采訪的第一句也是:“今天還比較滿意自己表現吧,就是現在太累了。”然後再也沒有上來過。

這還不算,因為比賽贏了,又開始炒作奧運會繼續破紀錄的說法,這一點豐樹勇倒是和原時空線一樣,站出來,直接說“炒作奧運會破紀錄不可取”。

“對劉祥的過分期望有時反而會變成反作用力,給他造成不必要的壓力。”

但無奈,這種熱情,不是他一個人壓得下去。

現在的劉祥,基本上已經是被推到了風口浪尖。

不是他想要下去,就能夠下得去。

而且慶功會還沒完,晚上還有一個所謂的“明星演唱晚宴”。

一眾明星鬨騰完,還要劉祥上去壓軸獻唱,唱了一首“曹操”才宣告作罷。

你以為這就完了,NO,那你真的對於劉祥現在的行程不太了解,結束了這些後,他還要去做一個特奧宣傳。然後,這才算是結束了一天。

這還是比賽日的一天。

你想想看,這段時間劉祥多“忙”,忙到他自己訓練都“沒時間”的那種“忙”。

……

回到酒店。

趙昊煥和蘇神說,他感覺劉祥實在是太累了,是不是每個奧運會冠軍都要這樣?

蘇神搖頭,其實並非如此,很多東西都可以省掉,隻是現在我們自己都不明白怎麼保護一個超級國際體育巨星。劉祥的團隊也的確不如姚銘的團隊那麼專業,可話說回來……

就算是姚銘這種頭腦和團隊,不也最後“累倒”在了場上嗎。

做超級巨星,現在大家都沒有經驗,但蘇神其實很清楚,即便是國外的體育明星們也很忙,但這種“忙”隻會集中在一段時間。

忙完了還是自己的時間。

而不是國內現在這樣。

不停地轉,不停地忙,沒日沒夜,不休不止。

那彆說是運動員,就算是個鐵人都受不了。

聽蘇神說完後,趙昊煥鬆了一口氣,他還真害怕以後和劉祥這樣,那真是一點“人身自由”都沒有了。累了想要休息下都不能自己做主。

“所有合同的細節我都特意敲定過,儘量配合我們拍攝,儘量減少不必要的商業走穴。”蘇神道:“畢竟我們運動員,運動成績才是最重要的保證,沒有運動成績了,下滑了,這些表麵上對於客客氣氣的讚助商和廣告商,回頭就要拋棄你,甚至調轉槍頭攻擊你。”

“在資本的市場裡麵,可沒有多少人性和感情。”

趙昊煥點點頭,他現在才知道,為什麼蘇神每個合同都要親自過目,這可不是他閒得發慌,這都是為了他和整個田徑隊的未來。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蘇神不會讓這種事情,再來一次。

“噢~蘇~今天真是一場出色的表演!”等蘇神和趙昊煥回到房間,一開門,就看到一群人展開雙臂朝自己走了過來。

蘇神一看,這不是自己的“老熟人”蘭迪和拉爾夫.曼他們嗎。

怎麼來這裡了。

不是說在二沙島等的嗎。

不過既然來了,蘇神也沒有含糊,單手抱了抱後,道:“很高興見到你們,長途飛行還能直接過來看比賽,我也為你們的敬業精神感動。”

“沒有沒有,蘇,今天不來就錯過一場好戲了。比賽很精彩,我們已經迫不及待準備開工了。”蘭迪和自己印象中簡直一毛一樣,除了年輕了不少,其餘的熱情和個性,幾乎沒有任何改變。

“蘇老板,我們不會讓你失望的。”其餘的人也到位了,都是蘇神團隊重開前的“老人”。

這些人怎麼說呢,蘇神隻能說,用過都說好。

誰用誰知道。

“那好,我們明天就回去,然後開始為了亞運會備戰。”

……

回到二沙島。

除了周兵他們分外想念,差點來個大熊抱憋死蘇神,其餘的人都對這一群新來的“複合型團隊”表示好奇。

畢竟國內之前,還沒有過真正的複合型團隊。

複合型團隊和什麼“蘇之隊”“姚之隊”“祥之隊”那些主要處理工作和生活安排的團隊不同,這是真正的訓練類型團隊,是用來提高比賽和專業技能的。

這種團隊,04~05年上麵才宣布未來準備這麼做,06年7月份才出了文件《體育事業“十一五”規劃》,將其確定下來。所以,說這個團隊是國內第一個“吃螃蟹”的,還真不是什麼吹噓。

麵對這種團隊,其實袁郭強還真是幾十年的經驗,都無跡可尋。

以前沒有過,怎麼“尋”?

他隻能拿著蘇神給他的那個論文,作為指導,硬著頭皮上。

他知道,這一次的多哈亞運會,就是這個複合型團隊的初戰。

雖然說這隻有幾個月了,著急了點,但你想要讓上麵足夠看重,有時候就得儘快出點成績。

這樣拿到的科研款和備戰款,也會比平常多。

可這種問題,同樣難不倒蘇神,隻見蘇神分配團隊任務起來,那叫一個得心應手。

看得袁郭強他們眼睛都要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