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錯了地方,尷尬~~~~~~(1 / 2)

納什感覺自己“嗶了個狗狗”。

沒想到對方會突然跑出來這樣一個人。

鮑文經過老流氓一個賽季的熬打,悉心“教育”,已經比原本這個時間段的他強多了。雖然還沒有到巔峰,但也有了比較接近巔峰的實力。尤其是他的“油膩防守法”,第一次麵對的人,會很不適應。

倒不是說納什現在就乾不過,隻是這一場比賽突然麵對,還沒有將其適應就被打蒙。

就像是阿鐵那種“遮眼大法”,第一次碰到的人,也容易措手不及,發揮失常。

但需要調整時間,現在公牛隊又怎麼可能給小破船他們調整時間?

老流氓抓著球就準備上,繼續擴大比分差。

一舉反殺過去,讓小破船無力追分。

快船隊這邊沒有想到納什這一場居然被攔住了,那麼對於習慣了納什分配任務的快船隊球員,就容易陷入一種……不知道應該怎麼打球的境地。

這樣的情況,其實出現在“發動機球隊”,再正常不過。

比如斯托克頓,比如納什,比如未來的克裡斯.保羅,甚至比如詹姆斯,也都是這樣。

如果他們的球隊,一旦自己這個“主力發動機”被限製住,整個球隊將會戰鬥力大打折扣。

這也是史蒂夫.納什帶隊在西部,總是差了一口氣的主觀因素。

鄭鐵這邊被喬丹法則壓製,原本的破局點納什居然意外被限製,小破船隊的教練團也一下子有些難辦。到了總決賽級彆的舞台,你再好的打法和戰術,都是需要人去完成。

不然再精妙也沒有任何用。

少了納什,其餘的點就無法打開,那麼對方也可以在第四節,儘情壓製鄭鐵。

這也是“喬丹法則”的厲害之處。

兩個基礎版本的使用方法,第一種就是前三節壓製“喬丹”,放掉隊友,最後放掉喬丹,壓製隊友。第二種就是前三節放掉“喬丹”,壓製隊友,最後壓製喬丹,放掉隊友。

其實說來說去都是一個意思。

前三節讓你沒什麼機會出手,那麼你的手感自然就沒有了。

就這麼簡單。

核心條件在這個地方,而不是說什麼放掉誰,大空位,喬丹關鍵時刻多牛。

現在就是這樣,菲爾.傑克遜看到時機已經到了,大手一揮,就是要開始收網的時候。

第四節剛剛上來,鄭鐵憑借無解單打追了一波,眼看手感就要上來,這一下子,看起來又要完。公牛隊突然宣布收縮,強力壓製鄭鐵。

因為沒有納什出球了,這個時候鄭鐵被壓製後,首先都不要談什麼能不能投進,有沒有手感。

而是你能不能把球傳過去,傳到空位球員手上的問題。

公牛隊的防守默契可不是開玩笑,想要輕鬆傳球,那是不可能的事情。

隨便傳球,被破壞的幾率極高。

他們是整個90年代最知道總決賽應該怎麼打的球隊。

沒有之一。

任何一個裁判的總決賽執法風格,他們都了如指掌。

第四節還有9分鐘,比分數74-81。

1分鐘之後,快船隊再次叫了暫停,因為比分差已經到了10分上。

74-84。

也就是這一分鐘時間,小破船隊沒有得到哪怕是一分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