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張元林成為研發車間話事人,建立五個項目小組狂推進度(求全訂)(2 / 2)

聽到張元林發聲,工程師們立馬安靜下來,搞研究是他們的強項,處理人際關係反而不太擅長,彼此都是麵色嚴肅的商量事情,怎麼可能能把事情談好。

好在現場有一個指揮員,楊廠長親口把處理權交給了張元林,他的確是應該站出來做點什麼。

所以,現場沒人反對,全都在耐心的等待張元林的安排。

隨後張元林就大膽的指揮了起來,先是詢問眾人完整的研究分為幾個部分,然後找到每一個部分的銜接處進行截斷,最後強行確定了五個項目小組,恰好對應了張元林看重的五名工程師。

之後再把那五名工程師安排成小組長,剩下的十五人按照各自擅長的領域進行組彆劃分。

就這樣,五支各司其職的項目小組成立了。

“好了,五個小組已經分配完畢,剛才在分組的過程中沒有聽到任何人的反對,我得感謝各位前輩對我的支持與信任,那麼接下來就一起努力,早日攻克這個項目吧!”

其實張元林隨時都能展現出強大的,不亞於楊廠長的領導氣場,但他不能這麼乾,所以一句往日能隨隨便便說出來的話,愣是搞的有些結巴和含蓄。

但不管怎麼說,最終目的達成了,接下來就是全力以赴的推動研究進度。

不過還沒怎麼開始,就到了吃午飯的時候。

張元林本來是不想去的,但覺得自己好歹是總指揮,不去不合適,再說是加菜的飯,肯定比工廠食堂吃的好,估計就比領導們請客吃飯的標準差一些,也勉強能夠接受。

就這樣,張元林和眾工程師一起去了食堂二樓吃飯,這裡有預留給他們的位置,現場每個人都吃的很滿足,隻有張元林內心毫無波動。

對他們來說菜是不錯,可說心裡話,就這樣的標準,還不如自己晚飯吃的好呢!

很顯然,何大清沒有認真發揮啊,這家夥,知道不是給領導做飯就隨意了是吧?

可如果讓他知道自己也會來吃呢?

那不用說,何大清肯定會鉚足了勁表現,甚至還會用有限的食材努力搞一手絕活出來。

算了,還是低調點吧,何大清是不會亂說話的,但傻柱就不一定了,這家夥守不住話茬,就連自己乾的破事兒都管不住嘴,會被人輕而易舉的察覺,所以這事兒一旦被傻柱知道,沒多久就全院皆知了。

真要到了那個時候,張元林還裝啥呀,直接就成了全院的風雲人物,會不會人排隊來借錢求辦事兒不說,反正易中海肯定會帶頭搞道德綁架,用大院團結,鄰裡互助來讓張元林放血。

所以,有好日子還是自個兒過著吧,這可不是張元林自私吝嗇,純粹是某些人太過分,根本不把彆人的努力和成就當回事兒,甚至吸血還吸出優越感!

再說了,這頓吃不好就等下一頓,因為慶功宴已經預定了,推進國內技術加速發展就從這一次開始,耶穌來了都沒用,我說的!

吃過飯,眾人心滿意足的回到研發車間,繼續工作。

而張元林也趁著這頓飯和大家拉近了距離,雖然這些工程師們不怎麼會說話,但沒關係,張元林會就行了。

尤其是張元林看重的那五個人,借著和小組長溝通項目推進事宜的由頭,張元林和他們的關係更進一步,為接下來的指揮打下紮實的基礎。

通過交流,張元林發現這五人當中有一個姓林的工程師非常有潛力,才剛剛四十歲,卻參與過許多大項目,經驗非常豐富,關鍵是年輕啊,真正的未來可期。

而且這個姓林的工程師很沉穩,也非常專注於搞研究和創新,說起話來更是一本正經,閒事兒沒興趣,但一說起正事兒就立馬侃侃而談,仿佛有說不完的東西。

這種人在彆人眼裡或許是個呆子,是個毫無趣味的人,但是在張元林眼裡卻是那麼的可愛,自己就缺一個這樣的人來擋住自己閃耀奪目的光輝,至少要能讓自己的好運氣看起來更加自然。

一個腦洞大開的人可以成功一次,但是不能一直成功,永不失敗,可如果有一個非常專業的人提供精湛到位的技術支持和提醒呢?

就好比一個夥夫突然到了戰場帶兵打仗,一次的偶然的想法打贏了勝仗,大家肯定會覺得他是好運氣,可如果接連勝仗,傻子都知道這個夥夫有將軍之資。

可如果夥夫的身邊有著智囊團作陪,為夥夫運籌帷幄提供戰術解析,好的想法可以一試,差的想法直接推翻,就算不精通兵法的夥夫每一個點子都是隨便亂想的,但隻要有智囊團作參考,就能保證執行出去的命令始終都是好想法,

這麼一來,再說夥夫運氣好就一點毛病都沒有了!

張元林也是如此,身邊留一個可以容易拿捏,不擔心反水搞事,又能幫助自己對外解釋的工程師,那麼後續接連的成功就變得非常合理。

一切安排就緒,剩下的就是全力以赴。

之後張元林作為五個研究項目小組的總司令,坐鎮研發車間,當腦洞和思路指引,幫助全員在正確的研究道路上策馬奔騰。

而這些工程師們也是各司其職,在小組長的帶領下飛速的解決一個又一個難題,五個小組共同發力,研究進度以他們自己都難以想象的速度在急速推進。

越是這樣,張元林的地位就越穩,他在眾工程師心目的形象就越發的高大不可撼動。

但偏偏張元林又始終保持一副運氣好到爆的狀態,每次和人討論都會給兩三個甚至更多的點子,然後總有一個是對的,讓大家的彎路還沒怎麼走,就能立馬拐回正確的道路。

然後每次猜對了張元林就會表現出很興奮的樣子,甚至會像個孩子一樣振臂歡呼,讓人絲毫不覺得他是在故意演戲,而是會覺得這小子的運氣是真特麼的好啊!

大家心裡羨慕張元林的好運,但更興奮於不斷推進的進度。

五個項目小組分彆負責結構設計,強度計算,輔助件補充,整體圖紙繪製,零部件加工工藝安排。

等全部結束以後,就是組裝並開始生產試驗和耐久測試,隻要全部合格,一台先進的,自主生產的新設備就能順利出爐了!

此時的張元林正在各個小組閒逛,看起來跟劉姥姥進大觀園一樣,東張西望,這樣就更加顯得他非常不專業。

但實際上張元林隻需要看幾眼就能做到心裡有數,可以說是一切儘在掌握之中,有張元林這麼盯著,想跑偏都沒可能。

由於進展過於順利,林工難得的主動找張元林搭話。

“張工,我看按照這個進展,咱們或許再有半個月就能組裝成功,年後測試個把月就能把新設備批量投產了!”

聽到林工的話,張元林爽朗的笑了起來。

“林工,你可真幽默,這事兒哪有這麼簡單,我反正是走來走去看不明白,不過我是相信你的,你說行就一定行!”

在心裡,張元林笑的更大了,半個月組裝下線原型機,年後個把月才量產?

你在開什麼玩笑啊,隻要一切順利,這個周六就差不多能下線了,基礎零部件又不是稀罕玩意兒,都隻是改良款,根本不需要重做模具,拿老款的零部件修修改改就行,隻是我沒有明說,在選擇找機會指引而已!

像現在的步驟都隻是煙霧彈,等你們絞儘腦汁設計出了合適的東西後,我再主動出擊給你們來一個當頭棒喝,拿老款改改就是了,還研究個錘子,怎麼老想著搞出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東西呢?

新東西並非一定要全部創新,有時候就得建立在老東西的基礎上去改進,這樣反而能進步的更快,遠比不切實際的天馬行空更有效果。

所以我得看著你們,限製你們,提醒你們,彆老想著一步登天,趕超強國,領先國際水平,步子邁太大容易扯蛋,路得一步一步走。

隻不過……我這兒有近道啊!

聽到張元林的話,林工也爽朗了笑了起來,然後回頭更加賣力的繼續工作,加快進程。

之後,又有其他的小組長找到張元林彙報情況,這儼然是打心眼裡把張元林當成總司令了。

眼看著這些人對自己如此尊重和崇拜,張元林偷瞄了一眼藏在大衣袖子裡的手表,發現還有半個小時左右就下班,也差不多了,到了給他們一人敲一棒子的時候。

現在給他們提個醒,完事這些工程師們就能回家接著研究,接著工作,能完美的把下班時間也利用起來。

雖然這樣有點不良老板壓榨的感覺,但是榮譽大家都想要的,這是為自己乾事兒,每個人肯定都是狀態拉滿,所以這樣算不上是真正的剝削。

那得是讓人乾活,還不給相應的酬勞,這才叫剝削和壓榨嘛!

隨後張元林走到了繪圖小組這邊,眼看著他們根據現有的研究成果在繪製零部件的圖紙,張元林先盯著看了一會兒,然後故意自言自語道:

“嘿,這東西我認不出來,但是很眼熟啊!”

正在麵色嚴肅,專心畫圖的人聽到張元林的話,那股子乾勁兒立馬就鬆懈了下來。

“張工,我這是自己設計的新零件,既然是要搞新機器,就得多弄些新的東西,爭取一次性做到最好,所以你認不出來是正常的,但是,你怎麼就覺得這東西眼熟呢?”

張元林先是對著畫圖的人歉意的一笑,然後解釋道:

“可能是我認錯了,但就是覺得這玩意兒功能上和咱們廠子的老設備很相似,就是衝壓車間的那台打孔機,咱們用了快六年了吧,上次修機器的時候注意過銘牌。”

聽到張元林的話,畫圖的人直接就愣住了。

緊跟著同組的人開始懷疑人生,再然後是其他小組的人依次停下,很明顯,張元林的話給了他們又一次及時的啟發和提醒。

張元林在做模型演示的時候,隻強調過這兩台設備自己眼熟,然後這兩台設備之間可能存在一定的關聯,卻沒有明說熟悉感來自哪台設備。

所以,從一開始工程師們就在鉚足了勁根據張元林做出來的那個醜到都辨認不出型號的模型去搞創新,去把醜八怪變得合理,這多少都有點空中樓閣的意思了。

因為張元林是故意做醜做壞的,原型機哪裡是張這個樣子,導致工程師們心裡沒有一個正確的參考點,滿腦子都是創新,從頭到腳,根據張元林的木質模型來創新。

好,搞創新嘛,地基對了,往上搭的時候歪了,然後造到一半發現和預想中的不一樣了,這樣不碰壁才怪。

但是沒事兒,張元林的“隨口”一說,告訴了他們問題到底處在什麼地方。

原來他們絞儘腦汁搞的創新是有原型機的,並非張元林根據那台內部損壞的洋貨做的有各種缺失的木質模型。

真正的原型機就在自己廠子裡,還是大家都很熟悉的那台打孔機!

一時間,每個人的腦子裡都閃過一絲電流,啪的一下,瞬間就想通了。

“是啊,我們沒必要去費力去設計新的,直接拿舊的來改進,這樣會更快,而且張工也說了,這台設備主要就是改良款,根本上沒有脫離老款的設計,所以我們不應該盲目為這台新設備賦予太多無法確保的東西!”

有人反應快,及時的做出了總結,讓反應慢的人迅速跟上節奏。

儘管張元林的這次提醒讓很多充滿野心的工程師感覺到了出師未捷身先死的失敗滋味,但也讓他們認清了現實。

好在這些工程師們心態夠好,畢竟參與過很多項目,失敗也不在少數,又不是搞批量生產,隻要按部就班就不會錯。

話說,,,.. 版。】

所以大家很快就調整好了心態,立馬推翻那些艱難推進的東西,也有人迅速找來了老機床的結構圖以及零件圖,重新開始設計和繪製。

這次是根據老款做改進,眾人顯得從容許多,畢竟有參照和基準了,不會顯得那麼的複雜和絞儘腦汁。

就這樣,在臨下班的最後十幾二十分鐘裡,五個小組的進展推進又加快了好幾倍,這無疑是在巨量的縮短研究時間。

所以,這個項目的完成哪裡需要半個月啊,張元林說三天都保守了!

如果這些工程師們能回去繼續折騰,速度隻會更快,因為張元林已經給出了最關鍵的指引,就按照廠子裡可以完完全全拿捏的老機器做基準,再加上正確的改進思路,這兩個一疊加,直接讓工程師們從快跑到了衝刺階段。

“叮鈴鈴……”

下班的鈴聲從廣播裡傳來,宣告著一天的工作到此結束。

而這突如其來的鈴聲也打斷了眾人的思考,更讓每一個繃緊神經,如瀑布般傾瀉而下的思緒得到緩衝,每一個人都是鬆了口氣,露出如釋重負的表情。

他們很累,但不是精神上的疲憊,而是衝刺的太快了,根本停不下來的那種身心俱疲。

沒辦法,張元林的指引總是能在很關鍵的時候出現,然後又是五個項目小組同時進行,導致這些工程師就是想偷懶都沒可能,因為這五個項目小組是互相配合的,誰掉了鏈子很快就會被人察覺。

但也得益於張元林的正確指引,這個項目以相當恐怖的速度在推進。

隨著鈴聲結束,林工再次找到張元林,語氣認真的說道:

“張工,多虧了你的及時提醒啊,現在我覺得一個禮拜就能下線初代成品了!”

張元林露出開心的笑容,故作驚訝的說道:

“是嗎?能提前一個禮拜啊,那可真是太好了!不過林工彆亂誇我,這都是你們的功勞,看你們一個個認真做事,穩操勝券的模樣,我就知道肯定有好事要發生!”

因為被鈴聲打斷了原本瘋狂推進的節奏,所有的工程師也趁這個時候放鬆下來,見林工和張元林聊著天,大家也難得的湊在一起扯皮,不過大部分都是和張元林互動,隻有少數的組內成員會彼此溝通幾句。

不知不覺間,張元林在改善工程師們之間的人際關係,也已經徹底成為這個項目的主心骨,哪怕大家都認為張元林是個非常好運的人,可隻要張元林的好運能持續下去,那他就是這個項目不可或缺的核心人物!

沒聊太久,張元林笑著說道:

“各位前輩,要不今天就先到這裡吧,我還得買菜回去,家裡人等著做飯呢!”

兄弟們不扯了,我還得回家抱媳婦呢!

眾工程師聽到後,紛紛點頭,沒有再繼續剛才全是工作內容相關的話題,因為這事兒是說不完的,要是不用睡覺,真的可以從現在說到天亮。

不過真要是這樣,這些工程師們才不會聊天扯皮,而是會調整狀態,繼續瘋狂推進進度!

打過招呼後,張元林率先離開。

走之前,張元林回頭看了一眼,發現所有人都在收拾自己的東西,準備帶回家繼續研究。

“很好,保持這樣的狀態,我帶你們感受一下什麼叫做奇跡,也讓你們的職業生涯多一次此生難忘的高光經曆!”,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