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院附近規模最大的單位就是第三軋鋼廠,養著周圍十幾條街道上萬名工人。
所以大院裡頭近一半的人都在軋鋼廠工作,隻是部門不同,工種也不一樣。
這也是為什麼大院裡早上發生的事情,很快就傳遍了整個軋鋼廠。
就跟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樣,再有人推波助瀾,根本就低調不起來。
同樣的,在軋鋼廠裡工作的人還有工種的分彆,那大院裡還有在其他單位上班的人呢!
在軋鋼廠瘋傳張元林的天才創意時,其他單位裡,但凡有在大院裡親眼見證的人在,就避免不了相關話題的傳播。
一傳十,十傳百,一張張小嘴叭叭的,各大單位都在討論這件事情,張元林被越吹越神,什麼魯班在世,鬼斧神工,越講越離譜。
不過,這些人也就是圖一熱鬨,聊著覺得好玩,還真沒誰去鑽這個牛角尖,畢竟大家知道這就是一木匠的活兒,不至於那麼神乎。
但大家的確是對張元林創造的這個養殖小屋充滿了濃厚的興趣,想著有機會一定要去見識一下,如果可以,自己家也要安一個。
方便養殖,防丟防盜,還不影響日常晾曬,妥妥的提高生活質量利器,誰聽了不來勁兒?
同時,這事兒也毫不奇意外的傳到了街道辦事處。
大院裡頭可沒人在這種行政機關單位工作,這是屬於公務員性質了,工作穩,職權也不小,可不是那麼好進的。
但是,這不妨礙消息的快速流通,街道辦事處總得有人到處跑,基層還是很忙碌的,沒那麼輕鬆,事情多得很,經常要走街串巷為老百姓辦事。
沒有電話,沒有手機,沒有電腦,問路找人辦事全得靠嘴皮子,那難免會嘮嗑聊幾句,畢竟這也是工作的一部分。
所以這一走動,一掰扯,話題就傳開了。
最後層層向上,傳到了街道辦事處主任的耳朵裡。
不過這不是底下有人專門彙報上去的,而是街道辦事處主任出來上個廁所,聽到單位裡的人聊天說到這件事情。
“什麼?你們剛在說到了張元林?”
什麼養殖小屋,什麼便利多功能,什麼天才創意,這都不能引起街道辦事處主任的興趣,因為他事兒很多,沒閒工夫和人掰扯嘮嗑。
但是,在聽到了張元林這三個字時,街道辦事處的主任就不得不打起精神來了。
這可是上頭交代的重點關注對象,必須要照顧好的。
無論好事壞事,都得上心,好事兒要獎勵鼓勵,壞事兒要教育批評並提供相關幫助。
總之一句話,這得像自家孩子一樣照看好。
而且因為身份問題,街道辦事處主任還不能隨便指派一個人去處理,必須親力親為。
不過,像張元林這樣的烈士後代,整條街道將近兩千戶,不說大幾百也有上百個,這都是要重點關注的對象。
但大部分的烈士後代家裡有親人照看,像張元林這種孤零零一個人的沒那麼多,二十來個,不然街道辦事處主任哪裡搞得過來。
也正因為如此,街道辦事處沒辦法一個個全天候的照顧,不過其中張元林就屬於重點中的重點,屬於情況最特殊的一個。
他不僅是烈士後代,父母更是身份神秘,由上頭重要機關直接下令秘密照看,原則上不準打擾張元林的日常生活,但又不能讓張元林受苦挨餓,所以街道辦事處主任對張元林記的記憶非常深刻。
但張元林是個不錯的孩子,也就奶奶去世那會兒渾渾噩噩了一陣子,在僥幸逃過一劫後,就變得不一樣了,一個人過的舒服自在,根本不用街道辦事處的主任去多煩惱。
這一來二去,街道辦事處的主任對張元林的印象越發的深刻,以至於隻是恰巧路過,這個名字就引起了他的關注。
見領導也來了興趣,兩位下級人員立馬把自己知道的情況一五一十的進行反饋,這兩人一唱一和,一個說,一個補充,事無巨細,全都交代了個一清二楚。
雖然在街道辦事處工作沒那麼嚴格,隻要每天的任務按時完成就行,畢竟不是生產單位,規矩是死的,人是活的,沒那麼死板。
所以事兒忙完了,扯皮聊天也正常。
不過,等真的被領導盯上了,這些人說不緊張是假的,那能怎麼表現呢,當然是努力體現自己對工作的專注。
彆看我們在扯皮聊天,但我們的心還是在工作上的。
等解釋完了大致情況後,其中一個人說道:
“主任,其實我們討論這事兒也是在考慮要不要人讓張元林參與街道準備的集體活動。”
另一個人也很機靈,稍微一停頓就反應過來,立馬點頭說道:
“是的,沒錯,這不是再有不到一個月就過年了嘛?然後上頭聯合這片區的所有街道共同商議了一場活動,這您還去開了會的,就是最終確定的文件剛給您送去,沒見著您,給放桌子上了。”
“然後主題一共有三個,分彆是尋找民間的修補巧匠,發掘創新俊才,宣揚好人好事,我詳細問了一下,主要是找十八歲以上,二十五歲以下的年輕人,讓他們走街訪巷,去修理東西,去製作東西,去幫助有需要的人家。”
“主任,我還特地問了一下,這三個主題都設有獎項的,但參加的街道多,根本不夠均分,這就得靠真本事去得,聽說領獎的時候區領導也會親自來,要是咱們街道有人獲獎了,大家臉上都有光!”
或許這倆人自己都沒想到,本來就裝模作樣的表現一下自己,結果就被領導給當真了。
“哦?會議結果原來已經定下來了,你們兩個在這裡等等,我現在去看一下文件。”
說完,街道辦主任風風火火的進了辦公室。
在門外,兩個人試圖蒙混過關的人有些懵逼。
“喂,這不會出事吧,我就想讓你稍微配合一下,你怎麼越說越離譜了,搞那麼認真,會被主任誤會的啊!”
其中一個人的神色有些緊張。
“這……我也不知道啊,本來想著多說一點能表現好一點,誰知道主任一聽就來事了,真回去研究文件了,這事兒直接交給底下人去辦不就行了嗎?”
另一個人也有些擔憂,沒想到自己的話會引起領導的重視。
但緊張歸緊張,跑路是不行的,因為領導已經交代過了。
辦公室裡,街道班主任認真看著文件,把詳細的規則和獎勵內容全都看了一遍。
“嘿,還真是,表現的好有獎項,證書榮譽少不了,興許還有實物獎勵,關鍵是區領導也來頒獎,這不僅能在張元林的人生履曆上添花加彩,也能給街道帶來榮光!”
“據我所知,張元林本身就是機修工出身,平時還經常出門給人修東西賺錢貼補家用,那他修理方麵的手藝肯定不用說,現在他還搞出了一個新玩意兒出來,或許他還能爭取一下“創新俊才”這個榮譽!”
“嗯,多個街道爭奪三個榮譽,這明顯是不夠分的,說明這次活動不是內定,全靠實力去爭搶,難怪區領導會親自來頒獎,看來上頭對這次的活動也很重視,我是得抓住這個好機會!”
合上蓋了戳,如假包換的文件,街道辦主任也有些小小的激動。
隻要有人的地方就有競爭,任何機構單位也都是如此,像這種爭奪榮譽的機會,一旦把握住了,不僅能給街道帶來榮光,自己也跟蹭到好處。
指不定上頭一高興,不僅獎勵張元林,還獎勵街道,增加來年預算,或者多給配幾輛自行車,這緊巴巴的日子不就寬裕起來了?
“啥也不說了,張元林你必須參加,我相信你小子一定可以,到時候咱們倆都能受益,也不枉我這幾年來對你的悉心照顧!”
這話倒是不假,張元林要是在現場聽到了也會點頭認可。
初來乍到的那一會兒,張元林不適應這個時代,又和大院裡的人聊不來,街道處主任沒少登門幫忙解決一係列的麻煩。
直到張元林一個人能獨自適應這裡的生活,明確表示不需要幫助後,街道處主任才逐漸澹出大院。
然而,人都是欺軟怕硬的,最開始街道處主任常來的時候,大院裡沒人敢碰張元林,就連說話都得小心。
結果等街道處主任不來了,一個個又蹦躂起來,像賈東旭,許大茂等說話也不再那麼客氣。
不過這都是以前的破事兒了,反正現在的張元林能輕鬆的掌控自己的生活節奏,不懼怕任何人搞事。
做出決定後,街道處主任帶上文件出門,找到了那兩個下級職員。
“你們兩個,一會兒去準備好信息資料表,先準備個二十分份吧,然後把這份文件拿著,要切實際的按照上麵的要求去張貼宣傳,距離集體活動還很早,你們再去找找合適的人選,每個街道一共可以有十個人報名,務必要擇優,這關乎到我們街道的集體榮譽。”
等候在門外的兩人一愣,都是欲哭無淚。
心想早知道就不在走道裡扯皮了,這是莫名其妙的接了艱巨的任務啊!
你都說了這關乎到街道的集體榮譽,那我們要是找來的十個人都沒出成績,那可怎麼辦,這不是成了街道的罪人麼?
這時,有人想到了張元林,連忙舉手說道:
“主任,那張元林呢?”
街道處主任看了一下手腕上的舊手表,說道:
“哦,張元林我會親自去拜訪的,他這麼優秀的人才肯定不能錯過,不過今天是工作日,年輕人都在上班,現在去也見不著,而且我還有幾個會議和事情要處理,等晚點吧,臨下班的時候你們和我一起去找他。”
說完,街道處主任拍了拍二人的肩膀,隨後大步離開。
留下兩個莫名背上壓力,不知道該說他們是大冤種還是幸運兒的職員大眼瞪小眼。
“你說,這個張元林真的可以嗎?咱們打聽到的事兒不會是假的吧?”
其中一人滿臉憂愁的說道。
“不知道啊,現在好像隻能把希望寄托在他身上了!”
另一個人同樣是滿臉愁容,腦子裡能想到的唯一希望隻有張元林。
因為至少張元林這邊還能被人口口相傳,可街道範圍內的其他年輕人就沒被這樣宣傳過了。
彆忘了,幾個街道聯合比拚,隻有三個獲獎名額。
考慮到一些不確定性因素,有人會意外來不了,但少說也有四十五名參賽選手,這麼多人搶三個榮譽,平均十幾個人搶一個,來的還都是各街道的佼佼者,這怎麼看都是相當艱難的事情!
……
與此同時,軋鋼廠。
張元林搞創新的事兒已經成了今日最新鮮,最火熱的話題。
不過,張元林搞的就是木工的活兒,和軋鋼廠的各大工種都不相乾。
所以,這個話題主要就是扯皮嘮嗑,而非真正的技術型討論。
要是張元林搞的是機械製造技術,是機械製造方麵的創新,那彆說軋鋼廠的員工了,連廠領導都會親自找上門。
可惜,這就是木匠活兒,大家談論起來也就是圖一樂嗬和新鮮。
所以在當事人所在的部門,同事們都在議論這一點。
“張師傅,我是真想瞧一瞧你做的那玩意兒到底有多麼的神奇,我去外麵巡查一圈,聽到全在說你的事兒。”
“就是啊,不就是一木頭做的東西,有那麼厲害嗎?聽說就是用來飼養活禽的,不知道的還以為是用機器做的呢!”
“可不是麼,木匠的活兒我思來想去不就那些東西嗎,還能新鮮到哪裡去,張師傅,你不會是用機器做的吧?”
已經定好價格的張元林也開始加入聊天,劃水摸魚。
還彆說,聽到大家在議論自己創造出來的新玩意兒,心裡還挺有成就感的。
可外出巡查的同事們一回來,就忍不住猜測張元林到底是用什麼方式搞出來的這個能掀起全民話題的東西。
這個年代木匠不稀奇,隨隨便便就能找出來,反正有鋸子,有榔頭釘子就能開整,可如果是用機器搞創新,那絕對是稀罕的一批。
麵對眾人的質疑,張元林不由的臉色一正。
“可彆亂說啊,這年頭能買得起機器設備的,哪個不是老板,我一個機修工,有錢娶個媳婦就不錯了,還想搞機器設備,做夢呢?”
“他們議論的是真的,我的確是做了一個飼養活禽的東西,而且做的就是木匠活兒,全靠手一點一點弄出來的。”
咳咳,你們這群家夥腦子轉的還挺快,怎麼就想到我是用機器設備做的呢?
雖然我的確是用了靜止世界裡的先進設備,但我也實打實的靠手工嘗試過啊!
這邊張元林跟同事們聊著天。
另一邊,易中海所在的車間,眾人也在議論。
賈東旭有些受不了,聽著耳邊全是關於張元林的討論,差點發瘋。
上午扯就算了,怎麼下午也在扯,還沒扯膩?
“一大爺,張元林到底搞了什麼啊,不就是一雞窩麼,怎麼全在討論,是不是都有病啊?”
賈東旭早上跑的快,沒看成熱鬨,但是以他的想象力也屬實是整不明白,為什麼一個雞窩能掀起全民討論的熱潮。
關鍵是這個話題上午就在扯了,結果過了中午飯時間,到了下午不僅熱度沒有減退,反而是變本加厲,水漲船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