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敢問陛下,今日大朝會,為何抓捕了如此之多的朝臣官員,不知他們所犯何事?”
“楊寰,將那些罪證都拿上來,給他們好好看看,還有那些新鮮出爐的供詞,給首輔好好審閱一番。”
看著楊寰雙手捧著半米高的各類文本和奏疏,饒是身為首輔的王象乾,也不免心驚一番。
而王在晉和徐光啟等人,則是顯得興致勃勃。
他們倒是要好好看看,這些人都犯了哪些事,自己在添油加醋一番,不整死他們絕不罷休。
待看完了這些罪證之後,八十高齡的王象乾,也是深呼一口氣。
而後恭敬的作揖說道:
“臣無話可說。”
“但臣尚有一言,還望陛下聆聽。”
“首輔說吧,朕洗耳恭聽。”
“自陛下登基以來,大興牢獄,如今已有近百官員遭到誅殺。”
“當然,這些人無不都是貪汙腐敗、弄權黨爭的亂臣賊子,亦或包藏禍心之逆臣。”
“但如此大規模屠戮官員,是自洪武年間,我大明朝未有之事啊。”
“如今我大明朝,陝西旱災、山東旱災,更有白蓮教反賊為禍一方,雲南又在打仗,遼東老奴尚未剿滅。”
“故臣希望陛下,能將此事暫時壓一壓,免得天下非議,激起更為嚴重的動亂啊。”
“首輔此言有理,臣也建議陛下,一步一個腳印,穩步進行方為上策。”
工部尚書宋應星道。
可除了他們兩個之外,其他大臣都是平靜沉默。
朱由校也知道他們站隊自己這邊,冷靜的說道:
“首輔和宋先生就不必再諫了,此事朕早已想過了,既然有罪就要論,豈能前怕狼後怕虎?”
“要不然,置太祖皇帝畢生所創之大明律法何用?”
“擬詔,名冊上的所有人,全部處以腰斬,抄沒三族,男丁發配遼東修路,女人入教坊司,打入奴籍。”
“隻要這個位置上坐著的人還姓朱,這些人就永世不得平反翻桉。”
朱由校的一席話,徹底絕了這些人的性命,後世隻要是大明,也無平反翻桉的可能了。
王象乾無奈的閉上嘴巴,再也不提此事。
與皇帝相處共事兩年,皇帝什麼性格他自然了解,隻要做了決定,就再無可能勸回了。
“另外,山東的反賊鬨事,朕這裡也收到了一些情報奏疏。”
“他們之所以能起事,是因為朝中和當地有一些官員,故意縱容不管,甚至與反賊同流合汙,想要顛覆我大明朝。”
“還有不少當地的豪族大戶,更是暗中資助反賊錢糧武器。”
“此事朕也先給你們打個預防針,到時真的查出了什麼,不管是誰,朕也絕不會心慈手軟,該殺之人,朕絕對不會放過他的性命。”
“你們回去之後,要做好所有準備,首先是要將官員補上來。”
“到時由你們推薦上來,呈給朕看。”
“選拔官員一事,你們務必要上心,事無巨細好好調查。”
“記住要以能者為先,隻要有本事,朕不管他是何年的幾甲進士,就算是舉人,朕也會把他提到與之能力匹配的位置上。”
“臣等明白。”
又要換一批官員,但對於內閣六部的主官大臣們來說,好似已經習以為常。
短短兩年間,大明朝已經大規模替換了三批官員了,足有一百多人。,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