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根基實在是太淺了。
更不用說王在晉得罪了許多的官員,在朝中樹敵不可謂不多。
但他很清楚,他能在這個位置上,完全是皇帝的極力支持和信重。
如果沒有這個因素,恐怕他早已被群起攻之,命喪黃泉也說不定。
因此他必須要為以後的事情做打算。
而與他較為相似的徐光啟,自然就是他的首要拉攏對象。
徐光啟也不是傻子,王在晉能想到的,他又豈會不知道。
因此兩人也是一拍即合,達成了戰略同盟。
隨後將自己的幾個心腹,和值得信賴的官員,召集到了自己的府邸,開起了內部小會議。
而他們的商議的內容,自然是關於皇帝死後,誰來繼皇帝位。
皇帝沒有子嗣,這著實是讓他們難辦。
按照皇明祖訓的規矩,理應是皇帝的兄弟廣王朱由檢來繼位。
但王在晉可不希望他回京師繼皇帝位,廣王其人,可不像當今皇帝那般。
因此他的想法是,是和當年的楊廷和一般,從皇帝的堂兄弟當中去選一個合適的,這樣對他是最有利的。
然而皇帝卻任命了他的長輩瑞王為監國,這一下就把他的計劃和想法給打亂了。
“要依老夫來看,要是瑞王來承繼皇帝位,其實也不無不可,隻是不知其心智城府,治國理政的手段如何。”
徐光啟和王在晉還是有本質上的區彆的。
王在晉之所以這麼緊張這事,是因為他怕目前的權力會被分解流失。
彆看他隻是內閣一個普通的閣臣,可他的兩個兼職,都是位高權重的。
徐光啟雖然也得罪了一些人,但與王在晉相比就差許多了。
而且他一直都無心朝堂爭鬥,他隻是擔心自己的新思想和先進技術,得不到普及施展而已。
“徐閣老此話不假,可閣老卻不從另外一個角度想想,瑞王已經三十多歲了,心智早已成熟。”
“而且其向來是兩耳不聞窗外事,你們或許不知道,瑞王是求經向佛的。”
“況且這麼多年了,也從來沒有聽說他做了些什麼事,要依我看,八成是平庸之輩。”
“我大明朝如今正在關鍵時刻,要是沒有像陛下那樣的聖主明君駕馭群臣,那過不了多久就會回到萬曆年間的景象風氣啊。”
作為堅定的保皇黨官員,魏廣微與王在晉可是一根繩上的螞蚱。
他當初奉皇命,創建教育司,在原有學堂的基礎上進行擴建以及新建時,可是得罪了不少大戶士紳。
因此他的想法是和王在晉一樣的,那就是後繼之君,必須是他們可以掌控的,如此才能保全他們這些根基不穩的保皇黨官員。
徐光啟聽得這話,並沒有回應。
都是官場的老狐狸了,他們那點心思就算不說,也瞞不住他。
眼見氛圍不太對,太常寺卿霍維華中肯的說道:
“陛下不是已經讓瑞王參政了嘛?我們正好可以借此機會好好的考察一番。”
“如若不行的話,我等也可及時前往乾清宮麵見陛下,言說其中利害。”
“陛下乃是聖君,向來都是追求實事求是的,如果瑞王沒有能力的話,陛下定會在擇選他人的。”,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