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九章 金融財政(1 / 2)

遼東又傳捷報回京,朱由校自然是開心的。

當然了,他的開心並不是說這次戰役斬首了多少建奴。

而是阿圖以及博格斯的誠意,被證實了。

有了內應,對於本就掌握著絕對主動權的朱由校,無疑是如虎添翼。

因此他也在考慮著,將征剿奴兒哈赤的戰略計劃提前。

畢竟早一天解決掉這個禍害,大明的財政支出就能少許多。

可那也是明年的事了,他可不會傻不拉幾的冬天發起進攻。

不管是軍隊的忍受力還是後勤保障,都是跟不上的。

眼下他的情況,就是要儘快發行以銀元為主的新貨幣,流入市場,衝擊現今以白銀為主的貨幣。

張居正的一條鞭法,以及他的銀本位改革,確實是給大明朝增加了不少收入,一度使朝廷富裕了起來。

但是任何事情都是有利弊的,張居正的銀本位出發點是好的,但是後來卻變味了。

大明朝後期,全世界百分之八十的白銀,都流入到大明,並且直到滅亡的那一刻,還在加速流入。

然而民間,以及市場上的白銀,卻永遠在減少。

因為白銀的價值,是無法去定義的,這玩意是卻稀少越值錢。

而擁有白銀最多的階層,自然不會是日出而作的泥腿子農民。

必然是商人、士紳以及官員為主。

崇禎年間,國庫的收入一年比一年少,百姓造反越來越頻,也有這一部分的原因。

因為朝廷收繳賦稅,是隻要白銀的。

大明朝廷官方所發行的那些所謂寶鈔、銅錢之類的貨幣,猶如廢紙一般,朝廷根本不認。

而且就是這些形同廢紙的貨幣,還每天都在貶值。

而擁有這些貨幣最多的,正是最底層的階層百姓為主。

這與那些地主豪強、以及士紳中產階層剛好相反,就是兩個極端。

大明之所以滅亡,除了天災人禍之外,財政金融的崩潰,也是主要原因之一。

朱由校雖然不懼怕那些士紳文官,可他總不可能事事都靠殺去解決問題吧?

雖然這種方式簡單又粗暴,且效果極佳。

但不能治本啊,他要是死了,後繼之君能有他這樣的魄力和膽氣嘛?

管你生前多麼牛逼,你人死了就是死了,誰還鳥你啊。

太祖這麼牛的人,在晚年都對朝堂失去了掌控,朱由校可不敢保證他死後大明不會重蹈覆轍。

因此和這些利益集團,士紳文官們的金融大戰,是一定要打且一定要勝的。

銀元雖然也是由白銀鑄成,但是價值已經定死了,該是多少就是多少,隻要占據了市場,就不怕失去掌控。

經過這兩個月的日夜加工鑄造,朱由校的庫房之中,已經是有銀元五十萬塊了。

距離過年也還有一個多月的時間,這段時間內再造五十萬塊銀元出來,不是什麼難事。

他已經決定,從明年開始,官員俸祿,以及勳貴和宗藩的俸祿全部發放銀元。

逼著他們這些高階層的去承認銀元的地位,以此來為自己助力。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