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八章 軍權的重要性(1 / 2)

但自聯隊開始,就必須要有錦衣衛的監督了,加設的三個名額,就是錦衣衛的。

這樣做的好處有很多,首先可以很大程度上的避免被底層的軍官將領蒙蔽。

以及他們虛報戰績軍功,損失傷亡,還有殺良冒功這些。

這些都是明末軍隊的一大特點,準確的說是封建王朝軍隊的特點。

不管是強漢盛唐,還是威名遠播,靠著弓馬武力立國的明初。

將領貪汙糧食物資、克扣軍餉、殺良冒功、甚至於走私軍火這些,都是層出不窮的。

至於空響這玩意,就更不用說了,太祖皇帝這樣的人物,都隻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可見已經成為一種潛規則,上上下下早已習慣了。

隻不過是比哪個朝代、或者哪個時期更加嚴重罷了。

顯然,大明末年就是比較嚴重的一個時期,加上滿清入主中原,無疑是將這一缺陷陋習無限放大了。

而超越時代局限性以及思想的朱由校,自然是要去改變的。

因此他才會不遺餘力的,去提高軍士武官的待遇和地位。

他們的地位待遇提高了,相應的他們自然也是需要付出代價的,這就是很簡單的利益交換。

隻要嚴格把控住這些問題,在加以合格的訓練,打造一隻精銳的野戰軍隊根本不是問題。

當然了,他也不會認為這樣安排之後,就一定不會再有那些陋習,這根本就是不現實的。

人都是有欲望的,隻要離不開人,那一些陋習必然是不會消失,尤其是這個時代。

但也可以最大程度的去控製,這樣就足夠了。

而另一部有兩萬人,全部轉為城防軍,以此來補充兵額的缺失。

雖說張世澤在五城兵馬司以及原上直親軍衛中挑選了幾千人,可還是不夠的。

而且城防軍事關京師的守備防務重任,軍隊體係當中,必然要有忠於皇帝的將領和軍士的。

而朱由校在穩定了北方之後,自然是南巡,親自去江南收拾那些士紳豪族組成的利益集團的。

而自己大後方的安穩,就至關重要了,不然等自己事還辦完,老家卻被抄,那就尷尬了。

英宗皇帝當年就是疏忽了這一點,土木堡之變,戰敗消息傳回京師後,文官們的反應很快,立刻就開始找理由爭奪兵權。

而當時身為京營提督,總管京師防務的焦敬,同時也是英宗皇帝姑父的他,在文官的壓製之下,竟然老實的交出了兵權。

自此京師三大營兵馬,不在歸屬於五軍都督府,而是歸屬於兵部管轄。

雖然還是有許多的勳貴在軍中任職,統領軍隊,可人事任免以及調兵權,已經和他們無關了,皇帝也自此失去了軍權的支持。

搶奪了兵權之後,文官們的膽氣自然就硬了起來,當著朱祁玉的麵,直接就在朝堂上把錦衣衛指揮使馬順當場打死。

能當上錦衣衛指揮使的人,不說能力本事怎麼樣,可至少是皇帝極為信任的心腹。

而王振也是被誅殺了九族,依附在他麾下那一大群太監,自然也是遭殃的。

而沒有了太監、錦衣衛、軍隊的支持和擁護,孫太後的話語權也就沒有了。

因此文官們直接避開了朱見深這個皇太子,很輕鬆的就立了朱祁玉為皇帝。

大明朝皇帝權力的收縮和沒落,自此而始。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