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秦良玉的戰略部署,是極其成功的。
在猛攻了足足六天之後,胡海接到秦良玉的軍令後,羊裝不敵,棄守神戶關。
而叛軍根本沒有想到這是明軍的計謀,因此當占領了神戶關後,連基本的休整都沒有,又開始集兵北上。
然而還沒有走多遠,他們就迎麵碰上了魯欽所率領的一萬五千援軍。
魯欽立刻依地理環境結寨紮營,準備和叛軍打持久戰。
叛軍首領見狀,還以為是明軍膽怯,不敢主動進攻。
士氣高昂的他們,在短短一天之後,就開始進攻明軍大陣。
可儘管他們的兵力占據優勢,但是這戰鬥力卻是非常一般。
魯欽甚至看到,有的叛軍士卒,連像樣的武器都沒有,還拿著竹竿以及木棒。
這些人顯然是臨時裹挾或是招募的。
而魯欽的任務,就是在此拖住他們幾日,因此即使對方有三萬軍,他也絲毫不懼。
果不其然,叛軍連續幾天的進攻,都被明軍給打了回來。
因為叛軍缺少盔甲護身,明軍的箭失以及火器,就如同大殺器一般,隻要擊中,非死即傷。
因此叛軍也是損失慘重,不過三天時間,死傷兵卒竟然高達三千多人。
這讓他們實在是接受不了。
有些小部落的首領親眼見到前線慘狀後,意誌不堅定的他們,因此也萌生了退兵的想法。
可他們絲毫沒有意識到,在他們的背後,秦良玉親自率領五千精兵,已經徹底將他們的退路給截斷了。
並且正在向著神戶關進軍,準備發動奇襲,前後夾擊,一舉將他們殲滅。
叛軍大營中,各部土司首領以及酋長們,就退兵這個事,開啟了爭吵。
而幾個小部落的首領早已達成一致。
阿奴爾雖然是大首領,可大戰當前,他也不可能把這幾個人怎麼樣。
但他的內心,是一萬個不願意。
正在他進退兩難之際,耳朵較為靈敏的他,隱隱約約聽到後營有喊殺聲。
等他出去一看,隻見後營火光衝天,中營都開始亂了起來。
就在此時,兵卒前來彙報,明軍發動了夜襲,他們毫無準備,根本就抵擋不住。
慌亂之下,他也隻得集結兵馬準備應戰。
就在此時,一直龜縮在大營裡的明軍,竟然傾巢出動,對他們發起了猛攻。
此時的阿奴爾已經意識到自己大勢已去,連甲胃都顧不上穿,在幾名親兵的護衛下,慌忙逃竄而去。
而經過一夜的激戰,明軍成功的完成了既定目標。
斬首一萬三千餘級,俘虜了四千多人。
而明軍自身的傷亡,連兩千都不到,可謂是大勝。
初戰告捷,秦良玉也是大鬆一口氣。
親自擬寫奏疏,派了快馬傳捷報入京。
休整過後,秦良玉便領著大軍繼續南下,直奔叛軍老窩,木邦而去。
而黔國公的沐昌祚,也是領著兩萬兵馬,到達了緬甸宣慰司,準備以此為大本營,征討八百大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