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軍事方麵勝於南京而已。
這樣的情況可不行,北方必須要有一個經濟和政治實力強大的城市來作為領頭羊。
而且朱由校現在開疆拓土的目的地集中於蒙古高原以及東北,更需要一個強大的後勤基地。
因此發展民間的手工製造業業,創造就業機會,迫在眉睫。
其實現在的江南,手工製造業已經很發達了。
許多的豪族大戶,以及商人們,靠著沿海的便捷,他們與西洋人的生意做的是熱火朝天。
棉紡織業、絲織業、陶瓷業、造紙以及礦織業等等,發展的極為迅速,已經基本完善了,形成了穩固的產業鏈。
而北方呢,這些是一點也沒有涉及,老百姓還在靠著種地過日子呢,差距實在是太大了,完全不像是一個國家。
所以首先就得先重點改造京師,等京師富裕起來了,再去帶動周邊的城市。
為此他不惜花大價錢來給京師搞一次全麵的改造。
外城被他劃分出了三個主要區域,即手工業區,以及民居區,還有商業區。
他畫了一副草圖,然後宣了工部的官員入宮,就以他的這副草圖進行了改進和優化。
經過近兩個時辰的商議,圖紙經過反複的修改以及重畫後,終於是確定了下來。
而後他又以顧秉謙為欽差大臣,攜帶著聖旨南下,準備以招募和遷徙的方式。
將南方那些有過手工製造經驗的老手,以及所有的工具機械,和工藝手法,弄一批到京師來。
並下了一道旨意給南京六部,要全力的配合顧秉謙。
這些事安排好了之後,朱由校又著手處理起了邊塞軍事。
建奴雖說不是大患,可也不能因此而掉以輕心。
畢竟這個時代的建奴八旗,還是有著強悍的戰鬥力的。
老奴他倒是沒有放在眼裡,可他的兒子黃台吉,卻是一個勁敵。
他尤其擅長挑撥離間以及心計這些。
遼東雖有熊廷弼和李鬆平二人坐鎮,可熊廷弼那暴躁自我的性格,卻是一個不穩定的因素。
在遼東裁軍推行新的軍製,也沒少得罪遼東的將官。
況且他還要南巡,親自去整合江南的資源以及經濟。
建奴如果沒有徹底剿滅,他還真有點不放心。
畢竟明末曆史上,遼人或遼東的將官,暗中投靠或是投機於建奴的人可不在少數。
遼沉淪陷、廣寧潰敗等等諸多戰役,哪一次不是明軍中出了叛徒或是奸細,與建奴裡應外合而導致慘敗。
想到這裡,朱由校腦海中冒出一個想法,那就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建奴八旗,也並不是鐵板一塊,他們當中可是有著不少海西女真的遺民。
尤其是與建州女真有著血海深仇的葉赫部,包括他們的高層,如四大貝勒之一的阿敏,和老奴也是有著殺父之仇。
這些人,說不定可以好好利用一下,甚至於策反他們也不是不可能。
畢竟現在這個時空的建奴,可不像原本曆史上那樣戰無不勝,內部矛盾必然無法掩蓋。
而在他出兵遼東之前,也要加強對遼東的控製才行,應該多派些錦衣衛前去。
而且後勤問題也要提上日程了,他將在遼陽建造一個大型的軍械庫和糧倉,以準備大戰所需的物資消耗。,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