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寰領命而去。
朱由校也深呼了一口氣,他們這次的反撲,又被自己有驚無險的給化解了,不知道下一次他們還會整出什麼事來。
想到這裡,朱由校南巡的想法再一次生了出來。
斬草要除根,不把源頭找出來,摧毀他們的根基和抵抗能力,這樣的事情是無窮無儘的。
看來這北方的事,得加快速度了,不能在拖延下去。
往後的幾年,北方的天災人禍會越來越嚴重。
沒有南方的資源供應,尤其是糧米和食鹽這些必需品,北方的民生經濟遲早崩潰。
而且朝廷要想富足起來,他們這些攔路虎和絆腳石,必然是要清除的。
朱由校睜開自己的雙眼,冒出一絲精光,看著文華殿的殿門道:
“宣武定侯入宮。”
雖然皇帝的大清算沒有落到自己頭上來,可郭應麒這段時間日子過,也可以說是極為煎熬了。
雖然上次皇帝專門召見了他們這些勳貴,還在宮中賜宴。
可郭應麒卻並不覺得,他郭家就能安枕無憂了。
而這次入宮,得知皇帝隻宣了自己一人時,他也是心驚膽戰的。
畢竟他和皇帝可沒什麼交情啊,也不像英國公那般得信重。
皇帝的性子可是喜怒無常啊,誰知道自己此番入宮,是禍還是福呢。
“臣郭應麒叩見皇帝陛下。”
“陛下聖躬萬安。”
“朕安。”
看著郭應麒這樣小心翼翼,朱由校也不感到奇怪。
武定侯這一家,這兩百多年來也算是苦難交加了。
首先是郭英最寵愛的孫子暴斃於建文帝派來的宮廷太醫手裡,晚年喪孫。
郭英的孫女,本來是仁宗皇帝的貴妃,極受寵愛,甚至超越皇後張氏,而且還生了三個皇子。
可誰知道,仁宗死後,出身地位極高的她,本來是不用殉葬的,最終在張氏的逼迫下還是殉葬了。
歸根結底就是她太受寵了,而正好他的父親,武定侯郭銘也剛死不久。
而他的弟弟郭鉉,剛剛承襲爵位沒多久,地位根本不穩固,隨時有被換的可能。
至於什麼權勢和話語權,更是不用說了,這也導致張氏有了底氣對她發難。
而張輔的女兒敬妃張氏,卻是穩坐釣魚台,最終在後宮之中善終了。
同樣都是勳貴的後代,結局卻截然相反,由此可以看出,大明朝的後宮,也並不是大眾認知的那般,風平浪靜。
而武定侯的爵位,隨著每一代武定侯去世,都要經曆一番腥風血雨,即郭英嫡長子一脈原武定侯一脈,進行爭奪。
朝廷和皇帝也是坐山觀虎鬥,壓根就不管,不管哪一方鬥贏了,這襲爵的事都是死死地壓著。
因此經常導致武定侯的爵位空個幾十年,直接導致郭家這幾百年來都是遠離權力中心,尤其是自嘉靖年後。
郭家人也有了患得患失的毛病,從來都是小心翼翼的做人,生怕得罪了誰,可以說是勳貴中的另類了。
因此這也是朱由校留下他武定侯一家的原因。,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