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八章 親兒子的重要性(2 / 2)

簡直就是離了個大譜。

天啟皇帝作為萬曆皇帝欽點的皇太孫,不敢說才能多麼出眾,可至少也有過人之處,不會像文官說的那樣庸弱無能。

到了文人士大夫們的嘴裡,簡直是連屎都不如了。

而對於崇禎皇帝,那叫一個吹捧巴結,一口一個聖天子在位,天降大明中興之主。

天啟對崇禎這麼好,更是說出了吾弟當為堯舜這樣的話。

可崇禎是怎麼回報他兄長的?

簡直和嘉靖一模一樣,任由臣子去編排摸黑,他全當沒聽見沒看見,隨你們去。

甚至於更加過分,居然給上了個一個折的諡號,直接把天啟踩到了土裡。

人嘉靖雖說和朱壽素不相識,可至少也中肯的給了個毅。

你和天啟自小一起長大,更是苦心培養你,江山社稷也交到了你手上,結果你倒好,把自己親哥哥給貶的一無是處。

從這一點來看,崇禎的人品和德行就有待商榷,刻薄寡恩,毫無人君的肚量,就連親情都沒有。

如果不是他在亡國時自己上吊了,他的風評,比秦二世好不了多少。

個人私德有問題就算了,在軍國大事方麵,也是一塌湖塗,欺軟怕硬,不敢擔當可以說是他最為突出的特點。

像盧象升、孫傳庭這樣的忠臣義士,動不動就是撤職下獄,有功不賞,有錯就逮著死勁造。

而左良玉、吳三桂這樣的軍閥,他是百般討好,要錢給錢,要官給官,生怕得罪了。

尤其經典的是,左良玉被張獻忠打的大敗而逃,崇禎竟然下旨安撫他,還升了官,說出去都笑死人。

繼位的第一年,邊軍兵變,西北民亂兵亂接踵而至,拉開了明末農民起義的曆史篇章。

繼位的第三年,黃台吉就領著滿蒙數萬兵馬,輕鬆越過了長城,兵臨北京城下。

可差點沒把他給嚇死,連忙傳旨給邊軍和當時正在剿殺流賊的兵馬趕往京師勤王。

人家甘肅的邊軍,在無糧無響的情況下,軍士自籌錢糧以作軍用,星夜兼程趕往京師。

結果聖天子崇禎卻責怪他們來的太晚,直接下旨把主將砍了頭,軍隊原地解散,讓他們各回各家。

甘肅邊軍遭受如此待遇,自然是心灰意冷,此時的他們,就像乞丐一般,隨時都會餓死在荒郊野外。

一怒之下,具備一定戰鬥力的甘肅邊軍,直接扯旗造反了。

自此,西北的邊軍對朝廷失望至極,朝廷的調令和皇帝的旨意是能拖就拖,能推就推。

崇禎也很乾脆,徹底斷了西北的軍餉,導致西北軍戶兵丁根本活不下去了。

軍戶和兵丁大量逃亡,投奔到當時的農民起義軍中,他們也被各個首領拉攏,編入自己的老營。

有了邊軍的加入,本是烏合之眾的農民軍,實力大漲,慢慢的開始步上正軌。

在崇禎九年之前,三千明軍就能追著幾萬農民軍打,可崇禎九年之後,農民軍已然能和明軍平分秋色。

李自成從商洛山出來之後,更是在短短幾年間,以狂風驟雨般的攻勢席卷天下。

他所依仗的正是那些逃亡的邊軍兵丁。

否則他那麼多的騎兵馬隊,精銳老營是哪裡來的?,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