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經足足兩個月,在孫傳庭和李中正二人的親自監督以及操辦下,大同府的田畝土地,以及人口數量,總算是清查丈量完畢了。
雖然這兩個月的腥風血雨,使得大同的百姓士紳們人心惶惶。
可當官府正式宣布,按照每戶實際的人口數量進行土地的全新分配時 老百姓們個個都是歡呼雀躍。
在各甲長或裡長的帶領下,各莊各地區的百姓,分批來到知府衙門的外麵,領取屬於自己的田畝土地。
他們看著從官府領來,按上了自己手印,同時也蓋了官府大印的的地契,才終於相信這一切都是真的。
農戶們如獲珍寶,緊緊的抓住地契,好似怕他跑脫了一般。
還有人 激動的聲淚俱下,當場嚎哭起來。
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這地其實是官府的,分配給他們的土地隻有使用權。
他們不能買賣,不能轉讓,更不能租借,違者以重罪論處。
“陛下知道各位多不識字,不知這地契中內容,特意讓咱這些衙役在這裡宣讀。”
“你們都把自己的耳朵掏乾淨,聽清楚了,彆日後吃了虧還不知怎麼回事。”
“分配給你們的地,就屬於你家的了,上麵都有年限,各家各戶都是統一標準的,全部都是五年。”
“這五年裡 這地不能荒了,如果種不過來,可讓你們的裡甲長,拿著地契文書,以及原因來官府進行報備。”
“或者家裡子嗣增多,耕地與人口數量不對等的,同樣如此,可讓你們的裡甲長來官府申請新的耕地。”
“年限到了之後,就如今日一般,都來官府衙門前,重新進行分配,可都記好了?”
“還有,以後就隻交田畝稅了,你家有多少地就交多少稅,什麼樣的田地,就交什麼樣的稅。”
“其餘的具體事宜,可去問你們的裡甲長或是讀書人。”
衙役們不耐其煩的解釋,分配完土地的百姓,也是換了一批又一批。
雖然隻是短短的幾句話,可讓這些靠著土地而存活的農戶們,心裡也有底了。
沒有了那些苛捐雜稅,也不用擔心土地被那些地主老爺們強占了去,這日子終於是有盼頭了。
而衙役和老百姓們都不知道的是 在一個不起眼的巷口處,一身富貴公子打扮的朱由校,正在親自見證這新政的實施。
在他的側後,一副儒士打扮的陳奇瑜,也在注視這一切。
儘管他親眼看見了這些百姓們由心而發的笑容和滿足,可深受時代風氣,以及儒家思想影響的他。
對這新政依然是持著反對的態度。
不是說他不把這些底層百姓當人,也不是不想朝廷繁榮富強,大明再現輝煌,而是他看待事務的角度,主要還是從士紳群體出發。
“陳卿,見到這一幕,你認為如何?”
“你的看法和所想,可有改變?”
對於官員和衙役們能夠不折不扣的執行著他的意誌和政策,朱由校自然是滿意的。
不過他還是很想知道,這有著老舊思想的陳奇瑜,在身臨其境的情況下,會不會有所改變。
畢竟明末的真正的乾才還是較為稀少的,朱由校不想什麼都靠殺人來解決問題。
“稟陛下,臣以為百姓是該重視,是要善待,但是可以通過其他的方式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