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冷暖,世態炎涼,各種壓迫和不公之事,他見的實在太多了,都快麻木了。
他從小也沒有享受過特權,對於士大夫的特權也是嗤之以鼻,極其鄙視的。
他奮吏讀書,考上功名做官,就是想著能儘自己的一些綿薄之力,有機會能改變家鄉現狀,讓鄉親們的日子好過一點。
可不成想,他今生竟然能得遇有此雄心壯誌,並真心為百姓著想的雄主,實乃臣子之幸也。
“你二人話也不要說打太早了,做這種事,朕最多也就名聲壞一點可你們就不一樣了。”
“你們必然遭到無數的唾罵冷眼,明裡暗裡的排擠打壓,和各種誣陷。”
“一不留神,就會死無葬身之地,可謂九死一生。”
“朕給你們時間,想好了再告訴朕你們的決心和答複。”
“陛下說的哪裡話,為君父分憂乃臣子之本分,既然為官,自然也是要為百姓著想,否則為何為官?”
“隻要陛下一聲令下,臣立刻便著手推行新政,必然不讓陛下失望。”
孫傳庭當即表態道。
李中正也不甘示弱,隨即附和道:
“臣附議。”
“好,朕會全力支持你二人,儘管放手去乾,不管出了什麼事,都有朕來擔著。”
“那些流言蜚語,你們也不必理會,改革之事,注定是要得罪人的,可隻要你二人能堅定初心,有今日之覺悟,朕不會虧待你二人。”
“至於功過自有後人評說,到底是千古罵名還是流芳百世,就看你二人的差事辦的好與不好了。”
“臣謹記陛下教誨。”
二人齊聲應道。
朱由校當即任命李中正為大同知府,孫傳庭則是頂替了王三善,為山西巡撫兼山西承宣布政使司右布政使。
全權負責新政的推行和落實,辦事之官吏,也可由他二人進行舉薦。
朱由校隻有兩個要求,一是能辦事,敢辦事,不怕得罪人,不管什麼出身,隻要有本事,就可大膽任用。
二是要年輕,出身清白,最好是不受待見的寒門子弟,以及偏遠地區的官員。
這些人在朝中遭受到黨派打壓排擠,和一些大戶豪紳基本沒有什麼利益瓜葛,用起來事半功倍。
如果在實行期間,有人敢聚眾鬨事,搞所謂的民變起義之類的,阻礙新政的推行。
二人可以直接聯係大同錦衣衛鎮撫司衙門,進行緝拿處理。
可謂是給足了權力和支持,具體之事,就看他二人如何去辦了。
不過有孫傳庭在,朱由校還是非常有信心的,這可不是個省油的燈。
接下來朱由校就以攤丁入畝新政的具體執行,與二人進行了著重全麵的詳談。
這可是開天辟地頭一遭,不管大小事都是馬虎不得的。
隻有大同的改革成效出來了,朱由校才能有底氣去說服朝臣,這也是在積累經驗。
畢竟現在不過是一府之地而已,以後可是要推行全國的,要趁此機會好好培養出一批可真正推進改革的酷吏精英來。
7017,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