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還要查抄他們的家產,挖出他們整個利益鏈的人呢,這可馬虎不得。
於是就將他們全部關入大牢給看押了起來。
同時派快馬向京師傳達旨意,讓吏部立刻挑選合適官員,來補大同的缺。
又令英國公調遣輔兵營的軍士,押送大批的糧草來大同。
馬上就要出關征討那些草原部落了,這後勤得抓緊準備起來。
雖說大同的糧倉中還有些糧草,可還是杯水車薪,還不夠他這幾萬兵半個月的開銷呢。
等將城內穩定之後,朱由校就開始著手裁撤改革大同鎮這幾萬營兵了。
兵變謀反給了朱由校一個非常好的理由,而且一些主要將領,都已經被他給殺了,因此整合的異常順利,可以說一點阻力都沒有。
大同在冊的兵額是五萬七千多人,可經過實察統計後,他才發現這些人吃空響有多嚴重。
名單上是五萬多,可實際上,卻不足四萬。
近乎兩萬額度的空響,大同的這些官員和武將吃可謂的盆滿缽滿。
就這還是算上了老弱以及壯丁。
朱由校還記得,前段時間他裁撤大同邊鎮三衛時,可是把這三衛的青壯軍戶全部編入了大同營兵編製的。
就這還能有這麼多的空響,而在這之前,天知道他們到底吃了多少。
就這一項罪名,大同整個的軍政體係,就已經可以連根撥起了。
照這看來,大同的大清洗是不可避免的。
朱由校也早就做好了心理準備。
九邊軍鎮的體係崩壞,早就嘉靖年間就開始了。
當年俺答汗領著幾萬蒙古人,就可勢如破竹,竟然可以直接攻到北京城下。
由此可見,邊軍的戰鬥力和戰鬥意誌有多麼垃圾,那個時候都這樣了,更何況是現在呢?
好在現在改變整治還來得及,遼東和宣府兩鎮已經基本革新,軍隊越來越像樣了。
而西北的幾個軍鎮,戰鬥力還是有的,他們經常與蒙古人交戰,時不時的還要平定回民叛亂,軍隊戰鬥力還是較為悍勇的。
曆史上的明末,再對戰外敵這方麵,明軍可謂是屢戰屢敗,而且都是一敗塗地的那種。
隻有西北的邊軍,時不時的還能打個勝仗報個捷什麼的。
土默特部差不多淪為了副本,隔段時間就要被西北的邊軍刷個經驗啥的。
可惜的是不受皇帝和朝廷的重視,而當時重心又在流賊和遼東,因此存在感很低,也沒人去管他們。
這不公平的待遇,也讓西北的邊軍士卒越來越不滿,殺敵沒有賞銀不說,連本來的軍餉都被各種拖欠克扣。
陝西受災又是最為嚴重的地區,還是流賊起家的大本營。
最後導致大批的軍戶以及士卒逃亡,加入到各部流賊中助紂為虐,從此流賊實力大漲。
打起仗來也是有些章法戰術了,導致官軍征剿他們越來越難,付出的代價也是越來越大。
可以說,正是這些逃亡的西北邊軍,才使得流賊真正成了氣候,間接加速了大明朝的滅亡。
.,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