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兩位內閣大臣都開口求情了,宋應星等六部官員,也緊隨其後,表示附議。
就連彈劾王在晉的倪文煥,也表明了自己的態度。
大體意思,就是說眼下朝廷正是關鍵時刻,當首先應對民亂以及關外入侵之韃虜。
隻有一部分官員,沒有表明態度,他們這些人,要麼是不想卷入黨爭的中立派。
要麼是朱由校要收拾的那些官員,自然是不可能幫王在晉說話。
可他們也清楚,此時就應該保持沉默的態度,否則還是有引火上身的危險。
即使他們這些人沒有表態,現在也無關緊要了。
王象乾給了朱由校一個很好的台階,可朱由校沉思過後,並沒有選擇順勢而下。
他還是決定,要將王在晉打入詔獄。
他有自己的想法和安排,而且這也是在保護王在晉。
都說錦衣衛詔獄文官的噩夢,可也要看是誰,他朱由校的人進去,自然是好吃好喝好招待了。
而劉能呢,因為檢舉有功,朱由校賞了他五百兩銀子,就將他放出宮去了。
可朱由校也親口對他說了,劉能不能離開內城半步。
每天都要去都察院報道,因為這事還沒有查清楚,劉能不能離開朝廷的視線。
否則就會被視為畏罪潛逃,今日所發生的一切,都是他故意而為,目的就是要誣陷王在晉。
“劉能,記住朕的話,如果哪一天找不到你的話,朕就誅了你的九族。”
“你跑到天涯海角,朕也會把你揪出來的。”
朱由校威嚴的說道,讓劉能感覺到了沉重的壓迫感。
朱由校說這些話自然有他的道理,劉能不過是一個炮灰而已,根本無關緊要。
背後謀劃陰謀的人藏的太深了,儘管他已經猜到是哪些人所為。
可並沒有實際的證據,也不能把他們怎麼樣。
所以朱由校要給足他壓力,壓的他喘不過氣來,給他造成極大的心理壓力。
這樣才會有破綻給自己抓,自己才能儘快揪出背後之人,查清事情的來龍去脈。
王在晉與劉能被帶走後,乾清宮內的氣氛低落到了極點。
見他們都不敢說話,朱由校率先發言道:
“兵部不能沒有主事之人,否則會亂套的。”
“徐閣老,兵部尚書之職,就先由你暫代吧。”
“臣遵旨。”
朱由校並沒有讓他們推薦繼位尚書的人選,他們也不敢提。
現在由徐光啟暫代,也是名正言順。
“那些蒙古人歸而複叛,其中必定有緣由,可現在並不是要調查,而是要把他們打退。”
“傳旨滿桂,速調宣府精兵入大同援助,但是也要提醒他,要把宣府的防務工作做好,不要被韃虜給聲東擊西了。”
“告訴陳奇瑜,這一仗可要給朕打好了,絕不能讓韃虜突破邊鎮,進入腹地。”
“山西右布政使孫傳庭,為後勤主官,他的首要任務,是安撫好流民,全力為兩鎮兵馬提供糧草。”
宣大兩鎮加起來有七八萬精兵,韃虜不過兩三萬而已,朱由校根本沒放在眼裡。
隻要陳奇瑜穩紮穩打,不搞什麼幺蛾子,明軍是穩贏的。
而且又有能征善戰的滿桂,因此他並不是太過擔心邊鎮的情況。
蒙古人的騎兵來去如風,自己又遠在數百裡之外,不能去管太多,否則會幫倒忙的。